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藝軒
邳州市實驗小學 江蘇徐州 221000
寫作是為了表情達意,實現思想的溝通與情感的交流,它是人類生存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教會學生寫作,使之能夠基于個人的經歷與感悟,運用恰當的語言組織和結構形式,來抒發情感,闡述觀點,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第二學段處于習作的起步階段,教師要格外重視習作方法的指導與習作熱情的激發,幫助學生克服懼怕心理,使之喜歡作文,樂于表達,達到應有的發展水平。
寫作方法來自于一篇篇經典的課文之中,課文里蘊藏著豐富的寫作方法。教師要憑借自己的一雙慧眼,在引導學生領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挖掘課文的寫法,并結合課文中活生生的例子向學生進行傳授,使之能夠輕松地接受。
比如,《荷花》這篇文質兼美的經典之作出自“優秀的語言藝術家”葉圣陶的筆下,曾被不同版本的小語教材選入,可見該文蘊含的教學價值之高。教學此文,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來想象荷花的形態之美及作者的想象之美,從而受到美的熏陶,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當然,這是教學此文需要實現的人文性目標,而工具性目標亦不可忽視——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課文中發現并積累寫作方法,并運用于課后要求完成的“小練筆”實踐中。教學此文,筆者運用課件先后出示了其中描寫較為精彩的句子,引導學生去自主感悟與發現作者的寫法之妙。比如,教學過程中我出示“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個句子,讓學生說說其中哪個詞用得好,好在哪里。通過思考與交流,學生認為此句中的“冒”字用得特別好,這個表示動作的詞能夠引起人的想象,表現了荷花頑強的生命力。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生認識到了遣詞造句的重要性。此外,課文還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我也通過具體例子引導學生進行了欣賞。
由此可見,寫法的傳授只有憑借生動的例子作支撐,才能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掌握與運用。
要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師首先要做一個有心人,在平日的生活或旅游中要善于觀察與積累材料,并勤于動筆,記下自己的見聞感受。有時自己積累的材料或寫下的文章就是寶貴的資源,恰好可以用于指導學生進行習作訓練,而學生看著老師親手搜集的材料或親自寫下的作文,當然感到格外親切;同時,老師的身體力行也給學生樹立了一個鮮活的榜樣。
有一次,在一個天高云淡的日子,我跟朋友在窯灣游玩,在古鎮的街頭我瞥見了一棵柿子樹,在秋日陽光的照耀下,那枝頭上的簇擁在一起的柿子閃爍著金黃的光彩,赫然入目。于是,我用手機拍下了這棵美麗的柿子樹。恰巧,蘇教版三年級語文教材第五冊第一單元,就編選了《荷花》、《石榴》兩篇描寫植物的課文,而這兩篇課文后面都安排了“小練筆”,彰顯了“讀寫結合”的理念。于是,在學完這兩篇課文之后,我將自己拍攝的照片運用“希沃授課助手”投放到大屏幕上給同學們觀賞,然后指導他們進行說話、寫話訓練,要求他們運用打比方的手法來把句子寫生動或直接把柿子當作人來寫,賦予人的思想感情。當學生得知是我親自拍攝的照片時,感到非常興奮。他們觀察著、思考著、交流著,一個個美妙的句子也應運而生:“大樹公公把柿子高高地托起,它們盡情地沐浴著陽光,快樂在成長。”“一只只金黃色的小柿子像一只只小燈籠掛在樹梢,像我們報告著成熟的喜訊。”“這一只只成熟的柿子像一個個小朋友依偎在一起,仿佛在說:‘快摘下我們品嘗品嘗吧,我們會送給你豐富的營養!’”“樹梢上的柿子挨挨擠擠的,他們仿佛在一起嘰嘰喳喳地說些什么,有的似乎在昂著頭,眺望著遠方。”“樹梢上仿佛綴滿了一只只黃色的小乒乓球,原來這是一株神奇的‘乒乓球樹’呀!”……在我的引導、點評與鼓勵下,學生的思維活躍了,美麗的語言之花也相繼在他們頭腦中綻放,想象力與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與發展。
教師要善于給學生創造觀察的機會,可以引領他們走出教室或校園去實地觀察、采風,也可以將實物帶進課堂,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綜合調動他們的感官去感受與捕捉事物的特點,同時也要適時向他們傳授觀察與描寫的方法。
對學生進行評價,是作文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評價,不僅僅是為了甄別孰優孰劣,更主要的是為了引導學生帶著輕松與自信的心情邁上習作之路,激發習作熱情。對第二學段的學生進行習作指導,教師首先要做到耐心、細致,在注重方法傳授的同時,加大激勵力度,使之克服畏懼心理,在起步階段就在心中埋下喜歡作文的種子。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了“多元化評價”的指導思想,指出評價不是教師的“專權”,學生和家長都可以參與。運用多元化評價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讓習作教學走向開放。首先,教師要注重發揮師評作文的正向激勵作用。在作文的指導與批改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書面表達上的優缺點,耐心地引導他們進行思考與修改,并在思考與修改的過程中不斷地領悟、積累作文的規律和方法。教師所下的評語(包括眉批和尾批)要以肯定、表揚為主,要將習作中的閃光點放大,以幫助學生樹建立自信;對存在的問題要委婉地指出,切忌“一棍子打死”,讓學生產生懼怕心理,從而厭煩作文。其次,教師要改變傳統的一次性評價的做法,可以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如,延時評價——讓學生修改之后再給予評價;多次評價——一篇多練,一篇多改,每練、改一次就給予一次評價;差異評價——不進行橫向比較,而跟學生本人作縱向評價,時刻關注學生的進步情況。再次,在評價的方式上教師也要善于“推陳出新”,不斷給予學生熱情的鼓勵。比如,我根據三年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在作文起步階段設置了“紙面整潔獎”、“書寫美觀獎”、“語言生動獎”、“條理清晰獎”等;同時我還運用了一定的符號或簡筆畫作為獎勵的標志,如“小紅花獎”、“五角星獎”、“大拇指獎”,等等。這些評價方式學生喜聞樂見,給予了他們前進的動力。
總之,對于第二學段學生的作文指導,教師要在方法指導、習作過程及作后評價上優化策略,追求實效,讓學生真正體驗到作文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