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于嫣
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縮寫,就是企業資源計劃的意思,最早由一家美國計算機技術咨詢和評估集團(Gartner Group Inc.)于1990年提出,基于供應鏈的一種管理思想,建立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決策層及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臺。這一理念發展到現在,已成為立足于網絡經濟的新一代信息系統,不但可用于改善企業業務流程,而且為企業決策層及員工提供了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臺,有利于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由于ERP系統支持離散型、流程型等混合流程,其應用范圍從制造業擴展到了零售業、服務業、銀行業及政府機關和學校等事業部門。
出版社業務流程眾多,從具體業務來看,有編輯流程、出版流程、發行流程、財務流程、庫管流程,從管理的角度來看,有人事資源管理、行政管理。出版社業務流程復雜,環節眾多,為了有效地進行資源整合,提高核心競爭力,國內大部分出版社已經實施了ERP系統,還有一部分正在或將要實施ERP系統。然而,目前成功實施ERP系統的出版社并不多,相當多的出版社上馬ERP系統后發現理想和現實的差距非常大,甚至在部分出版社里出現了ERP系統和紙質系統并行的局面,一個原因是選擇了不合適的ERP系統,其流程和出版社的傳統流程不兼容;另一個原因是上馬了ERP系統后,認為ERP會解決一切問題,對磨合期不夠重視,導致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因此,選擇合適的ERP對出版社來說至關重要,這決定了以后的磨合過程是否順利,以及磨合時間的長短,當然其中還包括其他因素,如出版社領導的重視程度、相關人員的素質等,但如果選擇的ERP不合適,那就是出版社ERP不順之路的開始。
目前國內出版方面的ERP種類較多,有專門針對出版業的,有從財務專業轉向出版業的,有出版社自己開發。ERP選擇眾多,如何才能選擇合適的ERP呢?
有的出版社追求性價比,有的看價格,越便宜越好,有的相信一分錢一分貨,越貴越好。然而,筆者在調研中發現,ERP性能與價格無關,不是便宜的就好用,也不是貴的就最好。
某出版社在ERP上走得比較早,2000年該社領導就買了ERP軟件,為了省錢,決定只買有發行模塊功能的ERP,管理客戶、發行和庫存。然而,用了一年之后,為了提高編輯工作效率,該社領導決定還要買編輯模塊,再找這家公司時,發現它已經倒閉了,這個公司的產品在當時是最便宜的,因為它的研發能力有限,只能提供功能一般的產品,最終被市場淘汰了。結果這家出版社只能重新購買另一家ERP產品。
在調研中,還發現一家出版社買了一個比較貴的ERP產品,問其原因,說是這個ERP和財務軟件對接很好,盡管在其他方面不是很專業,因此這個ERP產品在出版的其他流程環節上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甚至連有些工作流程都無法完成。至今已有三年了,該社不但用著市面上昂貴的ERP,同時還執行著紙面審批環節,就是說一個選題要走兩遍流程,其效率可想而知,其競爭力也不得而知。
總之,這兩家出版社都比較草率地上馬了ERP,導致ERP上馬后出現更多的問題,不但沒有提高出版社的工作效率,還浪費了一大筆錢。這說明ERP上馬要慎重,不能草率行事,不能只單純考慮價格,價格并不是決定ERP性能的重要因素。只有適合本社的ERP,才是最好的。
在調研中,筆者發現有兩家出版社對本社的ERP極為滿意,這是極少見的。相當部分出版社實施ERP系統后,只是將紙質流程變成了電子流程,有的出版社里還出現了電子流程比紙質流程還要走得慢的情況,根本就沒有提高工作效率,最多只是做到了無紙化辦公,更談不上完成資源整合的目標。這兩家出版社是如何選擇對了ERP呢?
