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艷 張立 黑龍江工程學院
現階段是我國大學進行“雙一流”建設的關鍵發展時期,創新大學教學方法的新模式是保障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興趣。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通過教師講收的新課程、新知識,學生被動的接受,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空間和發揮主觀思維解決問題的機會。現從返璞歸真中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新模式,使得知識本位轉向能力本位。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于1952年在哈佛大學的一次研討會上首次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從20世紀中期開始,美國高等教育界在本科教育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等方面開展了“以學生為中心”這一大學教育新理念引領下的一系列改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8年世界首屆高等教育大會上明確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新模式和新視角。這一新的教學模式要求國際高等教育決策者們把重點關注轉移到學生及其需要方面,教育改革的主要參與者及對象應該是學生,并預言“以學生為中心”的新理念必將對21世紀的整個高等教育產生深遠影響。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逐步由規模擴大轉向內涵發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建立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就是“以生為本”,現代教育學認為:新課標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主,課堂的主體是誰要獲取知識,而不是被動的接受。其目在教學活動中如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終身收益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讓學生基于興趣的主動接受知識,投入到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在教學的同時要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要注重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
二、“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方法中應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制定教學大綱,按照大綱的要求再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向制定課程的教學目標,要求細化到學生應掌握哪些知識點,在學習過程中如何把握重點和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去解決所遇到的問題。要培養學生通過閱讀制定學案,開展自主學習。在教學中把每個課程單元分成一個個小單元,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再針對學生自學過程存在的疑點和難點,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小組討論進行解疑。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做到耐心指導,循循善誘,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種新模式的核心意義,在于結合課程學習,有效地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有機的結合再一起,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三、從封閉、靜態走向開放與動態,創新大學發展新模式。現階段國家高等教育體系已將大學生創業教育納入其中。在專業培養中融入創業培養,通過實訓和實習,不但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創新能力,還讓學生了解到整個創業的流程、方法、方式,鼓勵更多有技術、有能力的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和理念通過創業的方式加以實現。同時創業教育的開展結合相關的專業教育,使二者相輔相成。結合OBE工程教育模式,建立以創業為目標培養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業創新水平。
四、通過信息技術平臺進行高強度的在線教學互動,借助信息技術,建立主動學習平臺,通過該平臺強化了核心能力的培養及全球化的學習經驗。在自主學習平臺上,學生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圍繞共同的主題進行多方位討論和交流,還可以通過該平臺提供的各種互動工具,進行仿真操作、參加測試、參與辯論、組建團隊開展調查等。在眾多的創新舉措中,教師也可以通過該平臺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活動參與質量等,對師生的知識、能力和人格的影響將是現行大學所無可比擬的。我們并不教學生如何思考,而是教他們如何獨立、有效的思考和溝通。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符合現代教育思想和學生的心理發展。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中強調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能力培養,注重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領導者。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如何合理和高效的利用信息技術服務于教學,并通過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能力為本的課程體系、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相互呼應的教育模式,有效地將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融為一體,開創大學發展新模式,以促進教學方式的變革將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