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琳
上海市嘉定區華亭中學 上海 201811
微課,又可稱之為“微型視頻課堂”,其優勢在于能夠打破空間、時間的限制,通過短視頻具體地記錄教師教學中的精妙之處,幫助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都能展開有效學習,獲得自身知識地增長[1]。可以說,此種教學模式極具個性化,能為學生清晰地展示、演示重點和難點內容,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地調動。
微課,主要是課堂教學視頻或有關教學的內容,是依據學生認知規律再借助信息技術,呈現出碎片化的學習過程、內容以及拓寬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教學內容少、主題突出、內容詳細、資源容量小、教學內容少及教學時間短等,都是微課所具有的顯著特點,也是其優勢體現。根據過去課堂的教學環節,當前可將微課大致分為新課導入類、課前復習類、練習鞏固類、知識理解類及拓展類。在倡導素質教育的當下,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微課,無疑有著非常廣闊的前景,特別是伴隨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微課資源勢必會成為推動教學有效改革的重要力量。
精減的時間,是微課最為顯著的特點,為此,在著手微課設計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對時間進行嚴格控制,通常在10分鐘以內。同時,微課的主旨是為學生提供服務,故而,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要貫徹于設計全過程,基于學生的視角,以學生為中心,進而實現學生學習興趣地有效激發。另外,教師在設計微課內容的時候,應盡量多考慮形象化,在微課中增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進而實現微課實效性地提升。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所有的學習基礎、能力也不盡相同,所以,在著手微課設計的時候,教師應依據學生的具體學情,設置難度不同的微課內容,以供學生視自身情況自主選擇,這既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表現,也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地調動。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導入是否有效,關乎著整堂課的教學效果。在傳統初中數學課堂上,許多教師的教學導入都采用開門見山的形式,顯得不夠重視教學導入環節,時間一長,則漸漸降低了導入環節的價值。而通過將微課資源運用于導入環節,則能在精減、簡短的視頻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所帶來的樂趣,進而達到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調動。例如,在講解有圓的知識時,教師可制作帶有圓知識的短視頻,將圓直觀地呈現于學生眼前,隨后再于圓上加點,將有關點與圓的位置關系方面的知識,向學生進行簡要講解,最后向學生展示幾種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通過觀看視頻,使得將要學習的知識在學生眼中變得生動、形象起來,相比于書本有著很強的動態性,學生們可以更為直觀地觀察動態的點、圓、直線之間的關系。與此同時,在視頻演示的過程中,教師還可簡單提出一些問題,如,直線和圓存在幾種關系?直線與圓之間可有幾個公共點?使學生在觀看視頻的時候能夠帶著問題,如此可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在完成教學導入之后,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做一一解答。
正確把握數學概念及定理,無疑是取得理想數學成績的一個重要前提。雖然,教師時常強調數學概念、定理的重要性,但仍有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清楚地了解、把握數學概念及定理,特別是對一些相似的概念及定理。由于對概念、定理的理解不夠清晰,學生在解題的時候,就很可能出現思維模式的混亂,導致解題錯誤。對此,若在數學概念及定理教學中融入微課資源,則能夠通過視頻、動畫及軟件等元素地綜合呈現,使學生清楚理解數學概念及定理的形成過程。例如,在講解多邊形內角和定理知識這一節內容時,可先將微課視頻播放給學生觀看,然后對學生固有的認知及經驗進行激發,使學生在腦海中對三角形、長方形、四邊形的內角與度數進行回顧,最后再引導學生對自身得到的四邊形內角和的度數進行猜想與驗證。如此一來,通過微課視頻的演示,再加上教師一步步引導學生想象及動手操作,則能夠得出多邊形內角和度數的定理、公式。
艾賓浩斯的遺忘規律告訴我們,就算課堂上學生的知識掌握再牢固,若課后不復習,也會有所遺忘[2]。若將微課滲透到學生的復習環節,則能夠再現教師授課的情境,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完成知識的有效消化,從而收獲理想的復習成效。上述說到,微課打破了空間、時間上的限制,學生對于自身所不懂、理解不清晰的地方,可隨時隨地的重復觀看,進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消除之前知識結構體系中所存在的阻礙。同時,許多教師在制作微課視頻的時候,都會在一些重要環節,做提示信息標注,通過對此種微課視頻的觀看,可以實現學生教學內容中重難點知識的再次鞏固,并且,在觀看到關鍵地方的時候,學生可及時暫停視頻,進行自我思考,在理解透徹之后,再繼續展開復習。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借助微課資源,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性,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成效,更能實現對學生的因材施教。但是,不管是何種教學手段、方法,在實際運用中,都須緊密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去選擇、設計,并注重結合傳統教育教學方法的優點,如此才可打造出一個真正屬于學生自己的課堂,促使數學課堂教學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