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劍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即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開創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是以感知、記憶、思考、聯想、理解等能力為基礎,以綜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級心理活動。是需要人們付出艱苦的腦力勞動。一項創造性思維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經過長期的探索、刻苦的鉆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后才能取得,而創造性思維能力也要經過長期的知識積累、素質磨礪才能具備,至于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則離不開繁多的推理、想象、聯想、直覺等思維活動。
1.自身信息積累不足。人的一切行為是由認知決定的,認知水平又被信息量決定。信息量就是指一切可以換算成信息的東西,包括聊天、工作、思考、閱讀等等這些。現在傳媒專業學生自身信息量積累不足,一是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參與其他文娛社交活動、玩耍等活動,更有意思,因此導致他們大大減少閱讀時間甚至不閱讀。二是學生在進行信息積累時,與自身的理解、感悟和鑒賞等環節進行脫離,而把信息積累變成單一的、孤立的、機械的記憶活動,從而付出大于收獲。三是學生人生閱歷缺乏。
2.“好奇心”意識不足。現在傳媒專業的學生受應試教育以分數為量化指標的影響,以及自身學習習慣的影響,經常對身邊所發生的事物驀然處置,不喜歡探究其原因,也就是經常自問“為什么?為什么會這樣,不是那樣的?”。“好奇心”意識的不足,導致傳媒專業的學生在進行創作的時候,缺乏一種思維創新,久而久之,使學生產生了得過且過的懶惰思想。沒有好奇心的人沒有活力,同時也容易陷入自己思維的死胡同,“好奇心”是一切創作的動力和源泉。
3.聯想能力的不足。傳媒學生的聯想力不足,主要表現在很多學生看見某些事物的發展變化,只能看到外在的發展變化,所產生的這個現象和結果,認識只從事物的外在聯系、現象聯系、偶然聯系(或然聯系)甚至某些“可能的聯系”方面去觀察和思考,忽視了事物發展變化內在或更深層次的原因和邏輯關系,只停留在外在的淺層次的認識,這樣的結果或造成傳媒專業的學生在創作時,對事物的發展變化脈絡認識不清、不明、或產生一些歧義。
4.從眾型思維枷鎖。就是服從眾人、順從大家、隨大流的思維。猶如“中國式過馬路”。缺乏自我獨立思維意識,泛大眾化意識,缺少主動能動性,更談不上創造性思維。其他人怎么想,我覺得別人怎樣做,我也怎樣做。思維上的從眾定勢,這導致傳媒專業學生在進行創作時,沒有自己的思想、特色、手法等,而是采取“舊瓶裝新酒”的創作模式,走別人重復走過的路。
5.邏輯思維嚴謹性不足。由于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缺乏系統的邏輯學研究,以及我國學生在小學、初中、高中階段沒有接觸過邏輯學、缺乏系統的邏輯訓練,以致國人感性認知和感悟多而知性和理性少,長于思維和情緒引領而拙于嚴謹的、系統的理論論證。進而傳媒專業學生在大學求知階缺乏邏輯思維,即使在運用邏輯思維進行創作時,思維不嚴謹,缺少合理性和整體意識。
6.思維定勢是創新思維的大敵。造成思維定勢的原因表現為:第一,中國傳統的群體價值觀念講究中庸,“槍打出頭鳥”“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導致學生不愿冒險、不敢冒險,怕犯錯誤。第二,傳統道尊嚴觀念導致學生的權威定勢嚴重。老師教授的知識都是對的,不容懷疑,要聽老師的。老師要求學生聽話。第三,教學方式滯后。我們教師在教學時,往往只告知學生一個結果有一個原因,一個原因有一個結果。忽視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教育,沒有引導和告知學生“條條道路通羅馬”,一個原因可以引發很多結果,一個結果的出現背后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
1.家庭環境因素。傳媒專業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不足,與其成長的家庭環境和家長的認識有著很大的關系。很多家長在孩子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教育過程中,認為孩子的學習分數、等級是一切學習好壞的最終表現。對于什么是思維?什么是思維訓練?思維對于孩子以后的學習、生活和發展意味著什么等,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理解。
2.學校環境因素。第一方面,教學評價體系不科學,讓老師重學術輕教學。這種結果就導致教師把教學當成一個副業來做,未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納入對教師工作的考察項目中。
第二方面,在各級學校還存在著教育權威枷鎖,是指在學生的思維中存在權威定勢。教師的權威定勢使學生逐漸習慣以權威的是非為是非,對權威的言論不加思考地盲信盲從,唯獨缺少“自我思索、沖破權威、勇于創新”的意識,一味盲從權威,大學生的思維就失去了積極主動性。
第三方面,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教學思維模式。在我們不同層次的教育學校和機構,各教師在進行單個學科教學時,缺乏對學科間思維的溝通和了解,人為地割裂了學科間的思維聯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思維的混亂。
