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英 河南警察學院交通管理工程系
根據公安部交管局的統計數據,2016年全國共發生貨車責任道路交通事故5.04萬起,造成2.5萬人死亡、4.68萬人受傷,分別占汽車責任事故總量的30.5%、48.23%和27.81%,遠高于貨車保有量占汽車總量的比例。[1]同時,2016年重特大事故31起中9起為道路交通事故,共死亡144人。其中,這些事故與客車或貨車緊密相連,尤其是湖南郴州6.26大客車交通事故中死亡人數達到35人。面對這樣的嚴峻形勢,對重點車輛駕駛人的管理尤為必要。
根據《關于對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公開公示的通知》(公交管[2017]23號),重點車輛駕駛人主要是指客車、大貨車、校車及危化品運輸車等駕駛人。這類群體雖然在我國機動車駕駛人比例不大,但是其對道路交通安全的影響較大。重點車輛駕駛人的管理主要是通過對其駕駛證的管理來實現,由于篇幅所限,本文重點探討大中型客車和大型貨車駕駛人的管理。
作為一種行政行為,重點車輛駕駛證管理工作應在法律的框架下開展。其駕駛證管理工作基本依據是1996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以下簡稱《檔案法》)和2010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簡稱《道交法》),這兩部法律從整體上對機動車駕駛證的管理進行了規范。同時,機動車駕駛證管理屬于公安機關掌握駕駛人情況專門的行政工作,《機動車駕駛證的申領和使用規定》(簡稱公安部139號令)更是從整體及操作層面上具體規定了駕駛證管理工作。重點車輛駕駛證管理包括實物檔案和電子檔案管理,隨著電子科技及互聯網技術在公安工作中的普及,駕駛人電子檔案的管理在實踐中運用更為緊密。
在目前無紙化辦公及大數據背景下選擇合適的信息化技術手段,將重點車輛駕駛證管理數字化后經過統一標引形成至關重要的基礎數據并錄入檔案中,然后在日常管理中再將檔案中這些海量基礎數據轉化成為使用方便的信息。目前實踐中做法是駕駛人道路交通違法行為的記分記錄或者交通事故記錄均留存在其電子檔案中,即使駕駛人已經接受處罰或處理。駕駛人開展與駕駛證相關業務均離不開系統查詢,便于查詢及違法行為記分統計全面,這充分體現了大數據時代電子檔案的服務性及優越性。
當前,我國重點車輛駕駛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車輛準入管理。目前,我國大、中型客車準駕車型是不可以初次申領機動車駕駛證,需要增駕才可以具備相應資格;大型貨車準駕車型既可以初次申領也可以通過增駕獲得相應資格。但是大中型客車與大型貨車增駕的條件不同,如持有小型汽車準駕車型駕駛人,申請增加中型客車準駕車型的,需要符合“已取得小型汽車準駕車型資格三年以上,并在申請前最近連續三個記分周期內沒有記滿12分記錄”,而申請增加大型貨車準駕車型的,需要符合“應當在本記分周期和申請前最近一個記分周期內沒有記滿12分的記錄”,筆者認為,同樣都是重點管理對象,這樣較大區別的規定不合時宜。
(二)實習期管理。增加或者初次申請機動車駕駛證準駕車型后的12個月為實習期。眾所周知,駕駛行為不僅僅代表行為人的駕駛技能,還能反映行為人的駕駛習慣。因此,實習期必須要嚴格要求,這對良好習慣的養成十分重要,對于大中客車、大型貨車來說更是重要。現行139號令規定大中型客車、大型貨車“在1年實習期內記6分但未達到12分的,實習期延長1年。在延長的實習期內再次記6分以上但未達到12分的,注銷其實習的準駕車型駕駛資格”,這樣的規定,筆者認為并不能突出對重點車輛的管理。
(三)準駕車型降級及恢復的管理。根據公安部139號令規定,機動車駕駛人準駕車型因為交通事故、滿分記錄及未審驗等情形會被注銷最高準駕車型駕駛資格,筆者對于交通事故中“造成人員死亡,承擔同等以上責任”才降級的規定認為過于寬松。同時,被注銷的準駕車型可以恢復,應當“在本記分周期和申請前最近一個記分周期沒有記滿12分記錄,且沒有發生造成人員死亡承擔同等以上責任的交通事故”,筆者認為這樣的條件降低了違法成本,不利于重點車輛的治理。
(四)有效期管理。目前,我國機動車駕駛證的有效期分為6年、10年和長期有效三種,并且統一實用所有的準駕車型,這種不加區分的做法也是很難突出對重點車輛駕駛人的管理。雖然大中客車、大型貨車駕駛人規定有審驗制度,但是“一個記分周期內沒有記分記錄的,免于本記分周期審驗”,即大中型客車、貨車只要駕駛行為良好,沒有記分情況下不管身體條件如何都可以繼續駕駛,這里就忽視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突發疾病和服用藥物的增加,安全隱患增大的事實。
針對目前我國重點車輛駕駛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對其管理。
(一)提高準入門檻
