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留存 東國大學 一般大學院(新聞放送學科 碩士)
本研究以中國觀眾為案例分析,通過對中國觀眾進行深入訪談。為了詳細研究韓劇的魅力所在,本研究以10名中國觀眾作為采訪對象,進行深度訪談。為了本研究可以更客觀地進行分析歸納,我們采訪了5名在國內的中國觀眾和5名在韓國的中國觀眾,分析得出韓劇風靡中國的因素。由于觀眾的偏好不同,例如,有些人喜歡肥皂劇,有些人喜歡時髦的韓劇。所以按類型劃分采訪對象進行分析。另外,因為收看韓劇的時間不同,沉迷于韓劇的因素也不盡相同。
根據先行研究,自90年代中期以來韓劇引起的文化狂熱,相關領域的許多專家學者也相繼開始研究。直到21世紀也是如此。主要研究成果有:《新韓流傳播下女性身份語境與文化研究》尹善熙(2012),《結婚移民女性的電視收看滿足度》趙成浩(2009),《關于中韓兩國受眾收看韓劇所產生的國家形象的比較研究》劉勝館(2009),《21世紀中韓兩國傳播文化交流的展望》李慶珂(2002)等,而關于對中國受眾深層采訪的量化分析研究甚少,所以本研究以中國觀眾為研究對象,歸納分析韓劇風靡中國的要素。
在本次研究中,對10位中國觀眾深層采訪,將韓劇的吸引力要素歸納為以下四類。
首先,韓劇大多數以韓國的傳統文化為基礎展開。許多具有代表性的韓劇都有一個特殊的傳播符號。例如,傳統韓服,風俗習慣和烹飪等展示了韓國獨有的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是——韓國肥皂劇,其中必有一個結婚場景的展現。在婚禮場景上,對于韓國古朝鮮時期的傳統婚禮的展現,會吸引觀眾對韓國文化的深入了解。
第二,韓劇的戲劇性故事展開。比如:韓劇“我的名字是金三順”中,女主人公三順是一個將近30歲的未婚女性,在一家酒店西餐館做蛋糕,然后遇到了一個像白騎士一樣的酒店繼承人。在韓劇中,類似的故事經常出現,但觀眾仍沉迷于這樣一個虛構的世界。根據韓國新聞放送局的統計,大多數韓劇的作家都是女性,節奏感稍慢的故事,更加重視女主人公的內心表達。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無法達到像韓劇中女主人公的遇到白馬王子,只能通過電視劇來使得內心滿足。
第三,韓劇中蘊含著生活的真實和美麗。韓劇通常選擇真正的百姓生活,給人帶來真實感受和共鳴。〈愛情是什么〉〈浴室男士〉等是一最具有代表性的韓劇,他們具有共同的特征,描述日常生活的平淡。但是通過日常生活場景的展現,也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引起觀眾的共鳴。〈愛情是什么〉作為央視最早引進的韓國家庭劇,故事主要是在兩個房子里拍攝,該劇講述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家庭聯姻而產生的故事,一邊是傳統保守的舊式家庭,一邊是現代民主的新式家庭,卻同樣擁有愛國愛子之心。它描繪了平淡的日常生活,但是通過日常生活的細節,它不僅表達了大眾百姓生活,也接近觀眾,同時達到觀眾也生活在其中的意境。其次,韓劇對于美的展現,并非來自華麗的畫面,韓劇的畫面通常透過簡潔的場面來傳遞給觀眾內在美。在簡單和熟悉的日常生活中,韓劇〈看了又看〉164集沒有出現親吻的畫面,但透過簡單的畫面展現的愛情更美麗,而且更能讓觀眾感受到以及產生共鳴。
第四,韓劇中的明星光環和時尚元素。如今韓劇走向流行和時尚趨勢。雖然依舊是帥氣的男主人公和美麗動人的女主人公為主情節,但是以日常生活為主的同時也增加了時尚的元素。同時,劇集也開始調整為一部只有二十集的短劇,每集從大約40分鐘調整為大約1小時。播放時間也改為一周兩集,根據觀眾的喜好程度來進行拍攝播放。觀眾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并且可以看到各種類型的劇集。長時間內不會使觀眾陷入同樣的電視劇,也不會對其產生厭倦感。
同時,韓劇以驚人態勢席卷亞洲,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這一切都離不開韓國國內的一系列政策。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韓國掀起的第一股收視熱潮激發其他亞洲人想象力時,韓國政府就出臺了一項政策,用來扶持電視制造業。本世紀初,韓國政府頒布法規,明確規定80%以上電視節目須為本國制作。同時也明確了出口國外的自制劇的最低下限。這一舉措不僅為韓國電視業在本國市場贏得了強勁份額,也為其成功進軍外國市場打下了基礎。從這時期開始,韓國政府陸續出臺文件,明確了文化產業的優先發展地位,為韓劇產業化發展鋪平道路。無論是韓劇中的明星光環,還是傳統文化元素等特色,都為我國電視劇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