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運
(沈陽興通健廣告傳媒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000)
脫口秀節目起源于英美等國,問世后產生了很強的輿論影響和社教意義。我國的新聞脫口秀節目始于20世紀90年代,至今已走過近四十個年頭。互聯網突飛猛進的今天,迎來了融媒體時代,不斷創新發展的新聞脫口秀節目備受關注。
20世紀80年代,脫口秀占據了美國全部廣播電視節目的40%,對輿論導向及社會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20世紀90年代,鳳凰衛視《鳳凰早班車》走紅后,國內說新聞脫口秀節目遍地開花。融媒體時代,在傳統媒體土壤中成長起來的新聞脫口秀節目順勢而為,突破傳播內容和形式,廣受追捧。
1998年,《鳳凰早班車》節目主持人陳魯豫改正襟危坐“播”新聞為自然輕松“說”新聞,讓受眾耳目一新,引起強烈反響。此后近四十年里,說新聞節目風起云涌,我國各級廣播電視臺相繼推出此類節目,如央視《新聞周刊》、央廣《新聞縱橫》等,深受好評。
2011年,由尉遲琳嘉主持的《傾傾百老匯》節目刷新觀眾眼球,尉遲琳嘉以脫口秀的形式串聯演繹各類新聞資訊,以極具幽默感又不失內涵的語言表達獨到中肯的評論觀點,搭配先進的包裝技術,成為滿屏說新聞節目的一股清流,把新聞脫口秀推向新高度,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移動媒介快速普及,各視頻網站推出的脫口秀節目悄然躥紅,如《曉松奇談》在愛奇藝推出后,首期節目播放率高達1070.8萬次。與此同時,傳統媒體制作的脫口秀節目也借力新媒體平臺大放異彩,如評析熱點新聞事件的《金星脫口秀》在新媒體上廣受歡迎。
進入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有機融合,優勢互補。傳統媒體制作的新聞脫口秀節目,為適應新媒體競爭而再創新再突破再改進,如央視財經頻道《生活早間秀》等節目,在傳統媒體上獲得掌聲的同時又在新媒體上贏得叫好聲,已然成為融媒體時代的寵兒。
《生活早間秀》是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早間新聞節目《第一時間》的板塊,于2015年5月1日推出,為全國首個直播新聞脫口秀節目。節目通過主持人龍洋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串播及評論各類新聞,搭配豐富的圖文及聲畫特效,成為《第一時間》乃至央視財經頻道的亮點節目。
《生活早間秀》不僅在傳統媒體上得到認可,通過官方微博及微信公眾號,以及嗶哩嗶哩(B站)文化社區官方平臺的傳播,贏得90后及00后的喜愛追捧,成為融媒體時代下新聞脫口秀的成功典范。究其成功原因,主要有以下特色。
《生活早間秀》的節目主持人龍洋出生于1989年,其整體形象及主持風格深受眾多90后及00后歡迎,在受眾越來越年輕化的今天,有著極大的優勢。
龍洋在節目中形成自己獨具的鮮明特色,有著不可多得的親和力,詼諧幽默、妙語連珠,在發表個人觀點時既理性中肯又不失風趣,既充滿諷刺又有拉家常的輕松感覺,俏皮可愛的語氣語調及富有網絡化的時髦語言,令其圈粉無數。
節目中時常穿插龍洋帶有無厘頭的短劇或段子,氛圍歡樂活潑,輕松愉快,讓廣大觀眾及網友在歡聲笑語中開啟快樂一天,同時又能很好地記住和消化節目傳播的新聞內容。
《生活早間秀》摒棄了央視新聞節目高大上的高端形象,演播室選取溫馨可愛類的動畫作為背景,和節目基調及主持人形象相得益彰,令人倍感親切。
運用強大的場景設計功能,擺脫傳統的包裝形式,如2017跨年特別節目,開創性地采用了新穎的虛實結合穿屏技術,應用到2016年“網絡直播”“天宮二號”等多個熱詞解析環節,主持人與虛擬場景產生互動,使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
運用時尚的音效包裝,主持人每句話基本都應景搭配了相應音效,比如抖出包袱時搭配了笑聲,金句話音剛落時搭配了掌聲,唱歌跳舞時搭配了鼓點等,為節目的歡快氣氛推波助瀾,獲得觀眾及網友的無數贊聲。
