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江蘇經濟報社,江蘇 南京 210004)
目前,新媒體產業的快速發展,打破了傳統媒體以往壟斷的市場格局。以網絡媒體、移動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讓大眾體驗到了交互式信息交流和傳播方式的便利性、快捷性。輕松自由的新聞閱讀習慣和24小時不間斷的內容更新、創作發布、海量傳播及搜索展示,這些媒體特征都對社會輿論、公共信息需求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傳統媒體不得不思考如何融合發展新興媒體,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經營。
新媒體以其傳播快速快、互動性強、信息量大為主要特點和優勢,可實現每天24小時不間斷信息創造與發布,而傳統紙媒的內容時效性、信息數量級、互動性等方面就顯得不那么具備優勢了。有關報道稱,一方面,國內的紙媒發行量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另一方面,隨著新媒體經濟的膨脹增長,印刷類媒體廣告量也呈現下跌的態勢。此外,移動互聯網下大眾閱讀習慣的改變,也導致了閱讀報紙的人數和時間都在下降,使用手機等新媒體平臺獲得信息和新聞的人越來越多。種種這些的變化,對傳統紙媒的傳播力、影響力都有一定的影響。
進入移動互聯網和全媒體融合時代,在信息大爆發的背景下,紙媒在社會公信力、權威性、采訪權、新聞內容專業生產力、專業的新聞采編隊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優勢。紙媒能夠利用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以真實性、責任性為準繩,去考量每一條信息的準確性、客觀性,對新聞、信息的篩選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和把關機制,更加貼近大眾的實際需要,并用專業深度、視角挖掘每一條新聞背后的另一面,同時編輯跟進性的深度報道。紙媒一貫秉持的嚴謹、客觀、公正的新聞報道風格,贏得了受眾對媒體的信任,提高了紙媒自身的公信力和競爭優勢。
媒體集團首先要實現紙媒的穩固發展,必須先認清當前遇到的挑戰、危機,找準自身的不足與短板,彌補自身的缺陷,放大自身的優勢,才能在飛速前進的新時期、新時代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的形式之一就是,新媒體特別是社交媒體的興起,創建了一個參與性、社交性更強的新聞環境,全民新聞開始流行,人人都可以成為編輯、記者進行采寫工作,發布信息和新聞的平臺也日漸多樣化、社群化、個性化。加之,新媒體的虛假報道多、目的新聞多、策劃新聞多等,也容易引起偏離社會主流價值觀導向、輿論被誤導等現象。因此,傳統紙媒應該發揮自身的新聞評論優勢、新聞真實性優勢、深度報道優勢,深耕一線,樹立自身的專業壁壘,一定會在面對新媒體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新媒體沖擊下,傳統媒體的受眾和廣告逐漸轉移到新媒體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為了更好地進行新媒體運作,可以從多方面入手,進行全媒體開發與建設,例如:①進一步搞好報紙網站。不僅是報紙的電子版,而應是報紙的擴展、延伸。除了信息展示之外,增加自由搜索、擴展閱讀、下載付費閱讀等附加功能。②建設好微博。開設微博,能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交互性和時效性,并且微博傳播方式具有便捷性、廣泛性、實時性的特點,一來公眾可以通過私信功能聯系紙媒的微博管理員,為紙媒提供新聞線索;二來公眾可以發布自己的看法、留言評價,增強了互動性和傳播效果。③利用好微信。微信公眾平臺作為一款免費的即時通信app,支持發送語音、視頻、圖片和文字,媒體屬性強、功能作用大,傳統媒體可以通過建設自己的微信公眾平臺,發布新聞、獲取新聞線索、輿論評價、觀測傳播效果,并與讀者進行一對一的雙向互動。
在發展現實中,大部分報業集團都在嘗試向新媒體轉型。在利用微博、微信、APP新聞客戶端等技術工具時,要保持紙媒自身的權威性、深度性、廣泛性等傳統優勢,使其成為傳統媒體突發事件報道的新手段。首先,通過分眾市場、打造特色欄目來服務公眾,強化紙媒的互動性,展示媒體的權威性,同時,增強新聞的深度和厚度,凸顯傳統紙媒的優勢。其次,做大做強本地特色的新聞,主抓公眾共同關注的事件進行深度報道、跟蹤報道,吸引相關部門注意和群眾的思索,以解決實際問題來提高紙媒的競爭力。最后,做好解讀性報道,重視媒體評論和輿論引導。
今后,多數紙媒進行融合發展、轉型發展,已經是未來的必然趨勢,首先,紙媒要充分展示其在新聞信息傳播領域的權威性、真實性和可信度,樹立紙媒新聞輿論的領袖地位。其次,要根據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加強內容建設,創新采編流程,以贏得未來更好的發展。最后,報紙的新媒體化轉型是有一定風險的,因此,要量力而為,資金和人才技術的支持很關鍵,應努力打造一個符合自身媒體特色和模式的全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