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尤精
“互聯網+”的理念在2012年11月首次在我國出現,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開始將該技術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和行業發展指向層面。所謂的“互聯網+”實際上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是在傳統行業具體發展過程中,其并非是將傳統行業與其進行簡單的相加,而是結合二者發展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深度融合,解決傳統行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瓶頸,推動其創新和轉型發展。在圖書館發展過程中,該技術也有較多的應用。下面,筆者將結合當前該技術的應用現狀,分析下一代圖書館服務平臺中該技術的應用發展思路和相關策略,以求更好地促進圖書館的發展建設。
“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行業的管理、生產、服務和營銷的模式,尤其是在用戶服務領域,其創造了更好的用戶體驗,具有跨界融合、創新驅動和尊重人性、開放生態等特點。
跨界融合就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借助該平臺,跨越行業、領域、學科等邊界,通過資源共享、數據重用、流程重構和平臺共建等方式進行優勢互補的深度融合。圖書館在發展建設過程中,其核心就是以文獻信息資源為主體的資源收集、管理和服務。在圖書館服務平臺發展建設過程中,積極開展跨界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互聯網+”尚未與圖書館服務平臺進行融合之前,雖然圖書館也有相關的搜索引擎服務,但是圖書館的資源系統并沒有得到較好的整合,其所能提供的資源也極為有限,而在與實現“互聯網+圖書館”之后,該技術打破了原有的行業壁壘,各個行業之間的聯系更加的緊密,通過跨界融合,圖書館能夠與書商、數據分析服務商、搜索引擎以及用戶進行合作,融合各種資源,如教學、科研和生產、社交網絡等,擴寬了發展途徑,實現了共建共贏,有助于提升圖書館服務質量。
創新是“互聯網+”發展的核心所在,缺乏創新精神“互聯網+”技術很可能會停滯不前,在“互聯網+圖書館”服務平臺構建的過程中,要不能忽視創新的作用,要調動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創新積極性,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積極地在圖書館服務平臺中融入新型工作觀念和方法,將方便快捷和深入精細的觀念,融入工作中,滿足讀者多方面的需求。以筆者所在的圖書館為例,天津市北辰區圖書館作為國家地市級一級圖書館,所面對的讀者群體囊括社會各界人士,那么在創新和發展圖書館服務平臺時,工作人員就應當注重思考,圖書館服務的對象的群體特征,他們所需的書籍是什么樣的,他們在閱讀時有哪些特點,結合其群體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等利用“互聯網+”技術,創新圖書館服務平臺,相較于盲目創新更具有發展意義,對圖書館的幫助也更大。例如,在圖書館建設過程中,可以開展定制服務、數據服務、學科服務和知識服務等多種類型的服務方式,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閱讀需求。
在“互聯網+”發展建設的過程中開放是根基,其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資源共享、互通互聯、協同合作和個性化應用,是當前時代人們獲取知識的一種重要方式。“互聯網+”所具有的開放性特點,使得各個行業之間的信息和資源能夠更好地進行交流,這對于當前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有著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將“互聯網+”與圖書館服務平臺進行融合時,也需要推動開放共享。在這網絡全民化的時代,如何為讀者對象提供更便捷周到的服務,拉近圖書館與讀者的距離,推動開放共享建設顯得尤為重要。譬如,針對青少年這個群體讀者,因為青少年的求知欲往往也比較旺盛,閱讀能夠幫助他們增長見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那么在圖書館服務平臺建設過程中,推動開放共享,能夠使更多的青少年閱讀到自己喜歡的書籍,有助于其增長見識,而且開放共享的理念,在青少年閱讀過程中,滲透到了他們的心中,對于其以后的成長和發展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此外,推動圖書館服務的開放共享,也能提升圖書館的綜合實力,促使其不斷地發展和前進。
“互聯網+”時代的再定義可以理解為在深度融合互聯網的基礎之上對生活、生產、管理和服務等各個方面所涉及的已有的結構、模式、邊界、流程和關系等進行重新定義,從而產生有突破行的結構調整、模式創新、流程重構,進而實現提升、發展、轉型和重塑需求。在圖書館發展建設過程中,之所以要借助“互聯網+”技術構建新型服務平臺,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方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社會發展的需要,難以很好地滿足客戶需要。因此,再定義與重塑也是當前“互聯網+圖書館”服務平臺建設過程中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做好這部分工作能夠更好地實現圖書館資源融合,提升其管理、服務和業務結構水平,有助于圖書館的轉型發展建設,使其從傳統向著移動、泛在和智能的方向邁進。