大型貨車準駕車型資格不可以直接考取,應同大型客車、中型客車一樣,必須具備一定的安全駕駛小型車輛的經驗,增加準駕車型資格后才可以駕駛。國外也有類似規定,如“在韓國申領大型客車、貨運車輛和其他特殊車輛需要具備一年以上的駕駛經歷”。[2]并且同中型客車增駕條件一樣:一是已取得小型汽車準駕車型資格三年以上,二是“申請前最近連續三個記分周期內沒有記滿12分記錄”。這樣既實現了重點車輛統一管理,又能提高大型貨車駕駛人的準入門檻,降低安全隱患。
我們一方面嚴格要求大中型客車、大型貨車準駕車型駕駛資格,另一方面對于不予增駕的規定也要嚴謹。“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員死亡,承擔同等以上責任的;醉酒后駕駛機動車的;被吊銷或者撤銷機動車駕駛證未滿十年的”。因此,不予增駕是對針對醉酒駕駛但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情況;而吊銷或撤銷機動車駕駛證情形一般是駕駛人有嚴重的違反交通法規的情況,如駕駛拼裝車、報廢車上路以及飲酒后駕駛營運機動車等情形。上述的兩種情形同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員死亡的這一種情形相比較來說,顯然主觀惡性較大,但后果較輕,因此,對交通事故造成人員死亡這一情形來說,應加大駕駛人的注意義務,承擔“次要以上責任”,這樣才能與另外兩種情況相匹配。
(二)加強實習期管理
目前,我國所有準駕車型駕駛人的實習期均是初次申領駕駛證后的12個月,反觀歐美等發達國家對實習期駕駛人采取的管理措施,大中型客車、大型貨車12個月的實習期規定難以從源頭上體現對重點車輛的監管。如“法國規定實習期為3年,3年內只要被扣3分就要參加學習,扣6分則要重新考試”。[3]因此,實習期制度應區別對待,作為重點管理的大、中型客車和大型貨車(還包括牽引車、城市公交車)駕駛人的實習期可以規定為24個月,其他準駕車型機動車駕駛人的實習期為12個月。這樣既有助于改變新手上路成殺手的頑疾,又有助于新駕駛人安全守法駕駛意識和習慣的養成,還能突出管理重點,使我國汽車社會在成熟的過程中盡可能減少一些陣痛。具體說來,實習期12個月內違法累計積分達到6分未超過12分,實習期下一個12個月違法累計積分額度下降至6分,該期間違法累計積分超過3分未達到6分,實習期延長1年,且違法累計積分額度下降至3分;超過6分,注銷準駕資格。延長實習期內,只要有違法記分情況即可注銷準駕資格。
(三)完善準駕車型降級及恢復管理
因為交通事故、滿分記錄及未審驗等情形機動車駕駛人會被注銷最高準駕車型駕駛資格,根據前文對機動車駕駛人不予增駕之交通事故造成人員死亡的論述,駕駛人準駕車型降級也相應修改為“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員死亡,承擔次要以上責任”。降級時一次只注銷級別最高的準駕車型中,而且是逐級降級且最低可降到小型汽車駕駛資格。
準駕車型資格既可能降級也可以恢復。如前所述由于違法成本較低,不利于對其安全管理。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如果駕駛人處罰過輕、安全意識沒有提升、小心謹慎駕駛義務承擔過少,就難以達到降級管理的目的。筆者認為應該與增加準駕車型要求的條件保持一致,可以按照公安部139號令第15條之規定。
(四)修訂有效期管理
大中型客車、大型貨車駕駛證有效期同其他準駕車型駕駛證有效期應有所區別,對重點車輛從嚴管理。我們可以借鑒西班牙的經驗,“如果持允許駕駛限重車輛本身3500kg、拖車750kg以外車輛的駕駛執照,未滿65周歲時有效期為5年,65歲以上則有效期減為3年;持有其他類別的駕駛執照,未滿65周歲時有效期為10年,超過此年齡有效期為5年。”[4]因此,建議大中型客車、大型貨車駕駛證有效期設定為3年和6年:持證駕駛人50歲以下時,駕駛證有效期為6年且只有這一種情況,不存在10年和長期有效;持證駕駛人50歲及以上時,駕駛證有效期減少為3年。通過縮短重點車輛駕駛人駕駛證有效期的方式,從一定程度上減少道路安全隱患。
另外,目前大中型客車、大型貨車駕駛人每個記分周期都需要審驗,但只要在一個記分周期內沒有記分記錄就可以免于本記分周期審驗,筆者認為免于審驗對于重點車輛駕駛人來說不合時宜。此外,即便駕駛人需要審驗對于身體條件采取的是申報制度,檢查項目涉及到有關精神障礙、心血管系統疾病及神經系統疾病主要是詢問病史,即身體條件申報完全取決于駕駛人的道德誠信。為了加強對重點車輛駕駛人身體檢查,可考慮50歲以上的大中型客車、大型貨車持證人增加部分疾病或缺陷的檢查范圍及風險評估,如高血壓、糖尿病等。
總而言之,重點車輛駕駛人不管是在準入管理、實習期管理,還是降級或恢復準駕車型管理、有效期管理中,其管理尤其是電子檔案管理十分重要,直接影響其駕駛者業務的開展。這對公安機關車輛管理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達到預防交通事故、提高交通安全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