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心悅 馬藝凌
在自媒體時代,新興媒體成為人們主要的表達渠道。其中微博和微信(以下簡稱“雙微”)的出現更加顛覆了傳統的傳播方式。這類傳播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挑戰的同時也迎來新契機。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資料顯示,我國高校大學生中手機網民數逐年大幅增長,其中“雙微”等新媒體在高校中的使用率最高,也最受學生群體歡迎和認可,它們滿足了大學生崇尚個性的需要,也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好行使話語權的平臺。對此高校工作者應順勢在內容和方法上與時俱進,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滲透到大學生生活中,更好的樹立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思想政治教育的進行必須靠一定的載體來傳遞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人物、原則、內容等信息。針對高校大學生這一特定群體,依靠傳統的載體模式已經不能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面。因此,我們應利用好“雙微”平臺的優勢,如及時快捷的傳遞功能,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簡潔凝練的發布在“雙微”平臺上,這樣能夠滿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多樣化的要求,進而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借助“雙微”平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夠“零距離”接觸大學生,更真實清晰的了解到大學生的思想動向和開展“一對多”“多對多”等針對性強的教育工作。通過“雙微”平臺,能夠幫助教育者及時了解到大學生的心理需求、知識水平和學習狀態,從而選擇合適的方法來開展教育活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系統化的工作,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努力和配合,而網絡的介入恰好將各個空間整合為一個開放性的教育空間,將三者有機的聯系在一起,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方位、有保障的開展,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
大學生對于利用“雙微”平臺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認可度很高,大部分大學生認為教師開通“雙微”平臺既加強師生溝通,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又使受教雙方產生“思想共鳴”。一個開放性的平臺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思維,還可以讓學生能夠正面地與老師進行實時溝通,提供一個積極讓學生發表自己觀點的平臺,因此學生會更樂于接受這樣新鮮的教學方式。
然而輔導員方面,利用“雙微”平臺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利用率相對較低,較少老師在“雙微”平臺中表達自己思想觀點。在校園網絡平臺上,也少有師生互動,輔導員傾向于將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現實中進行。由于網絡信息的開放性,學生接受到龐雜的信息量,此時師生意見將可能出現分歧,如果在校園平臺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則可能會收到學生對某觀點的反駁意見,這也會影響到雙方和活動效果,也會使教師在“雙微”平臺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信任度增加。所以目前表現出教師對于“雙微”平臺利用率低,師生互動性弱等的現象。
1.高校對“雙微”平臺的重視程度不夠。高校對“雙微”平臺的利用率不夠,很少有將“雙微”平臺的推廣作為宣傳校內信息的主要渠道,這導致“雙微”平臺在高校中的影響力小,關注度不夠,這就很難起到開展教育工作的作用。目前雖然大部分高校已經開通了該校的官方微博、微信賬號,但在使用時更新速度慢、數量有限,某些管理層對平臺并不重視,導致工作人員失去對公眾號的運營興趣。該現象極大的限制了“雙微”平臺用最精煉的話語傳遞最快信息的優勢,導致“雙微”平臺關注度不高,甚至長期處在空白狀態,平臺形同虛設。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也對“雙微”平臺持不信任態度,由于對平臺的培訓和認識程度不夠,同時平臺的交流所產生的分歧使得教育者認為權威地位受到挑戰,這些都使教師對于使用“雙微”平臺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興趣下降。同時教育者更多的認為傳統的授課式教育要更有效。
2.高校在“雙微”平臺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少。高校使用“雙微”平臺是為了借助平臺優勢來有效補充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形式的空缺,提升教學效果。但就目前來看,大部分學生認為學校“雙微”平臺發布的信息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存在新穎性與多樣性不足的問題,僅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也只是通過簡單的復制并通過“雙微”平臺發布相關信息的鏈接而已,失去了利用“雙微”平臺教學的意義。大學生普遍思維活躍性,自主意識強,對于被動的參與教育活動容易產生逆反心理。而“雙微”平臺是一個能夠充分表達大學生思維、展示自主意識的平臺,高校應該充分利用這一特性,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發布在“雙微”平臺上,增加交流互動性,制定個性化教學方式,通過“雙微”平臺教學,使大學生主動內化教學內容,指導大學生實踐。在一些已經開設“雙微”教學的高校中,其發布的內容在時效性、多樣性以及針對性上都相對不足,如筆者所在學校的官微上可以發現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發布非常少,基本以學校活動、時事新聞為主。由此可見高校對于“雙微”平臺的利用是不到位的,尤其是在宣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不能將學校的教學信息進行有機結合。
