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方遠
(江西銀誠建設有限公司, 江西 南昌 330025)
中國農村經濟的迅猛發展,使得農村成為很多工業企業的進駐目標。但是隨著不斷地發展,農村的生態環境可接受破壞的程度達到飽和,使得生態環境遭到大幅度的破壞,嚴重的影響了農村居民的生活,甚至影響了他們的身體健康,使得社會可能會出現不安定的情況,同時也沒有響應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的號召。所以,我們要改變這種情況,制定出相應的對策,在既不影響發展的條件下,從而又可以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實現我們的夢想。
隨著城市的發展,目前很多工業企業都要求必須搬離城市,到距離城市幾百公里之外的地方。為了達到這個要求,農村地區就成為了一個不錯的選擇,很多企業都搬到了農村當中,或者是距離農村不遠的地方。而且這些企業發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所處位置分散、比較不集中;規模比較小;管理者水平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其環境保護意識比較薄弱;設備過于老舊,使得生產出的產品質量比較低、粗糙程度比較高等因素;這些問題使得農村生態環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就是工業污染。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農村工業污染得使全國16. 7萬平方千米的耕地遭到嚴重破壞,而這些耕地竟然占到全中國耕地總量的17. 5%,這個數據說明我國目前耕地受到的破壞極為嚴重。據不完全調查統計得知,農村工業在生產過程中一般化學需氧量、粉塵和固體廢物排放量竟然占到高達全國工業污染物總排放量的 50%左右,占到了全國的一半。
總所周知,目前我國農業施肥方式使用化肥進行施肥,不再是以前傳統的施肥方式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對于化肥每年可以使用大約4124萬噸,這個龐大的數字如果想按播種面積計算的話,大約平均化肥使用量市每平方千米使用400千克以上,這個數據已經遠遠超出了像美國,英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可以讓化肥不對水體污染從而使用的最大限度,這個限度大約是:每平方千米使用 225千克。據有關部門研究發現,如果過量的使用化肥這種物質,它可以使得土壤出現板結現象,甚至是可以使得耕作質量差,產品質量差,肥料的不能最大限度的使用,而造成土壤和肥料養分流失嚴重。當出現上述情況時,也可以出現對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及湖泊富營養化的現象。所以,如果農民在進行撒農藥,化肥等過程時,如果這些產生的農業垃圾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更甚至是將農用地膜、農藥空瓶、化肥等包裝袋滿地亂丟的話,在較短的時間內不能進行分解,使得耕地不能繼續使用,使得耕地的農作物生產不能有效地進行,從而使經濟收入也減少,而這種結果大約會持續100年左右。
眾所周知,中國的人口數量一直以來都是居于全世界前幾名的,所以水的使用量也是非常高的,但是由于中國的淡水資源匱乏,所以人均可使用水量是比較少的。水是每一個人生產生活的必需品,但是由于我國水土流失嚴重,導致淡水資源量十分不足。土壤不能保持肥力、逐漸走向荒漠化是水土流失可能導致發生的情況,所以這就使得有些地方不在耕種, 沒有了經濟來源,這就讓一些地區農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從而居住環境也開始惡劣。并且隨著時間的增長,土壤所擁有的有機質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下降,涵養水分能力也開始降低,大部分地區開始出現干旱。據相關資料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因此失去的土壤數量大約是50多億噸,這使得在土壤里養分也開始流失,數量大約為4 000萬噸,這個數量差不多是全中國一年之內所有農民所使用的化肥。中國自從建國以來,因為此條件所損失的耕地數量大約是 267萬平方米,這個損失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森林是發展農業的基本條件,中國的森林覆蓋率一直以來就非常低,甚至還達不到14%,如果去除掉一些林區,那么在農區的基礎上覆蓋率會更低,甚至有些地區還可能會出現森林覆蓋率還沒有10%的情況,這樣會使得我們可以進行使用的森林資源缺乏,從而導致森林生態調節功能削弱。所以這可能會導致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
現在的很多人都為了經濟利益而對其他事情都不管不顧,甚至是毀壞環境也在所不惜。這體現出了人類對于自然的認識、是及其狹小的,同時也體現出了人性弱點的弱點,貪婪。我們所作的每一件事都會給我們帶來相應的后果,同樣自然界也是如此。現如今我們清醒的認識到了這一點,而現在更是開始自我反省與調整,我們要改變我們的價值觀,把一些利益的想法丟掉,培養一些人類與自然以及社會和諧發展的價值觀;不能只追求單一經濟增長,也要為人、經濟、社會與自然之間全面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農村生態環境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它是全民的事業,所以我們一定要增強法制觀念,形成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把宣傳生態環境保護作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我們要宣傳關于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讓大家知道生態環保常識,讓每一個人都知道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是我們的重中之重,使這種行為成為大家自覺自愿的去做。
如果我們要實現切實保護生態環境,那么我們就要盡一切力量完善相關的法律,我們要認真執行《水土保持法》、《森林法》、《環境保護法》、《草原法》、《水法》等法律,這樣才可以使得生態環境保護得到確確實實的改變,我們要落實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四個準則。我們要依法打擊各種破壞資源與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絕不姑息每一個人,絕不給任何人留情面。同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企業不管在做什么的時候,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充分考慮這個事情會不會對生態環境有影響,其次就是一定要認真執行國家對于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所設立相關的法律。我們在對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進行活動時,不能破壞任何林地、草地并且也不能做出污染水資源的行為。我們要真正意識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改變。
從現在狀況來看,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已經嚴重滯后了。并且由于沒有研究項目和資金的支持,我們的科研力量也是在走向退路。所以,我們要把把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納入國家今后在發展過程中科技發展的重點領域,并同時使其成為重點扶持對象。其次要讓國家決策的科技含量提高。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要想使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國家建設符合自身實際,就必須要有一定的可執行程度,我們要建立農村環境與發展的科學決策機制,同時要增加科技含量,并加大資金投入。
雖然通過我們多年的努力,使得我國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目前形勢仍然不明朗,極大程度的影響了農村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成了建設新農村的重大任務,各地區、各部門要從全局和戰略的角度把控問題,提高對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切實把農村環境保護擺上環境保護的首要位置,使之成為重中之重。同時首先一定要把治理環境污染和農業污染擺在首要位置,做好對農村環境的規劃工作,這樣才能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完成我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