當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多個領域該技術都有應用,在圖書館發展建設過程中亦是如此,但是,從當前的實際發展現狀來看,該技術在圖書館服務平臺中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有許多問題需要進行改進和升級。
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是讀者,在圖書館服務平臺建設過程中,其服務能夠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才有價值,得到讀者的認可才是成功的。因此,下一代圖書館服務平臺的建設理念應當是讀者也是用戶第一。在其發展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將讀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日常服務工作的展開過程中,筆者發現讀者的需求是通過多種形式展現出來的,因此,在進行服務平臺建設過程中,滿足讀者需求也要有不同的層次。
首先,最基本的層次就是要學會利用圖書館已有的資源和系統為用戶服務,如在讀者平時的閱讀活動開展過程中,他們對于圖書館書籍種類可能不熟悉,也不太了解各種新型讀書設備的使用方式。因此,圖書館服務平臺就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幫助讀者解決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其次,圖書館服務平臺,工作人員要學會從讀者需求中提取能夠作為圖書館發展方向的信息。在“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之下,借閱和選擇書籍都可以通過網絡實現,而工作人員只需要定期收集相關的大數據,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就能夠了解到讀者在最近一段時間內,更傾向于閱讀哪種類型的書籍,分析他們在閱讀上的一些相同點和異同點,這樣能夠為圖書館的后期發展提供借鑒依據,有助于為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滿足他們的多元化需求。
圖書館與普通的商業化產品有一定的區別,其既是商品又能夠為用戶提供知識,是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有力武器。當前,在我國的許多圖書館中,“互聯網+”技術雖然有所應用,但是其應用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因此,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還有許多的準備工作需要進行,否則該技術可能無法發揮出優勢,反而還會對圖書館的正常運行造成影響。
以筆者所在的圖書館為例,在“互聯網+”技術應用的過程中,其十分注重與新型技術的融入,提升服務質量,致力于更好地滿足互聯網時代讀者的需要。但是,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圖書館有些工作還需要開展,首先需要使圖書館的服務人員了解和認識“互聯網+”技術,并對他們進行系統的培訓,這樣在具體的工作中,才能更好地發揮該技術的應用優勢。其次,在應用該技術時,筆者所在的圖書館還比較注重與其他圖書館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努力研究在未來的圖書館服務發展的方向,完善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質量,促進圖書館的發展和進步。
“互聯網+圖書館”思維的應用和發展給圖書館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在圖書館服務平臺建設的過程中,也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注意,其中圖書館服務平臺的開放性標準化就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在圖書館服務平臺建設過程中,開放性是一種全新的發展趨勢,如果開放性沒有標準化的定義對其進行約束可能會造成圖書館服務工作的混亂。同時,開放共享帶來了諸多益處,但是也會給信息安全帶來風險,如用戶信息泄露、版權糾紛、數據丟失和改變、權限盜用等,這些問題的出現也會給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不小的影響。所以說,在建設和使用下一代圖書館的過程中,還需要注重信息安全,針對一些可能會出現問題的領域,要盡早設置信息安全崗位,維護圖書館服務平臺的信息安全。同時,還需要針對用戶普及信息安全知識,尤其是對青少年這部分讀者群體,信息安全知識的普及也就更加重要了,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他們的維權意識,幫助他們提升文化知識水平。
總之,時代在不斷地發展變化,未來“互聯網+”技術必然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而在其發展建設的過程中,下一代圖書館如何能夠及時地抓住發展機遇,大膽地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相關服務工作中,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需要,實現個性化服務,必然能夠更好地促進圖書館的發展,構建知識型和文明型新社會。
【參考文獻】
[1]朱小燕.“跨界,浙思享”在杭烹調思想盛宴專家熱議“互聯網+圖書館發展”路徑[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5(3).
[2]張兵.“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與服務研究[J].武漢商學院學報,2015(4).
[3]張興旺,李晨暉.當圖書館遇上“互聯網+”[J].圖書與情報,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