《生活早間秀》為直播節目,在內容選取上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和鮮活性,往往是針對網絡熱搜新聞事件進行幽默解剖,引起共鳴熱議的同時,為受眾帶去正能量啟迪。
比如,針對網絡上把常在微信朋友圈中曬吃吃喝喝,顯得很富裕但實際上很窮,是個“隱形貧困人口”的說法,龍洋一番幽默評述后抖出金句:曬加班就會升職加薪嗎?有那么一倆句引經據典就算才華滿腹嗎?不要相信柔光和濾鏡,只有粗糲和瑣碎才能磨礪出扎實且獨一無二的人生。滿滿的正能量,引來受眾叫好。
《生活早間秀》每期節目時長8分鐘左右,編排5條左右新聞內容,每條新聞都經過精心挑選,既符合脫口秀的風趣特點,又具備較強的時效性,還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意義,達到一定的宣教目的。
比如,世界睡眠日當天,節目編排了調查新聞,調查顯示中國90后年輕人普遍睡眠質量不好。主持人龍洋并不是以播讀和宣教的口吻進行新聞呈現,而是以幽默的語言,將年輕人睡眠質量不好的原因引到是否為手機惹的禍的討論,最終得出“年輕人晚上幾點睡,取決于手機啥時候沒電。晝夜節律一旦紊亂,就會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肥胖、糖尿病、三高,乃至腫瘤也會找上門”的結論,契合實際的獨到觀點并不冗長,而是在歡樂中精準到位地剖析,一針見血地宣教。
《生活早間秀》不僅在央視財經頻道進行直播,而且在微博微信及B站公眾平臺也進行轉播,小屏也能觀看,體現出融媒體時代的傳播特色。
作為央視制作播出的節目,其采編的內容具有毋庸置疑的真實和權威性,而經新媒體的傳播,讓廣大受眾更便捷地收看節目并能進行及時互動,線上線下無縫對接、優勢互補,極大滿足了受眾多層次的需求。
融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可借力新媒體,逆勢而上,尋求轉型之路,這是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此同時,傳統媒體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如何不拋棄原有平臺及內容的優勢,又要走出一條融合發展的新路?
現如今很多人可能很久并沒有打開收音機或電視機,但他的生活并沒有離開媒介里傳播出來的音頻或視頻,網絡上傳播的眾多音視頻節目,大部分也是在傳媒體播出的音視頻節目,如何讓這些節目在網絡上也流行起來,值得傳統媒體工作者進行深思。
融媒體時代,最關鍵在于“融”,對于傳統媒體來說,“融”就是要在保持自身特點的同時融入新媒體,這就要傳統媒體工作者要掌握新興媒體的特點,知己知彼,為我所用。如同《生活早間秀》節目,無論是主持人還是幕后團隊,都熟練掌握了新媒體的各種特點,從主持人網絡化的語音,以及搭配的各種網絡化的聲畫特效等方面皆可體現。
無論傳播媒介如何發生變化,對于受眾來說,最關注的還是傳播的內容。好比購物結賬,商家關注的是你的金額是否正確,而并不在乎你是通過現金支付,還是微信支付還是支付寶支付亦或是刷銀聯卡支付。一旦傳播的內容不為受眾所關注所喜好,傳播即為失敗的傳播,這就要求傳播者要有“內容為王”的意識,不斷充實節目的內容,從各個角度提升節目的質量,才是贏得受眾最重要的因素。
眾多新聞脫口秀節目在發展過程中,容易陷入泛娛樂化和同質化當中。娛樂成分多了,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在一定程度上必會受到影響,新聞傳播的意義也就淡了。鋪天蓋地千篇一律的節目,讓同質化成為新聞脫口秀顯而易見的弊端。避免泛娛樂化和同質化,讓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的新聞脫口秀節目,在內容和形式上有更大的創新突破,需要眾多新聞媒體從業者不斷進行努力摸索。
廣播脫口秀節目泛娛樂化的思考,是新媒體文化傳播過程中,自我突破和發展趨向突破的代表,具有實踐分析價值。因此,應該積極轉變方法,找準對策,拓展廣播脫口秀節目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