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中國江蘇網,江蘇 南京 210003)
上海《申報》的創刊標志著中國傳統媒體的發展,至此,中國的傳統媒體開始了飛速的發展。1994年,我國誕生了最早的互聯網,經過20余年的發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爆發出了驚人的能量,傳統媒體的發展受到了巨大的威脅。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使信息更加碎片化,傳播更加迅速,人們關注事件很多時候關注的是事件的最新進展,而非事件的深度解讀,比如美國大選的最新票數統計,超級賽事的最新戰況等等。這時新媒體記者的優勢就顯得非常明顯,因為他們能以最快的速度把信息傳播開來。新媒體的來臨,縮短了新聞源與受眾間的距離,新聞在不斷提速。
我們所說的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的媒體而言的,這只是一個相對性的概念。但是這個概念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變化的。宏觀的來說,只要是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向社會和用戶提供信息的服務,都可以稱為新媒體。例如現在比較流行的手機、網絡電視,這些都屬于新媒體的范疇。隨著我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通信網絡的發展,新媒體的強勢崛起顛覆了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也打破了之前單向傳播的形式。
作為行業的領軍者,傳統媒體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其實力還是比較雄厚的。不管是在技術方面還是在制作的水平方面都比新興的媒體要強很多,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傳統媒體難免會帶著優越感來審視現在新興媒體。在傳統媒體人的眼中,新媒體傳播的信息往往比較粗糙,制作也不夠精良。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新媒體雖然存在著較大的缺陷,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其現在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而且傳播的效率也越來越高,人們可以輕易、方便地獲取到自己的信息。這些都是傳統媒體做不到的。時代在不停地進步,我們應該對新事物正確地進行認識,沒有發展就沒有與時俱進,如果長期固守成規,必定會造成傳統媒體的沒落。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各大報紙和電視都已經開始打造屬于自己的平臺,上到中央媒體下到地方媒體,更有其他的政府機構和媒體加入到新華社的“現場云”,以此來提升自身傳播的效果。對于傳統媒體的轉型來說,應該具有互聯網的思維,以開放共享的原則來對傳統媒體進行升級和優化,努力打造屬于自身新的平臺,以此來促進傳統媒體信息的影響力和共享性。以開放的平臺思維,再造資源聚合力。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的有效整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人才隊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體化的組織結構、傳播體系和管理體制。
對于傳統媒體來說,很重要的就是應該拋棄過去單純做內容的做法,應該將內容當作產品來對其進行運營。在這個運營的過程當中,一定要考慮到用戶的實際需求和用戶體驗,即不再進行統一的信息供應,而是對市場和客戶進行個性化的信息服務,這才是傳統媒體轉型的意義所在。把內容當作產品來運營,就需要將傳統的受眾當作用戶,重視用戶的體驗。良好的用戶體驗不僅可以促進自身平臺的傳播,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平臺的影響力。這樣,傳統媒體才有可能與新媒體進行較量,甚至超越。
新媒體涉及的方面比較多,這些行業的工作需要交由高素質的人來完成。對記者的要求也更加苛刻。作為記者,一定要熟練地掌握各種多媒體技術,對于采訪、出境這些技術都應該熟悉。當然,對記者的要求畢竟都是硬件方面的要求,在軟件方面也應該具有互聯網思維。在媒體中和的背景之下,要在全局進行掌握,現在的新聞不再是某個人和某個部門的單打獨斗,而是應該進行多部門的合作,以此來增加新聞的影響力。這樣才能提升我們對于素材的判斷能力,提升新聞的時效性,這樣,傳統媒體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互聯網的平臺思維是開放、共享、共贏的思維,其精髓在于多主體共贏互利。對于傳統媒體來說,其新聞的內容和質量都比較高。但是在傳播的效果方面卻比不上新媒體,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渠道的重要性。新媒體的崛起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傳統媒體一定要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抓住機遇,順勢而為,借鑒新媒體的優點和長處,實現自身的順利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