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日報社,四川 瀘州 646000)
“互聯網+”是我國媒體發展的新思路,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電子媒體的日益增加,傳統媒體在各方面都受到了沖擊。特刊類版面作為報紙的新生代,需要探索一條新路徑,突出自身優勢,應對來自自媒體和市場兩方面的挑戰。
網絡時代下特刊版面多多少少也在尋求改變,這無疑是特刊版面新思維的一種選擇,但這種情況下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特刊版面在設計中沒有自己的顯著的風格特征,同時又在市場干擾中在內容、排版等方面起伏不定,導致版面設計漂浮不定,特刊版面設計應當有自己的價值品位,但是一些特刊版面受晚報、都市報的影響較大,在市場上逐漸脫離了自己刊物的性質和功能,在盲目仿效和借鑒一些在市場上銷量好又比較走紅的報紙的版面,結果導致報刊不倫不類,在內容與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吻合,可以說特刊版面慢慢地走向了媚俗,這樣一來,對特刊的權威性和可信性都造成了不小的損害。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信息量不斷擴充,特刊版面也要隨著調整,表現最明顯的就是特刊版面頻頻擴版,這樣做的直接后果就是特刊版面與刊物各部分不協調,特刊版面慢慢地與各版組、各周刊以及各個版缺少統一的風格定位,同時,任由各版主編自由編排,也讓報刊整體沒有一個統一的風格。這樣一來,特刊的各部分圖案、字體各搞一套,缺乏統一設計包裝,導致特刊各部分的作用相互削減。整體形象不符合讀者的需求,整個特刊無法確立統一的整體形象,從而導致特刊印發量不得不減小。比如,有些報社胡亂效仿,結果卻事與愿違,如果在設計中盲目效仿其他報紙的某塊版面,與該報的往期周刊以及傳統版本在風格或者定位上有明顯的不同,這種改變,實際上在破壞著刊物的整體形象,對特刊的發展有很大的不利因素。
一些特刊在設計中,逐漸改變了原有的風格,在版面設計中大量融入了夸張的成分,造成“浮夸風”或者說是“泡沫版面”。其特點是版面過度的夸張,在表現形式上和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不符合,與作者的價值觀也有一些出入。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下,特刊版面的實用價值在不斷減小,而追求感官刺激的照片畫面卻不斷增多,很多特刊為追求視覺刺激,把一些無關緊要的稿件配上比特刊名字號還要大幾倍的標題,吸人眼球。更有甚者,還有一些特刊專版大量使用非新聞照片裝飾版面,照片的內容與報道內容毫不相關,如果任由這種情況蔓延,有時還會引起不小的麻煩。這些做法不但不能讓讀者感到特刊設計的新穎,還會造成特刊版面資源的浪費,有時讓讀者感到故弄玄虛。
網絡時代下優化特刊版面的新思路,首先應該結合互聯網絡,與時俱進,優化特刊版面的視覺效果。要想落實這一計劃,我認為在特刊版面這一塊,還應該加大資金的投入。優化特刊版面的視覺效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務,該工作面臨的問題也是棘手而龐大繁雜的,需要網絡時代的保障。與時俱進,建成健全網絡化版面設計系統,將是特刊版面新思路一個很好的開端。特刊版面設計一旦落實網絡化建設,不但能夠讓特刊版面的內容更加完整,也可以節省更多人力物力,特刊在版面設計以及印發方面也會更加方便快捷。網絡化建設用于特刊版面需要技術,管理也需要專業人才,因此,特刊在版面設計方面還需要培養大量專門人才。在優化特刊版面視覺效果的同時,也應該考慮內容的充實,以及合理規劃各個版面的部署,思考特刊版面長期發展的策略,制定出特刊版面可持續發展的工作方案,讓廣大版面設計人員能夠深入學習,與時俱進,爭取讓網絡時代帶動特刊版面的發展,通過新的思維方式,引領特刊走在時代的前沿。
