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國
(雙鴨山廣播電視臺,黑龍江 雙鴨山 155100)
融媒體時代主要是將各種媒介進行融合和重組,目的就是為了擴大媒體行業對社會的總體影響。融媒體時代不僅擴大了媒體行業的發展模式,同時也擴大了信息儲存量,信息的獲取途徑越來越多,因此,電視新聞想要在眾多媒體中脫穎而出,就要提升電視新聞記者的采訪能力,增加新聞采訪的采訪技巧。不斷更換采訪技巧和采訪方式,提高新聞節目質量,進而推動整個電視行業的發展。
在融媒時代的形勢下,作為電視臺領導應當積極響應時代要求,電視行業應當與新媒體進行積極的融合,共同發展相互促進影響。電視新聞想要利用新媒體推動發展,首先應當利用新聞采訪的幾個明顯特征,比如紀實性、形象性和現場性。電視新聞采訪具有紀實性特征是表現在新聞內容上,所有新聞內容都必須要與事件本質相符合,一定要將新聞細節全部毫無保留地呈現給觀眾,這樣才能保證電視新聞的采訪具有紀實性。形象性是指電視新聞采訪對事件進行還原的過程,要具有形象化的特點,新聞記者進行采訪時要利用形象化的思維模式,對新聞事件進行形象化的采訪和報道,通過自己的理解梳理整個新聞事件。而現場性的特征主要是新聞事件需要以現場為背景,要將現場所發生的所有情況全部呈現給觀眾,電視新聞需要將現場還原,帶給觀眾最真實的現場體驗,要將人物、地點、具體事件真實還原,凸顯了電視新聞采訪的現場型特征。
另外,電視記者進行采訪時一定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首先就是明確采訪目的,有價值的采訪應該讓受眾第一時間知道他們想知道的或者應該知道的信息,同時,應該傳遞一種積極的能量,讓受眾有所啟迪,方式也必須是善意的,而不是簡單地用刺激性的信息吸引大眾眼球。其次就是要保證電視新聞遵循計劃性原則,在每一個新聞事件發生之后,作為電視新聞記者應當事先做一個計劃,采訪目的、采訪時間、采訪內容、采訪現場等等,這些都要做好充足的準備。預防在采訪過程中發生突發情況從而進行及時整理。最后就要遵循客觀性原則,電視新聞記者在進行采訪的時候可以對受訪者進行適當的引導,但是不要存在主觀上的態度,要客觀看待問題,不要以主觀想法引導社會輿論,要對人物想法和事件本身進行真實還原。
作為一名優秀的電視新聞采訪記者應當具備一定的提問技巧,既能夠引導被采訪者表露心聲,還原事情真相,又能留住觀眾,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提升電視新聞采訪質量。
一名優秀的電視新聞采訪記者首先應具備邏輯能力,邏輯能力是做好一名記者的基礎條件。邏輯思維強的電視新聞記者能把握住整個新聞采訪的節奏,如果電視新聞記者沒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在采訪中遇到突發情況就會方寸大亂,不僅將整個新聞質量拉低,還會錯誤引導被采訪者,使新聞事件無法被還原。同時,被采訪者在進入采訪狀態之前需要一個過程,電視新聞記者需要運用邏輯性,積極引導,明確采訪的先后順序,使用多角度采訪方式,保證整個采訪過程無論是記者本人還是被采訪者都保持邏輯清晰。因此作為電視新聞記者只有具備一定的邏輯能力,才能將新聞采訪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電視新聞節目是電視臺最重要的一個版塊,作為電視新聞記者應當明確新聞采訪的目標和主題,理清事件起因和整個事件發生的始末。因此,作為電視新聞記者應當在采訪過程中時刻明確采訪的目標,為被采訪者做出正確的引導,如果無法明確采訪目標,就會影響被采訪者的受訪思路,無法準確描述新聞事實。另外,在電視新聞記者進行采訪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確采訪主題,要順著一個目標,突出一個主題開展電視新聞采訪工作,引導采訪過程所有采訪內容都緊緊依靠主題,與被采訪者進行交流的話題也要圍繞主題,不要因為主體不明確,而混淆觀眾的看法和觀點。
