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
社會文化視角是二語習得研究在認知主義之外的一個新的方向。二語習得的社會文化視角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其中最被國內學者熟知的是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理論。社會文化理論的基本觀點是認為認知視角下的二語習得研究忽視了學習者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對學習過程的影響,語言學習并不完全依賴學習者對語言知識的內化,他們認為社會文化環境同樣對語言學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二語習得者來說,語言的發展來產生于社會交往的過程中,在社會交往中語言學習者積極參與意義建構,并通過該過程習得第二語言。社會文化視角為外語的教學實踐提供了許多全新的認識。
近年來社會文化視角成為國內二語習得研究的熱點。在中國知網上檢索國內該領域的研究情況,以“社會文化理論”、“英語學習”等相關詞匯為關鍵詞進行期刊檢索,結果檢出將近百個條目,時間跨度二十多年,內容涉及不同方向的研究。筆者擬梳理國內社會文化視角下二語習得的研究成果,歸納研究的主要方面,嘗試在此基礎上展望可能的發展方向。
近二十年來,國內學者基于社會文化視角的二語習得研究越來越多,筆者嘗試分析歸類,這些研究主要側重于以下幾個方面。
國內研究者社會文化視角下的二語習得研究,尤其是早期研究,有很大部分集中在對西方社會文化理論的介紹和評述方面。由于該理論還處在發展期,我國二語習得研究者對此理論還不熟悉,所以許多學者對該理論的歷史、核心概念、研究方法等進行翔實闡述。提及社會文化理論的文章基本都要進行相關的概念梳理,有部分文章全篇就是該理論的介紹。
比如文秋芳編著的《二語習得重點問題研究》中,有一個篇章就系統介紹了社會派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論,評述了相關的實證研究,說明其在教學中的運用等[1];馬俊波則詳盡探討了探討狹義的社會文化理論,也就是維果茨基的社會文化理論的八個方面,包括中介、控制、內化、臨近發展區、搭手架、私語、活動理論以及心理發展研究方法等[2];徐錦芬、雷鵬飛[3]也重點區分了這些核心概念。也有研究者是采用對西方社會文化理論的經典理論書籍的評述方式。這類論文的出現一方面說明國內該領域的本土化研究尚在起步,另一方面也為國內研究者進行了淺顯易懂的理論介紹,幫助大家把握理論基礎。
國內研究者對社會文化視角下的二語習得研究的第二個研究重點就是基于該理論的核心概念的相關教學研究。其中,尤其以基于“支架”和“最近發展區”概念的居多。社會文化理論中,“最近發展區”概念是一種比喻,指的是學習者目前的學習狀態與未來能達到的學習狀態之間的一種差異。這個核心概念強調的是學習者的學習發展過程以及對其潛能的開發。“支架”這一概念是指二語習得中,能力較強的一方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為能力較弱的一方提供幫助,指引對方關注環境中的重要信息,并提供有效的策略引導對方逐步解決問題。例如,在語言學習活動中,教師或同伴往往通過反饋引導學習者注意語言表達中的問題,并通過有效的反饋策略幫助學習者實現準確的語言產出[4]。
基于支架理論,國內研究者往往從社會文化理論的視角探究在外語學習環境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多角度的重要作用。比如,須麗華、謝超群討論在教師的支架作用下,大學英語寫作課堂中協商的過程,特別強調了在指導學習者寫作過程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5];周燕、張潔則探討在二語課堂中教師扮演的課堂角色是如何促進學生發展的[6];這些研究都為教師的定位和工作提供了指導意義。另外,“支架”的內涵在指導二語習得運用的過程中也得到了擴展,國內研究者開始關注課堂互動中的同伴支架作用,比如徐錦芬的研究表明同伴支架在七個方面提供了作用,比如提高參與度、提供詞匯、提供觀點、糾正錯誤表達、簡化任務、維持既定目標以及提供情感支持等等[7]。賈光茂、方宗祥的研究結果則發現:教師和同伴都會提供支架,其中,教師的支架作用主要表現為示范解釋及轉述、詞匯糾錯、提供詞匯和表達方法,而學生也就是同伴的支架作用主要有提供詞匯、表達方法、提供觀點等[8]。
筆者發現,相較英語閱讀、聽說課程,基于社會文化理論的教學研究對象以英語寫作課程居多。這類研究是針對英語寫作課程,運用社會文化理論在二語寫作領域的研究成果,提出寫作教學的方法或模式。比如黎麗強調反饋的作用,探索多模態寫作反饋寫作體系[9];邵春燕提出的多角色參與模式,則實現學生在寫作中的多種角色參與,包括思考者、作者、編輯、讀者、裁判等,由此發揮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主體性作用[10];也有研究者運用社會文化理論,研究具體的寫作策略。
這類文章往往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通過訪談、日志、回想、錄音或錄像等方法,對英文寫作課程進行跟蹤分析,觀察教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反應,重視寫作情境的構建。
基于社會文化理論下的二語習得研究越來越多,從研究的對象、教學的環節、語料的搜集等還有很多其他研究:比如運用社會文化理論指導教學的熱身活動或評估環節;也有研究結合翻轉課堂提出探討;但這些研究數量并不太多。
社會文化理論無疑為二語習得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雖然國內基于社會文化理論下的二語習得研究已經取得了成績,但筆者認為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如宏觀方面對二語教學系統全面的深度的研究較少;教學層面怎么更好地促進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受益;教師如何參與等問題都值得國內研究者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