第四方面,傳媒教育者的知識、技能和方式等方面固守不前,而是一味地依靠自身的經驗進行相關方面的傳道授業。
傳播創作,實質就是大腦內部的創造思維活動。
1.進行信息積累。信息積累包括知識技能方面的積累,和人生閱歷的積累。在進行信息積累的時候,一方面我們要提高閱讀興趣,另一方面我們不能把信息的積累與自身的理解、感悟和鑒賞等環節進行脫離,而把信息積累變成單一的、孤立的、機械的記憶活動,并對這些信息也要批判性地進行理解和吸收。
2.保持一顆”好奇心”。首先,傳媒學生必須要有不斷學習新知識的欲望。其次,要培養好奇欲,敢于在新奇的現象面前提出問題。再次,要培養創造欲,不滿足于現成的思想、觀點、方法,要經常思考如何在原有的基礎上創新發明、推陳出新。最后,要培養質疑欲,大膽質疑是培養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
3.具備良好的聯想能力。平時還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寫讀書、寫讀后感,心得體會、加上在自己的評語,這樣會提高我們的的理論思維能力。還要多與他人談話,這樣就自然會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把自己的生活積累用于社會實踐之中,不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在大腦里有解決問題的方案。
4.打破從眾型思維枷鎖。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要對他們從小進行獨立性、自信性的教育和訓練;要積極營造一個百花爭鳴式的創作大環境;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疑問式學習;要鼓勵學生的自信心和創新意識;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閱讀,以便從量的積累到嘗試進行質的突破。
5.邏輯思維要嚴謹。一方面,我們國家的教育體制要注重邏輯學的研究、教學、以及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運用。第二個方面,我們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相關的概念、理論、語句、法則等的含義,注意這些關鍵性的詞語,并學會用符號來正確表述。第三個方面,我們要培養學生嚴密推理的習慣,也要經常幫助學生及時糾正推理中出現的邏輯錯誤。第四個方面,我們要訓練學生學會全面周密地思考問題,克服不縝密現象。
6.破裂思維定勢。日常教學和實踐中,要培養學生一個現象可以引出多種結果,一個結果可以引出多種現象的多答案思維模式,要明白“條條道路通羅馬”這個原理;鼓勵學生對于一些事和物要辯證的、從新的角度用新的方法去思考,并努力多方式去解決相關問題。
7.家庭要正確對待孩子的思維教育。家庭要明白孩子的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力思維遠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思維是一切的動力。這種思維能力教育將伴隨孩子的學習、以后的工作、人際交往、相關問題的處理等多方面。
8.學校環境因素。第一方面,要改變教學評價體制,讓老師重視教學,重視教師對學生的啟發式、探究式學習創新思維能力培訓,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考核標準評價要多樣化。
第二方面,改變學生對教育權威的言論不加思考地盲信盲從,要鼓勵學生“自我思索、沖破權威、勇于創新”的意識。
第三方面,各教師在進行單個學科教學時,要對學科間思維進行系統的了解和學習,尋找學科教學之間的思維聯系,從而避免學生在接受教育時產生的思維混亂。
第四方面,教育者的知識、技能和方式等方面不能固守不前,不能一味地依靠自身的經驗進行相關方面的傳道授業。要培訓、鼓勵教師和學生新的思維能力;敢于打破傳統經驗,并為教師和學生的思維發展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
創造性思維是創造成果產生的必要前提和條件,而創造則是歷史進步的動力,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個人推動社會前進的必要手段,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時代,傳媒專業大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訓練更顯得重要。其途徑在于豐富的知識結構、培養聯想思維的能力、克服習慣思維對新構思的抗拒性,培養思維的變通性,營造寬松的環境,多樣化的考核標準,并加強討論,經常進行思想碰撞。
[1]崔勇,呂村.設計思維.中原農民出版社,2006.
[2]許維,周進.蒙太奇思維的延伸——產品設計中的蒙太奇[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8(09):149-151.
[3]王建輝.圖形蒙太奇——圖形設計組構藝術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
[4]鄧燭非.電影蒙太奇概論[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
[5]朱旗.論比興的創造心理和審美效應[J].文史哲,1991(01):79-84.
[6]李芙淥.“限制與自由”——試論拼裝版畫中蒙太奇思維形式與運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4.
[7]郭銳.意象組合方式與表現蒙太奇[J].神州,2012(27):25-26.
[8]包行健.空間蒙太奇:影像化的建筑語言[D].重慶大學,20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