作為一名優秀的具有一定采訪經驗的電視新聞記者,一定要注重交談藝術和提問方式。電視新聞記者的交談藝術決定著電視新聞采訪的質量。如果電視新聞記者用不友好的態度與被采訪者交談,那么被采訪者肯定會對電視新聞記者產生不好的印象,所有的提問都不會予以回答。尤其是一些突發性新聞事件的采訪,電視新聞記者急于求成,會一遍一遍逼問被采訪者同一個問題,這就會使被采訪者很難接受電視新聞記者的提問方式,影響了整個采訪效果。因此,作為電視新聞記者應當注重與被采訪者的交談方式,要站在被采訪者的角度注重傾聽,減少提問,每一個問題必須要在點子上。問題問的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用最少的問題獲取最多最有價值的信息。
在新聞采訪過程中,很多被采訪者會因為接受采訪而感到尷尬,尷尬的氣氛需要由電視新聞記者去打破,因此就要營造良好的采訪氣氛。對新聞記者來說,他們有很多采訪經驗,但是很多被采訪人是缺乏這種經驗的,還有很多被采訪者是第一次接受采訪,在行為和語言上都會受到桎梏。他們的緊張情緒如果一直維持,就會影響整個采訪效果。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電視新聞記者,應當首先緩解被采訪者緊張的氣氛,讓被采訪者敞開心扉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適當進行提問,但是不要直接問與事件有絕對關系的問題。適當緩解氛圍,引導被采訪者講出自己的心聲。
現如今,作為電視新聞記者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電視新聞記者只有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才能靈活運用技巧。如果新聞記者只有采訪技巧,缺乏專業知識能力,那么整個采訪過程是沒有專業知識作為基礎的,空洞不實。只有具備夯實的專業知識,才能更好地運用采訪技巧,成功完成采訪。另外,在采訪過程中要針對被采訪者的角色展開采訪,被采訪者的性格和想法都需要新聞記者去了解,要迅速找到被采訪的敏感點,針對敏感點提問,讓被采訪者能夠將事件發生的始末全部敘述出來。所以,作為電視新聞記者應當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采訪技巧,這樣才能保證電視新聞的質量。
好的新聞采訪,特別是時間有限的現場采訪,記者既要能把控話題方向、時間節奏,同時也不能喧賓奪主,要本著話語不多卻迅速營造輕松氛圍的目標,激發受訪者的參與熱情,同時還能在不經意間及時調整話題方向,并掌握節奏,準確把控采訪者和被采訪者的角色關系。切記不要自己滔滔不絕,使被采訪對象淪為不斷附和的配角境地;或者為凸顯自己的強勢地位,采取居高臨下或咄咄逼人的態度,甚至扮演法官的角色,這都是采訪過程的大忌。
電視新聞記者應當做好采訪前的準備,采訪前準備包括查找資料,調查被采訪者信息,對整個采訪過程進行采訪計劃的制作,采訪問題的設置要有技巧,要嚴格掌控采訪環節,不要出現任何差錯。主要就是要做好采訪前的所有準備工作,才能順利開展采訪工作。雖然采訪過程中可能出現小差錯,但是有了計劃和準備就能將錯誤降到最低甚至沒有。在被采訪者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采訪前與他進行溝通,讓被采訪者做好被采訪的準備,可以提前緩解被采訪者的緊張心情。總而言之,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對整個新聞采訪過程有著積極的作用。
融媒體時代環境下,作為一名優秀的電視新聞記者,應當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提問技能,提高新聞采訪效率。同時,應當注重新媒體的使用,注重采訪方式和技巧,明確采訪的目標和主題,還要在采訪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引導被采訪者按照自己的計劃步驟回答問題,掌控整個采訪過程,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