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慧華
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7
對一個民族來說,推動其進步的靈魂便是創新,對一個國家而言,促進其興旺發達的動力也是創新[1]。如今,我國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便是創新教育,即對學生的創新能力予以培養。而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體育教學。但就學校體育改革來說,傳統教學體制、思想依然極大的影響著體育教學,讓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與發展被忽視和壓抑。所以,探討高校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很有必要。
長時間以來,體育教師的教學目標均為傳授體育技能,而主要授課方式也是講解、示范和練習,進而便形成了千篇一律的體育課教學模式。此種教學模式的主體為教師,而教學的中心是教材,未對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予以重視,以致于出現了多種弊端,如教學目標單一、教學手法陳舊、組織形式呆板等,造成學生在學習中一直處于被動接收狀態,不但體育興趣喪失,且也讓學生個性發展與創造力的培養受到嚴重抑制。
古語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參與者和引路人,體育教師若要順利完成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任,則自己就必須要先成為一個具有創新意識與創新思想的人,從傳統的教育觀念中走出來,將高等學校教改目標認真落實,把素質教育在體育教學中全面實施,與時俱進地改進教學模式,在體育課教學的每個環節中落實對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把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給體現出來,使之展開自主學習、自主鍛煉與獨立思考[2]。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將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給激發出來,讓學生喜歡上學習,掌握學習方法,主動發展,首先就是就需要教師通過多項途徑對學生的直接興趣予以了解,如平時觀察、個別交談、課外活動等,從而進行相應的激發誘導;其次,教師應針對學生的體育和健康意識加強教育,讓學生聯系起體育學習和遠大理想,形成長遠的學習動機,借以將其間接興趣給激發出來;第三,因為體育和健康本身有一定的直接性和外在性,所以,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考慮到學生的不同興趣,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讓學生在運動中對自我有更好的認識,把學生適合練習的項目與鍛煉的方法給找到,如此可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起到有效激發作用,并達到學中練、練中學,練中變以及自我設計,自我組織等多種目的。
過去的體育教學方法主要是不斷重復“講-示-練”,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是教師,學生學什么往往取決于教師講什么,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創造性被忽略,且創造性思維也未得到有效啟發與誘導。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告訴我們,教學是一種雙向的教學活動,因此教師一定要樹立正確的素質教育理念,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之間的關系給真正處理好,切實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要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在體育學習中保持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以主動學習取代被動學習,將學習動機不斷深化,進而一邊學習,一邊探究、創造、發現與收獲。
在具體教學中,我們可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的智慧予以啟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比如,我們可借助問題教學法,鼓勵學生就體育活動中遇到的諸多困難,如技術、方法、方式、場地、規則等大膽提問,再與學生共同展開進行觀察、探究、論證和驗證,通過反復的實踐與研究問題,慢慢讓學生養成勤學好問、善于動腦的良好習慣。通過也可對啟發式教學予以利用,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借助自身知識與經驗將學習、運動規律、特點以及原理給站出來,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并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興趣,使學生愿意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創新意識得到發展。除之外,還可運用創造性教學法,將學生的認知水平與運動基礎結合起來,由教師按照教材大綱,把活動目標與活動要求提出,由學生自行定制規則、設計活動,成為體育活動的主人,進而促進其組織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有效提高。
高校體育教學需將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納入重點內容中,選擇和學生生活相貼近的教學內容,從而讓社會、國家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得到滿足[3]。所在,在選擇高校體育教學內容時應將大學生的發展規律結合起來,內容一定要是大學生喜歡且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相關知識,幫助其把終身體育的意識樹立起來;同時,可把一些教學流行的體育內容加入其中,如健身、減肥、舞蹈等,以將學生對體育教學的積極性提高;另外,還可借助小組比賽、探究式教學等多種形式開展教學活動,提高高校體育教學效率。
總之,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學的一項新課題就是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創新能力既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十分有利,且也可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調動起來。創新能夠把新鮮的活力注入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可見,對學校體育而言,一項新的歷史使命便是培養與造就一大批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而這也是每位高校體育教師應承擔職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