一家出版社用的是自己獨立開發的ERP系統,花費經費較多,但因為開發人員極為了解本社工作流程,不但使用通暢,而且有問題可以馬上解決,起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極大地增強了出版社的核心競爭力。但要說明的是,這家出版社實力強大,人員素質較高,而且具備開發ERP的條件,他們開發的ERP甚至走入了市場,與其他ERP公司展開了競爭。
另一家出版社因為規模較小,也沒有條件獨立開發ERP,于是他們決定與一家專業ERP公司合作,共同開發了一套適合自己的ERP系統,這種介入開發的行為雖然也花了一筆較大的資金,但ERP系統運行完好,實施順利,在該出版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為什么以上兩家出版社的ERP都很成功呢?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一開始都進行了極為周密的調研工作。
第一家出版社考察了市面上所有的ERP公司,發現沒有特別合適的,而且購買之后再根據本社的實際情況來調整也很費時費力,考慮到本社的實力,才決定自己來開發ERP系統。
第二家出版社也做了前期調研,他們發現有些出版社之所以在使用ERP后出現諸多問題的主要原因是ERP流程與出版社工作環節差異太大,而且ERP一方面要調整流程,另一方面在初期又容易出現問題,導致出版社工作效率下降,因此,為了方便出版社的工作,他們決定從一開始就介入ERP的開發,讓ERP公司充分了解該社的工作流程和發展需求,并同時對員工進行培訓,讓員工盡快熟悉掌握ERP流程,有問題及時提出,并讓ERP公司及時解決,沒有讓員工覺得為了ERP流程而走流程,而是為了更好地工作才走ERP流程。
在出版社不能自己開發ERP只能去購買的情況下,做好調研工作就更為重要了。如那家購買了利于財務系統對接的ERP的出版社就沒有做充分的調研工作,只有十來家出版社購買并使用了那個公司的ERP,而且它還沒有行政管理方面的模塊,于是這家出版社又單獨購買了一個轉門用于行政管理的軟件,而行政管理軟件和ERP之間沒有接口來交換信息,所謂集中資源成為空談。
因此,只有經過周密細致的調研,認識到出版社的需求和ERP所能提供的服務,才能確定采用什么樣的ERP系統,否則就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選擇了合適的ERP系統實施后都會出現問題,因為它的流程是理想狀態下的工作流程,要根據出版社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這個過程就需要出版社工作人員的全面配合。
如果出版社的領導不重視ERP的實施,就很難保證ERP的順利實施。在某出版社就出現這種現象,因為領導不重視ERP,有的部門就以ERP有問題為借口,拒絕使用,從而導致ERP沒有發揮作用。
一開始使用ERP對出版社員工來說并不簡單,有一個熟悉掌握的過程,ERP也需要根據出版社的要求進行調整,這就是磨合。有的出版社在磨合過程中一味要求員工服從ERP流程,不注重員工對ERP流程提出的合理建議,導致磨合困難,妨礙了ERP的順利實施。
ERP公司都會提供售后服務,并提供系統升級服務,但不是免費的。筆者在調研中發現,有家出版社領導對ERP售后服務有誤解,認為出版社花了上百萬買這個系統,售后服務不應該收錢,還應該免費升級,于是拒不支付售后服務費,也不升級。結果這家出版社的ERP一直都沒有升級,數據也不準,ERP都有問題,出版社的信息管理就是一個擺設。
出版社實施ERP,應該是自身信息化發展的需要,是市場競爭對出版社管理水平提升的需要,而不是為了裝點門面,以為用上了ERP系統就跨入了信息化管理的大門,從而提高了競爭力。
在調研中發現,出版社在ERP中出現的問題,其實反映出版社的管理問題。ERP系統不是萬能的,它只會放大出版社的管理問題,甚至顯示出版社隱藏的問題,如部門之間的矛盾等,而無法解決這類問題,因此,管理有問題的出版社,用什么ERP系統都不行。如有家出版社前后買了兩個ERP系統,現在的情況是兩個ERP系統都在用,紙質系統也在用,一個選題要在三個系統里運行,ERP系統不但沒有提升該社的管理,甚至讓它的效率遠不如之前只用紙質系統的時候。而在管理良好的出版社里,ERP運行都很通暢。
因此,全面提升出版社的管理水平,發揮ERP管理效益,出版社要練好內功,強化內部管理,才能選擇合適的ERP,并能順利實施,使出版社在激烈的競爭中及時了解市場信息,根據市場反饋,制訂出合理的營銷方案,優化選題結構,及時去庫存,使出版社成為市場的弄潮兒,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源整合,提高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章華.出版業ERP系統建設的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3.
[2]李彬.出版社實施ERP任重道遠[J].科技創業月刊,2010(3).
[3]宋諍.圖書出版業務ERP項目的實施[J].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