(湖南廣播電視臺經視頻道,湖南 長沙 410003)
紀錄片有單、多線以及塊狀結構,不管采用哪種結構拍攝均少不了細節刻畫和情節表達。但情節要合適,不能太多也不可過少,情節太多會讓主題表達不清且觀眾難以理解,而太少則又不能飽滿表達人物與事件,或過于平凡,突出不了精彩的表達。可見,情節與細節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紀錄片的質量優劣。
有靈魂的紀錄片肯定由很多情節所構成,故要求編導一定要具有編導意識,包括選擇何種角度拍攝、細節如何處理、畫面如何剪輯等等。例如在對人物拍攝時,不能什么都拍,而是要有選擇性地拍出真實的生活,將片段濃縮于生活,抓關鍵,拓主線。
將線索合理提煉可形成完整的故事結構,這樣紀錄片才會更嚴謹、完整。線索的存在可讓單個情節更具體,有理有據地展現情感。常見的塊狀、線性結構,不管是哪一種結構,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編導更完整地講述一個故事。
舉例說明,前段時間有一位工作人員稱找到一條較好的線索:某人在海外工作多年,常過家而不入。但這條線索卻讓人覺得有疑問。一個人經家而不入可能是與家人有關系。因為就倫理道德而言,無論是什么樣的親情按理說都應該占在首位,有一定的家庭觀及對生活的追求及情感,如果一個人沒有自我,這個人就顯得不真實,而這樣的人物并非紀錄片的首選。
情節能展現矛盾沖突、事件發展情況等,想讓紀錄片表達更強烈的感情,需要編導對情節進行選擇,讓變化更加入人心、更真實。一般來說,紀錄片中的沖突、矛盾為人和自然、人和社會,或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處理這些矛盾要用一種正確的方法去解決,引入更深一層的處理方法。無情節則無故事,其發展更需要人自己用心去感悟。
要能打動觀眾的心靈,要依靠細節才能決定。細節可引發觀眾的共鳴感,可把意識傳達給觀眾,讓他們能牢牢記住。
細節是情節具象化的基礎,能讓事物可見、可聽、可視,并且變得越來越具體。細節構成了事件展及人物的性格,也是紀錄片中最獨特的一面,情節發展必要通過細節展現,其真實性表達也是如此。
在2015年筆者負責的系列紀錄片《我是創客之臉萌郭列》,里面的主人翁郭列,他是2015年火爆APP臉萌的創始人,他的團隊是由9位90后組成的,青澀、技術宅是給我們的第一感覺。而郭列這位年輕的CEO,給人感覺很清淡,幾乎很少微笑。導演在了解的時候發現他有一個細節,他特別容易發火、情緒崩潰,去問他同事這個人表現怎么樣,他同事說這個人特別嚴謹,特別身先士卒,特別沖在一線。但是脾氣為什么火爆?因為他們創業一年多了,每天只睡兩個小時,吃飯只吃一頓,房租和微薄的工資都是郭列從家里要的,當時他只有26歲,他和小伙伴一樣也是剛踏出校門,所以對于他來說他有很多焦慮,他覺得自己很多東西是很難應對的,確實對于一個26歲的年輕人來說,以他的資歷、他的威信很難駕馭這樣一個年輕的團隊。但是他必須沖上去,因為這是他的夢想,是大家的希望,所以當他壓力大到一定值的時候,他就需要很多方式去宣泄他的壓力,包括像這樣的莫名發火,所以導演不斷抓住他的細節,這一點,就是我們想呈現人的最真實的一部分!
細節非常小,卻會對觀眾的心靈產生不小的影響。細節可將人物真實的內心世界反映出來,突出要表達的東西,并且最可反映出一個人的特點。對人們的生活有選擇性地進行記錄,把人生百態濃縮在膠片里,在短短的時間里展示給觀眾最有特點的一面。
從這里可以看出,一部成功的電視紀錄片離不開形象、生活和細節的描寫,細節可準確刻畫出一個人的形象,在某個點運用細節表達,更凸顯人物性格,并讓紀錄片與編導想表達的效果更統一。
細節是一部紀錄片中的完美體現,給觀眾留下一個又一個精致的小故事,匯集成為一個大故事。注意在細節的選擇方面,以事件主線為主,不能跑題。
紀錄片的靈魂就是主題,活用細節具化了人物,表現深刻的主題。不管是何要素、細節,均要為主題所服務,且細節在主題表達方面也十分重要。
綜上,沒有情節就沒有曲折、有趣的故事。而如果缺少細節則無法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細節、情節在紀錄片中是相輔相成的,少了其中一項都是不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