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新區廣播電視臺,上海 201315)
通常情況下,大眾眼中的電視主旋律晚會是嚴肅的、枯燥無味的,正是由于電視主旋律晚會長期沒有進行創新與突破,大眾才產生了這樣消極、負面的刻板印象。其實,很多電視主旋律晚會的策劃團隊已經在積極地尋求突破,靈活地運用多樣化的現代電視手段,融入豐富的情感元素,營造溫暖人心的氛圍,力圖打造出觀眾真正認可的節目。
電視主旋律晚會指的是能夠正確反映時代精神與社會本質的電視文藝節目,它屬于雅俗共賞、積極向上的大眾藝術。一般而言,電視主旋律晚會主要以兩種形式呈現:第一,將主旋律作為重要主題,貫穿于整個晚會的始末;第二,以嵌入的形式向觀眾傳達主旋律的思想。整體來看,電視主旋律晚會主要具備四大作用:第一,電視主旋律晚會是弘揚國家精神的載體,是黨和人民群眾的紐帶;第二,電視主旋律晚會不僅可以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更為重要的是它可以發揮出極大的社會效益,讓人民群眾在歡聲笑語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第三,電視主旋律晚會的召開也是我國大眾藝術實現創新與發展的重要體現;第四,與歷史教科書、政治教科書、歷史題材影片相比,電視主旋律晚會更具話語精神,可以發揮導向、約束、動員、凝聚等強大的意識形態功能。
人物及事件是電視主旋律晚會的核心內容,整個晚會都應該圍繞人物及事件來展開。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因此,晚會導演組應為不同的人物設置不同的短片介紹、出場音樂和訪談形式。2018年3月,CCTV1綜合頻道推出了第16屆“感動中國”頒獎晚會,榮獲“感動中國人物”稱號的十大人物分別來自不同的工作領域,因不同的故事而被大眾熟知與肯定,晚會導演組也特別用心地為每一位感動中國人物制作了獨特的展播短片,獻上了不同曲調、不同含義的樂曲。通過不同的頒獎詞、展播短片,觀眾可以最大程度地了解到真實的他們,因他們的光榮事跡而動容,并愿意真誠地向他們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意義的人。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是極具代表性的主旋律晚會。一部分人認為,“感動中國”晚會僅僅是一場枯燥、無味、機械的頒獎盛典,這樣的看法有失偏頗,“感動中國”頒獎晚會其實是一場集故事、人物精神、燈光舞美等多種元素于一身的文藝晚會,它需要舞美燈光設計、視頻應用、轉播技術等多種現代電視手段做支撐。多年以來,“感動中國”導演組一直在努力地探索多樣化的電視手段,期待為觀眾呈現最為真摯的畫面、情感和精神。任何一個相對成熟的電視主旋律晚會都會構建一個較為穩定的晚會流程,即出場——訪談——頒獎辭宣讀——頒獎。在此流程中,導演組一般會格外重視訪談環節的設計,其原因在于此環節是獲獎人物在主持人的引導下,首次與觀眾直接交流。
與綜藝晚會不同的是,電視主旋律晚會更加注重節目的大眾性、儀式性、藝術性和新聞性,并要求整臺晚會要具備思想性,可以實現與觀眾的情感共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的最大成功之處就在于它實現了情感元素與氛圍的多樣化構建。表面看來,人物的出場順序和背景音樂并沒有多大講究,其實不然,出場順序的合理安排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文化力量和情感力量,實現與觀眾的情感共鳴。無論是大學教授、政府官員、海歸科學家,還是診所醫生、普通牧民、火警官兵,他們的事跡都值得每一位觀眾尊重與稱贊,他們的精神都值得每一位觀眾學習與傳遞。
與其他類型的晚會相比,電視主旋律晚會一般都承載著強烈的國家意志,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宣傳導向作用,因此,在策劃晚會時,導演組應準確把握晚會的導向性。值得注意的是,晚會主題的導向性并不簡單等同于政策宣傳,這樣的晚會很難感染觀眾,給觀眾難忘的視覺體驗和心理體驗。擔任“首屆最美浦東環人”主題活動總導演時,筆者做出了如下創新:第一,以獨特的視角、全新的思維重新看待環衛工人這一份職業,他們的貢獻不僅在于他們的默默堅守,用心美化著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還在于他們的獨特情懷。本次晚會從不同角度解讀了辛苦的環衛工人們,也讓觀眾從多個層面重新認識了環衛工人這份令人尊重的職業。第二,采用“背景音樂+人物出場+故事追憶”的傳統模式,選擇的歌曲是觀眾和環衛工人們熟知的歌曲,旨在喚起觀眾內心深處最真摯的情感,從而潛移默化地宣傳健康、單純的生活形態和價值觀念。第三,靈活地將主觀形態的人文因素和公共利益融入整個晚會中,渲染出簡單、和諧的氛圍。令人深信不疑的話語權往往來自于堅定的導向定位,此處晚會能夠順利落幕,與其鮮明的導向性、簡單大方的風格、溫馨和諧的基調是分不開的。
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不充分考慮市場因素與意識形態因素的電視主旋律節目是很難得到觀眾認可的,真正有亮點的電視主旋律晚會應是遵循市場邏輯和主流意識形態的文藝節目。電視主旋律晚會應是嚴肅的電視文化,但是,此處的嚴肅性指的是制作態度的嚴肅性,并不是晚會氛圍的嚴肅性。一定程度而言,觀眾選擇觀看某一晚會節目的初衷是釋放白天工作、學習、生活的壓力,收獲一份驚喜與感動,而不是純粹地接受政治教化,因此,導演組在策劃晚會時,應適當地將嚴肅性與娛樂性相結合,為觀眾呈現一場文化品牌價值相對較高的晚會。筆者曾于2015年擔任第三屆“浦東好人”的總導演,于2017年4月擔任第四屆“浦東年度經濟人物”主題活動的總導演,通過多次策劃實踐,筆者深刻地認識到了娛樂元素對一場晚會的關鍵作用,它將直接決定一場晚會的主旋律是否被大眾自覺接受、認可。
一場真正能走進大眾心中的晚會應是積極、樂觀、充滿力量的主旋律晚會,這樣的晚會才能讓觀眾在認真觀看后有所收獲。首先,策劃晚會的負責團隊應該搞清楚現代觀眾真正期待和需要的晚會是什么樣的晚會;其次,負責團隊需要明確的是到底什么樣的晚會形式才會讓受邀嘉賓輕松、舒服,只有這樣,主持人、嘉賓、觀眾才能真正地參與到晚會中來,成為晚會中不可或缺的內容。與此同時,激發觀眾的觀看興趣也十分重要,只有有了興趣點,觀眾才愿意耐心地收看節目,基于此,導演組則需要深入到社會實際生活中,去收集、考察普通的社會大眾對什么內容會尤為感興趣。此外,電視主旋律晚會應努力地擺脫一些外在束縛,不要刻意拔高道德標準,讓觀眾產生不適感。
通過不斷探索,不難發現,沒有融入市場元素的電視主旋律晚會是無法得到觀眾青睞的,因此,電視主旋律晚會的策劃團隊還需在后期的工作中多多積累經驗,融入一些創新元素,為觀眾呈現全新的主旋律晚會。與此同時,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電視主旋律晚會都有它的社會價值,其原因在于人一旦離開文化熏陶、精神補給,則會變得沒有生活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