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勝南
(蘭州大學,甘肅 蘭州 730000)
微信公眾平臺通過經營獲得營利,這種商業化的營利模式可以從比較固定的四個方面展開。比較常見的一種模式是刊登廣告,微信公眾平臺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越廣,越容易獲得商家的廣告代理。第二種是成立俱樂部,用戶想要獲得更多優質的內容就需要付費加入俱樂部成為長期會員,會員可以獲得普通用戶享受不到的福利和額外服務。第三種模式是對微信內容的再次開發,微信經營者通過出版自媒體內容,刊印成書或其他紙質物品,通過售賣這些物品獲得收益。第四種模式是自我宣傳,自我宣傳可以免去通過其他媒體宣傳的廣告費用,間接獲得商業營利。當微信公眾號的原創文章數量、注冊時長、活躍度和原創程度達到一定等級的時候,就可以開通原創保護功能。微信官方開通了對于原創保護功能的11項激勵機制,包括:①原創標識;②贊賞;③評論這三項。而贊賞功能即可對文章進行不定數額的打賞,打賞功能可以對原創文章起到保護和鼓勵作用,大大提升用戶的參與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公眾號抄襲,產生更多優質的原創內容,這和付費閱讀的營利模式有本質區別。
原創文章所蘊含的力量其實是微信公眾號影響力的核心所在,公眾號通過原創的內容表述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將其傳遞給讀者,進而引起讀者共鳴,發揮其影響力。
公眾號文章的總閱讀數只能作為評判微信公眾號影響力的一項標準,而不是唯一評判標準。高校自媒體平臺應該和任何一個傳統媒體平臺一樣有清晰的定位。有了定位,自媒體平臺經營的內容才能有一個相對應的風格類別。經過長時間的經營,每個讀者都會根據公眾號推送的內容對公眾號形成一個全面的認識和定位,這種印象一般不容易改變。一般高校的用戶群主要分為四類,一是在校大學生(主要用戶),二是部分畢業生(潛在用戶),三是部分即將入學的學生(新用戶),四是部分老師和其他社會成員。因此高校微信公眾號要在確定目標用戶的前提下,定位自身的角色與功能,有針對性地策劃和編排內容,提供服務和提供信息。這種對于自身合理且精準的定位通過長時間經營,推送的內容在讀者心中形成一個固定的好印象的時候,公眾號的影響力也就產生了。
高校微信公眾號經營的核心內容在于提供多少有價值的信息。信息的形式越豐富,信息的表現力越強,傳播效果也會呈現正相關趨勢。大多數情況下,人們認為影響傳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傳播主體,但是傳播內容始終是提高傳播效果的關鍵因素。推送什么樣的信息內容由微信公眾號對自己的定位決定,一般情況下,在優質的信息內容上加上符合用戶群閱讀習慣和使用心理的傳播方式可以大大提升公眾號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如果高校的微信公眾號為了博取眼球推送與公眾號定位不相符的文章內容,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增加關注度,但是從長遠來看必定會偏離精準用戶群,降低用戶黏性,減弱公眾平臺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高校自媒體平臺中有很多,如“深大荔知”“華農紅滿堂”“中大青年”“西交大生活圈”等雖然都是以學生團隊為主運營的自媒體平臺,但是通過優質的內容運營獲得了很多商業廣告,這些盈利資金又用于了平臺的升級改造,促進了平臺的發展壯大,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高校自媒體平臺中的相關商業性內容,也可以為用戶提供福利和優惠。筆者認為高校自媒體平臺的內容推送中適當的嵌入商業內容,對于自媒體的發展和用戶需求而言未必不是明智的選擇。雖然本文研究的范圍是非營利環境下高校自媒體平臺的內容研究,但是隨著對選題研究的深入,在選取案例的過程中筆者發現,眾多優秀的自媒體平臺已經在向商業營利模式發展。可以預見,推進平臺資源整合,實施精細化、產品化運營,開拓平臺多層次的營利模式,將會是高校自媒體平臺下一步的發展方向之一。
高校自媒體平臺應該逐漸向媒體環境、資源環境和技術環境發展,這就要求高校微信公眾平臺改變自身的功能和定位。不同于單純宣傳校園文化,提供信息服務,高校自媒體平臺應該以社會媒體的視角觀察社會,用全新的角度詮釋觀點和態度,并且通過原創的內容來尋求自身的發展。在互聯網信息時代下,高校自媒體平臺應該根據自身條件做出改變。筆者相信,隨著時間地發展,高校自媒體平臺會逐漸掌握無論是微信還是微博等自媒體運營和發展的脈搏,走出起步階段面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