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淳 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紐約時報》的阿隆·菲爾霍夫對數據新聞的闡述是:“在我看來,數據新聞是一個概括性術語,它囊括了一套仍在不斷增多的用于新聞敘事的工具、技巧與方法,涵蓋了從傳統的計算機輔助報道(使用數據作為“信源”)到最前沿的數據可視化和新聞應用等一切敘事方式。其統一的目標是新聞業意義上的:提供信息和分析以幫助告知我們一天內所有最重要的事件。”
在新媒體時代下,用戶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來獲取新聞。在媒體內容形態方面,在數字傳播技術的支持下,從原來傳統的圖片、音樂、聲音、視頻等可以更加形象逼真,可以以交叉多元的方式展現。隨著新媒體以及大數據等相關技術的發展,數據新聞的出現構建了一種新的信息傳播的方式。大數據為數據新聞的發展提供了便利,在大數據時代中,大數據的相關技術推動了數據新聞在傳播品質和效率上的提升。
(一)從數據新聞傳播的實踐層面看,在呈現的方式上過度重視技術而對真正的新聞內容忽視,在多數平臺的數據新聞中技術唯數論已經成為很多數據新聞運營中所首要倡導的法則。
(二)數據新聞以數據為基礎,公開的數據的有利應用是數據新聞需要去關切的,有效的數據也必將會推動數據新聞的發展。就西方國家而言,在對公眾的信息公開上取得了一定成效,而就我國的數據新聞的公開程度來看,某些敏感的信息不論是基于國家安全還是政府的相關政策,都無法完全呈現。
(三)就新聞的實效性來說,數據新聞獲得的數據基本是其他平臺已投放的新聞,這與傳統的新聞報道中的重視實效性的理念有所偏差,數據新聞的結論是否只是形式上的噱頭而未真正解決問題,在數據新聞的報道中的權威性和可信性還有待商榷。
(一)數據新聞在當今的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推動下,區別于傳統新聞的特性中,呈現出更加多維互動和個性化的特點,改變了傳統媒體時代中的新聞信息單向的傳輸模式,深刻影響著社會的信息變革格局。
(二)數據新聞在目前發展的平臺中欣欣向榮。各大媒體平臺包括財新的“數字說”、澎湃新聞的美數課、新京報的新圖紙、網易的數獨、界面新聞等多個媒體平臺在數據新聞上進行開拓。抓取公開數據信息進行數據新聞的制作。報道者收集其他部門、企業、科研機構、媒體、或個人發表的與報道主題相關的數據分析報道或新聞報道,按照自我報道意圖對其中數據進行新聞價值的再挖掘。將已有數據按照報道的敘事邏輯進行分析重組后制作成數據新聞。在呈現方式上將數據可視化。分為聲音、動態數據地圖呈現;圖形樣式多樣種類豐富、靜態圖加時間軸的有序排列;漫畫、3D立體人像、視頻,交互直觀等多種方式呈現,更加豐富全面的提供給受眾信息。
(三)新聞報道的選題聚焦于某類新聞話題,圍繞此話題進行收集數據,并對之進行解讀和呈現的數據報道。在內容的呈現上運用互聯網思維,尊重用戶的體驗,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同用戶保持連接。在新聞的報道中敘事傳播,結合受訪者的不同的新聞事件、案例進行報道;在傳播中針對不同的新聞事件進行人性化傳播,運用動畫的形式來展現個人受數據影響的案例;應用化傳播:為報道提供數據工具,使數據更有使用價值。
數據新聞的發展是必然趨勢,在數據新聞的“量化”報道中不能一味的技術至上或內容至上,要善用技術手段將新聞的信息點提煉出來,做數據新聞如同完成一個用量化研究方法開展的研究,但又不同于學術研究,這與以往的新聞報道中采用的調查和論證的思維方式存在較大差異。量化研究方法實踐的最大特點是找到問題、提出假設,然后運用數據調查分析論證假設是否存在,最后得出結論,這是一個科學驗證和探索的操作過程。做數據新聞的每一步都需要嚴謹的設計——首先應該有一個清晰的問題意識;其次,根據問題思考需要論證的幾個方面或者是如何構建指標體系來進行分析和預測,再采集數據,并利用數據分析的結果緊密圍繞這幾個方面展開數據論證,最后得出問題的判斷和結論。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變革不斷推動著新聞媒體報道方式的手段與呈現方式,大數據等數據庫資源開始變得珍貴,媒體在處理數據信息如何轉換思維,運用技術手段去采集信息,將一個有價值的新聞信息進行呈現是每一個新聞人需要思考的,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成長為全能的多面手是這時代對媒體人的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