“雙微”平臺對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高校應分層構建一個立體化的“雙微”平臺體系,實現網絡微管理。首先高校黨委要重視“雙微”平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明確定位,成立專門管理小組,組員可以由校宣傳部來組成,協同學工部、校團委、網絡中心等職能部門及負責人共同開展工作,形成一支技術好、熟悉網絡信息處理的管理團隊,及時對校園平臺上的數據進行有效匯集,實時發布各類消息,保障平臺的正常運行;其次要在平臺中設計相應的二級平臺,校園平臺主要是面向全校師生宣傳國家相關政策和熱點問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微平臺中,二級平臺為各院系根據本專業學生的實際和特點發布院系信息和全校發布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二級平臺中要結合本院系的專業特點開展相應的學習活動,將“雙微”平臺真正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提升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高校“雙微”平臺針對的主要用戶是大學生,提高關注度切實的方法便是選擇精品化內容。因此,要注重內容的創作、編排和選擇,做到主題突出、豐富多樣、定位明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編輯信息內容時要注意共性與個性的結合,在發布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前提下,根據不同年級、性別、專業制定個性化的內容,也可以面向學生征稿。并且要將發布的內容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情感需要,加強趣味性,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語言來傳達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最后要突出內容的針對性、科學性、實效性和實用性,為大學生學習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在內容和形式上應注重多樣化,最大限度的發揮“雙微”的作用。
高校應主動利用“雙微”平臺開展內容豐富、主題鮮明、互動性強的各類活動,如在“雙微”平臺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話題討論,讓學生在互動中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的思考與理解,拉近傳播者與受教者之間的情感距離。另外高校還應利用“雙微”平臺的互動性,隨時掌握學校師生的輿論動態,將相關數據整理進行輿情分析。除推送信息外,還可以對校園問題進行提問和留言,互動式服務在有效保障學生個人隱私的前提下可以收集反饋,針對這些信息來改善學校相關政策和更好的傳達學校進行合理改變與解釋。應有專人來負責收集信息并對信息進行過濾和篩查,盡量避免出現反黨反社會等負面信息的出現以及利用“雙微”平臺來進行謠言的傳播,維護校園信息環境安全。
如今高校應將思想政治教育從傳統課堂延伸到網絡終端上,將有限的單向灌輸變為實時的雙向互動。深化教育改革要求我們不僅要在場所、教學理念上進行改革,還要將教學內容結合到網絡平臺上,利用新媒體技術來創新教育方式和方法。高校應該充分利用“雙微”平臺,打破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陳舊枯燥,流于形式的現狀,將教育內容進行改革,提高與學生的互動性。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以課堂為主,立足課本知識,結合社會熱點,在微課堂中進行實時的討論,使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和形式更加有趣和靈活。在課下,利用“雙微”平臺開展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的微活動,在平臺上開啟話題討論,討論學生身邊傳遞正能量的實例,在豐富文化生活的同時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習,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正能量的鼓舞,塑造健全的人格。
“雙微”作為大學生最受歡迎的網絡應用軟件,它們拓寬了大學生的視野,增長了知識面,同時滿足了大學生情感心理、個性發展的需要。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應看到“雙微”平臺所能帶來的機遇,主動利用平臺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創新教育方式方法和教學理念。“雙微”的出現是一個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契機,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搭建在“雙微”平臺上,能夠充分的提高教育效率,增強師生互動,對于了解學生思想動向、情感需求等方面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平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把促進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自己工作的目標之一,不斷的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運行,利用“雙微”平臺開拓新的教育空間,推進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的完善。
[1]胡浩.利用“雙微”平臺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G].山西農業大學,2014.
[2]張明明.微博、微信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思想政治教育導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