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承陽
常州科技經貿技工學校 江蘇常州 213001
《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體現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边@是小組合作學習是課改對英語教學的要求,因為這種新的學習方式能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便于發揮學生的群體力量和智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達到交流與提高的目的。然而,這要求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中運用積極的方法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加強“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我們讓學生互助合作,并非否認教師的存在,而是把教師重新定位,由“教學”轉變為“導學”。那么怎樣才能使小組合作學習行之有效呢?我認為需要教師扮演好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角色。
在最初把小組合作學習引進課堂時,常常會有一種盲目的跟風,覺得別人的課堂上有了,自己如果沒有就會顯得落后。然后一提到小組合作學習,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變。這其實只是合作學習的一種表面的形式。如果對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運用范圍和過程沒有進行認真地設計,僅僅由教師隨意安排的小組活動,那將是雖冠以合作學習之名,卻無合作學習之實,不能視為有效的合作學習。究竟在什么情況下需要小組合作學習?我們不妨先來看看下面的教學片斷。
《新模式英語1》Unit6 Healthand fitness Lesson1Partsof thebody中,教師首先以brainstorm的方式,讓學生分組說出身體的三塊(上、中、下)的各自部位名稱。接著,在運用身體部位時,鼓勵學生合作編寫對話,然后組內分角色表演身體部位出現各種問題的情景劇。
D:“--What’s theproblem?
P:--My...(復數)hurt/...(單數)hurts.”
這里教師并沒有在整節課中改變座位的排列方式,但給學生提供了兩次合作機會。第一次是在學生學習很多身體部分而有困難時,將這些部位劃分成三塊,創設了小組合作的問題情境。第二次是讓學生想一想身體部位會出現的常見的問題,一句“那就說給同桌聽聽?!边@樣很大地滿足了廣大學生想傾訴的愿望。沒有改變座位,卻一樣的展開了小組合作學習,其目的都是為了避免一部分學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不得不出于“旁觀”、“旁聽”地位而被動學習,體現教師為每個學生服務的理念,成功地扮演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者。
可見一節課中,什么時候需要小組合作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是否就是改變座位方式,都應根據具體的教學需要。我個人認為:從總體上來看,當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學生舉手如林都想訴說時;當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資源共享時;當問題有一定難度,需要群策群力時,我們需要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代替了傳統班級授課制下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和以學生個體競爭的發展觀,教師依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把全體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并明確分工,各負其責。其目標就不只在于完成學習任務,還應該培養合作意識。為此,教師必須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扮演好指導者,讓學生學會與人合作的方法。
首先應該讓學生學會傾聽,處理好踴躍發言與虛心聽取的關系。其次是讓學生學會思考,處理好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關系。
小組合作學習的確為學生平等參與學習創造了機會,但在學習過程中,學優生往往在小組活動中處于“領袖”位置,承擔了主要責任。相比之下,學習后進生或性格內向的學生則處于從屬或被忽略的地位。這種優生“搭臺”,其他“唱戲”的合作學習違背了合作學習的初衷。這時需要教師扮演好促進者的角色,我認為除了定期交換小組成員內的職責角色,還應關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每一位學生,細到個體;還應關注合作學習過程和結果的綜合評價,指向集體。
總之,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務必做好一只高飛的領頭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然后有效地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從而促進教學水平和質量的不斷提高,讓師生合作精神得到發揚。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的重要學習形式,也是促進學生學會學習、習得交流的重要形式,需要教師在其中扮演好各種角色,使合作學習從形式走向實質,使之更合理,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