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兆艷 山東廣播電視臺
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飛速發展,新媒體逐漸進入人民的生活,所謂新媒體,也就是與傳統的報紙、電視、電臺廣播等舊媒體所相對的一種新興媒體。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新媒體大多是與計算機技術緊密結合的傳媒,為人們提供了便利并且使信息傳播更加方便的同時,也沖擊了舊傳媒的存在,放眼民間,舊傳媒覆蓋面已經遠遠不及新傳媒。對于這種現狀。我們要用一種理性、批判的視角去判斷,對于廣播電視來說,這是一種挑戰,同時也不失為一種機遇,如何抓住機遇,逆境求生,成為我們需要深入探討的一個問題。
新媒體順應了時代特征,大多都依托于高度發展的網絡技術。走在當今中國的大街上,我們隨處可見拿著手機,帶著耳機的年輕人;工作場所,電腦的磁場此起彼伏,只需要敲敲手指,信息就從看不見的“信息橋”上傳遞給下一個人;即便是超市里,只需要打開支付寶或是微信,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購買自己需要的物品。以上幾個方面無不透露著新媒體的優勢:使用方便,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寬。
從另一個角度看,新媒體還煥發著猶如初生的嬰兒一樣的生機與活力。首先,在這個逐漸由年輕人主導的世界里,年輕人的話語權、主宰力越來越高,而他們的接受能力也越來越大,他們成了發展新媒體的主力軍和領頭羊,他們不斷創新,不斷開拓更多形式的新媒體傳播路徑和多種多樣的傳播形式。換句話說,新媒體的使用者也就是新媒體的創造者,未來的生活中,年輕人們會傳造出更多新媒體形式,為新媒體的發展前途有著非常大的助推力。
其次,新媒體相較于舊媒體而言效率更高。以前,發生一件新聞,可能要至少兩三天才能傳播到人們耳中,流程十分繁瑣,過程也需要進行重重環節,在廣播出現后,由于信號的限制,偏遠地區的人們如果想知道一個新聞,也只能等待人工傳播。這樣的狀況造成的后果就是很多時效性新聞得不到有效傳播,人們接受信息慢,造成不便。例如,如果某個城市要招開村長大會,那么通知所有村長就必須要提前好幾天,即便是有了電話,也操作起來十分繁瑣。對比之下,新媒體的優點一目了然,微信QQ等通訊app的發展已經普及到了萬千百姓家,快速,便捷,信息量大,使得新媒體越來越受歡迎。
最后,相比于廣播電視這些舊媒體,新媒體更加注重個性化。現如今,個性化已經成為很多人看重的品質,一個產品好壞與否,很大一部分取決于用戶是否能從這個產品中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例如,我們可以在自己的智能手機上設置自己喜歡的屏保和喜歡的音樂,在傳播信息的時候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和方式,增加了個人特色和特點。而廣播電視的傳播方式千篇一律,突出不了個人特點,無法滿足每個人不同的需求,因此也逐漸被排斥和淡化了。
以上我們主要分析了新媒體的優勢,但是對于廣播電視,我們也不能拋棄,而是要革故鼎新,對其進行轉型研究,“創新”是應有之義,從創新入手,以下是筆者對于舊媒體轉型的一些建議與意見。
新媒體時代,舊媒體不僅要從內容上創新,也要注重人才的培養。電視節目想要新穎,有吸引力,就必須迎合大眾的口味,而在這中間起到最重要作用的就是電視節目的負責人或是制作人。一個創新能力強、有想法的人才是不可多得的,甚至可以影響這個節目未來長遠的發展以及決定這個電視頻道的命運。而這樣的背景下,培養創新型人才,加快電視廣播的戰略性轉型這個任務成為了重中之重。
同時,對待不符合時代的糟粕,我們也要雙管齊下、毫不留情地剔除。
所謂破舊立新,只有先“破舊”,才能“立新”,而所謂地“舊東西”,就是指那些與時代不符,不順應潮流的東西,例如電視節目中的一些老舊的廣告和圖畫,就應該重新翻拍,塑造成更加新穎、更加易于被人接受的形式,這樣人們對待電視節目的好感度才會越來越高。
最后在轉型中,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電視廣播與政府的關系處理也應該納入考慮與研究。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雖然當今大趨勢不可逆轉,新媒體比廣播電視變得更受歡迎,市場更大,但是如果國家和相關機構能夠正確看待這一問題,加大這方面的人才培育和形式創新,給予電視廣播更多的機會,他們重回大眾視角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作為一個普通觀眾,我們在使用新媒體的同時也要多給舊媒體機會,從中找到新媒體所不能帶給我們的體驗和感受。希望新媒體背景下的廣播電視的戰略轉型能夠開展的更深入,更加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