落實互聯網在特刊版面設計中的正確運用,是互聯網順應時代潮流,尋求自身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要利用各種現代化手段,讓特刊版面發展得更加快捷方便。互聯網的利用,無疑是傳統特刊版面設計發展的一個很好的選擇。如果能夠將傳統的特刊版面設計與網絡時代相結合,通過大數據分析和計算機處理,構建一個版面設計的模型,不但能夠保證特刊版面設計的穩定,同時也可以讓特刊版面的發展更加方便、快捷,準確高效的設計出特刊版面所需的內容,同時也能更好地吸納讀者意見,運用于自己刊物的發展中來。互聯網已經運用于各個行業,作業效率普遍比傳統模式快捷,以此類推,如果把互聯網技術運用于特刊版面的設計,不但可以方便排版,還可以讓每一個讀者隨時查看特刊版面的動態情況,讓讀者能夠在閱讀中更好地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對特刊版面的設計能有一個準確的評價。
實踐證明,在新的傳播媒介前不能準確把握自身改革的機遇,或者抱有排斥的思想,一定是落后的,也許會因此被新興媒體取代。反之,誰能把握新技術的優勢,尋求自身的改變與發展,終將獲得提升。不可否認,在新興的網絡媒體面前,傳統報刊面臨著很大的挑戰,但二者并非只有競爭關系,如果特刊版面可以利用網絡環境更新自己的傳播特色和傳播手段,充分借鑒網絡媒體的先進傳播手段,就可以讓自身得到發展,讓傳統刊物煥發出新的活力。就目前來說,許多主流報刊開辟了電子版,建立了專業網站,相比較其他新聞網站,傳統媒體所開辦的網站相對來說更權威、更專業,所發布的消息可信度更高,因此,特刊版面也要尋求新思維,改變發展的策略,充分利用網絡時代的便利,帶動傳統特刊的發展。
特刊在發展過程中,主要依據傳統媒體,信息獲取與傳播都很慢,新興媒體正好在這方面有很大優勢,傳統特刊要想在競爭激烈的自媒體和傳統報紙刊物中立足不敗,就要對特刊版面的設計與內容同步優化,加大文化感染力,同時弘揚正能量與優秀的社會現象,用充實的內容和獨特的見解,爭取讀者的關注,達到自身適應市場的目的。網絡媒體在網絡時代的優勢很明顯,其互動性很強,網民可以直接與之互動,因此參與的熱情很高,各種網絡流行語的出現和多種網絡視頻的火爆,顯示出了網民的集體智慧和創作才能,同時也促進了網絡媒體的發展活力。在網絡媒體發展前景一片光明的影響下,也為傳統特刊內容的豐富和版面的改變指明了方向,具有深刻的指引作用。網絡媒體的瀏覽人群,不乏有很多對傳統特刊有著多年閱讀經歷的人,如果特刊在內容和形式上做出改變,讀者經過和網絡媒體的對比,自然能夠辨別出好壞,因此,特刊版面要從這一方面思考,尋求改變的途徑。
長期以來,不論是特刊還是其他報刊,都有一個同樣的特點,就是外表太過嚴肅,和網絡媒體相比,缺乏趣味性和可讀性,不能吸引年輕人的眼球,這也是中國報刊受眾老齡化的原因之一。如果特刊版面設計尋求新穎,符合年輕人尋求的刺激新鮮,輕松幽默的內容和形式,我認為更能引起他們的關注,通過版面的改變,也將為特刊發展提供一個發展的空間。想要解決特刊受眾偏向老齡化,不妨改變傳統特刊嚴肅的外表,尋求版面的新穎,同時在語言上逐步向口語化、娛樂化靠近,甚至對一些不太嚴肅的內容采用網絡語言或者調侃的口氣來寫,這樣一來就會深受年輕讀者的歡迎,取得很好的社會效果。特刊對版面進行相關的改動,會讓內容更加形象化和擬人化,同時也能吊足讀者的胃口,引起讀者的好奇心,激發了讀者閱讀的興趣。
綜上所述,在網絡時代下,通過新思維尋求特刊版面設計的發展,對特刊在未來競爭中的意義深遠,是網絡時代尋求特刊影響力的關鍵,也是引領特刊在和新興的網絡媒體的競爭中依然能勝出一籌的手段。因此,網絡時代尋求特刊版面設計新思路的實踐中,特刊版面設計人員要共同努力,爭取能在特刊版面設計中有大的突破。版面設計人員要認真研究特刊版面發展的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