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鵬
永善縣茂林鎮文山小學 云南昭通 657300
思考怎樣讓小學生學好數學,是我們必須面對,分析,討論和研究的問題。一、讓小學生掌握好學習數學的知識和技能,這是打開學好數學大門的鑰匙。二、真正轉變我們的角色,這是實現高效的關鍵,同時也是實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導的真正角色轉變。
1.在小學數學課程目標中,數學知識包括兩個方面,即數學事實和數學活動經驗。數學事實是指前人總結出來的,客觀存在的,普遍認同的,不需要證明的,不以時間地域的變化而變化的小學數學知識,例如,概念,法則,性質,定律,公理,公式等等,這些只要學生掌握和理解就行,不需要探討和辯證。數學經驗是指小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產生的具有個性的體驗,領悟,積累,建構和方法等等,這些在學習和生活中都能得于實踐,我們的數學確實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實踐,學好了數學,也就能夠隨時隨地探索生活,實踐生活,最終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于我們的實際生活。
2.及時發現和推廣小學生學好的數學的學習方法。進行摸底,對學數學好的方法,在班上推廣,在全校推廣,也可以讓好方法走出校門,甚至走上更高的舞臺。這樣做讓學生感到自己有成就感,也利于其他學生盡快掌握和應用。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盡快獲得學習數學的方法,實現學生即學會又會學的目標。也就是“搜人于魚,不如搜人于漁”,不僅教會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用好的方法來學習數學,真正讓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探究過程,從中發現和找到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方法也應該因人而異,不同學生應該采用適合自身學習需要的方法,這樣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舒展自如,同時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老師也要因材施教,應勢利導,充分展現好的學習方法,也要鼓勵學生創造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1.通常我們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和學生學習中都習慣于包干吃盡,講課干個滿堂灌,硬生生的把自己的學習方法強塞給自己的學生,講臺成為教師一人戰斗的舞臺,我們應該把占領講臺的習慣改一改,該走下講臺時就應該主動走下講臺,讓學生成為臺上的真正主人,我們真正成為合作者,參與者,把控者,而不是教學的獨裁者。
2.學習數學不僅需要講解和傳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導理解“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明白數學對于生活的重要性,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學好數學,才能真正為生活服務,才能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勾起學生學習和探究數學的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教學和學習,學生學起來就會枯燥無味,就算在學也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學習,并不是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也就到不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也就失去了新的動力和含義。
3.讓學生“感受,學習,應用和分享數學”。符合小學生的學習天性,才能讓他們富有創造性,激活他們想象的思維,擴大探索的空間。直接講授顯得生搬硬套,也會讓學生有一種被迫接受的感覺,降低了學習的主動性,禁錮了他們的創造思維,想象思維,因此我們應該大膽放和有條件的收,不能只放不收,這樣也就會讓整個教學亂套,讓學生像脫韁的野馬一樣,所以收也比較重要,收放結合的好,課題氣氛十分活躍,但又能準確及時把控,這樣的課堂也才有意義。
4.我們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合作者和引導者。例如我和學生一起共同探討“一條河﹢一條河=幾條河,一群羊+一群羊=幾群羊?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的常規思維肯定回答等于“2”,引導一下說“不一定”,就會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
5.大膽放開,放活課堂,實現高效。面對我們這些貧困山區的學生,各方面知識都比較有限,在家的學習又是放養型的,家長基本不會關心和參與學生在家的學習,任其自由發展和學習,從而達不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效果,所以在放開課堂的同時,也要積極把控好課堂的每個知識點,不能出現較大的偏頗。
6.結合生活與探索生活,學習數學與應用數學,應該成一對辯證的好兄弟。因為數學來自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培養小學生善于觀察和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數學,為學習抽象數學奠定堅實的實踐基礎。例如“圖形的認識”,帶著學生到校園內觀察那些圖形是平時生活中見過的,經過認真觀察,有三條邊的圖形,四條邊的圖形,五條邊地圖形等等。有三角形、長方形、正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甚至一些不規則的圖形,再對照課本,看生活中的和書上的圖形是不是一樣,經過對照比較得出有三條邊的圖形叫三邊形,有四條邊的叫四邊形,五條邊的叫五邊形。然后引導拓展,三條邊的有等邊三角形和不等邊三角形,四條邊的有長方形,正方形和一般四邊形,再讓學生做出幾個相同的實物圖形等。學生不但學得快,記得快,還記得牢。
總之,小學生掌握好學習數學的知識和技能,就擁有打開學好數學大門的鑰匙,激發學習數學興趣,從而產生強烈的成就感和榮譽感,真正體現學習的主人公地位,減小心里壓力,輕松愉快學習。真正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服務于生活,激活課堂,拉近距離,講臺不僅有我們,更多的是學生,以往學生離我們太遠,今后學生離我們一定很近,只有拉近我們與學生的距離,數學的課堂才是我們大家的,也才實現還課堂給學生。只有學生學好數學,應用好數學是我們實現自身價值得最好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