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特別是網絡的興起,人類社會的媒體形式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各種新媒體層出不窮,新媒體時代已經到來。通過分析、探討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對于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傳統(tǒng)的媒體時代,思想政治在高校中的發(fā)展是教育者影響受教育者、積極開展教育的單向灌輸過程。然而,在新媒體的條件下,信息產生與傳播的主體日趨多樣化,每一個人既可以是信息的傳播者,又可能是信息的接收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不再是單向的,而是兩者之間可以通過某一或者某些媒介實現雙向互動。
一方面,這是個教育者積極教育的過程。高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的職責和作用是: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并起到塑造人格和培養(yǎng)受教育者科學思維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處于主體的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育過程中教育者要不斷結合當前的社會道德規(guī)范和政治觀念方面來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否順利進行,能否達到預期的目的,與教育者的積極主動性有著直接關系,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引導自身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實現教育目標的過程。
另一方面,這也是一個受教育者能動接受教育的過程。高校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影響不僅有教育者的積極影響,也有社會的消極信息。所以,對于受教育的大學生來說,思想政治教育較為枯燥,是一個較為艱難并且復雜的過程,期間具有積極和消極、干擾和反干擾。這就制約著他們的舍取,使他們不會簡單地、無條件地將外部的社會要求移植到自己的頭腦中,而是將評價以及全面分析對教育者進行施加,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以及環(huán)境和內在需求進行選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過程中不斷產生內在矛盾,要通過不斷學習來化解矛盾,從而實現教育的目的,必須有機統(tǒng)一前兩個過程。而在新媒體條件下,雙方矛盾互動的過程呈現得更加激烈,主要原因在于,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單向灌輸為主,學生被動接受教育,而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體現為交流、學習場景以及學習體驗等方面,具有師生分離的特點,而新媒體環(huán)境下,將學生與教師作為平等主體,通過新的交流互動方式來開展進一步教學。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國際化的趨勢,高校大學生的視野得以開闊,一些國際觀念得以增強,對跨民族的觀念以及整體性國際關系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趨向于國際化的發(fā)展觀念,大學生政治教育觀念是十分重要的,隨著新媒體環(huán)境的推進,大學生不僅要保證本民族的傳統(tǒng),又要獲取人類共同的文明成果,但要牢記保持民族化觀念是基礎,在此基礎上才談得上推行國際化。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在跨文化和跨國界的基礎上,將各國高校的教學工作、科學研究等各種功能充分結合,并相互學習、進步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高校無論是在內部的教學、科研,還是在外部的社會服務等,都會發(fā)生著多種多樣的變化。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新媒體促進了國際化局面的進一步發(fā)展,引進了先進的技術,并且增強了社會的活力,從而使得民族化的觀念得以進步,增強了對民族精神的弘揚,實現了各國的相互交流與合作,實現了國際化與民族化的結合。與此同時,由于不同國家的文化底蘊、文化環(huán)境、國情等有較大的差異,并不是所有文化交流都能夠對我國起到推動作用。因此,新媒體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國際化,還要摒棄國外文化中不符合我國國情的部分。這種有機結合,既立足本國,還能夠加強與世界的交流,促進開放局面,并且吸收其他國家文化,不僅繼承了傳統(tǒng),還能夠促進未來發(fā)展,實現了教育觀念由民族化向國際化發(fā)展。
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就是開展思想政治的教師和接受教育的大學生的社會化,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將自身融入社會之中,這有益于個人和社會健康發(fā)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把社會作為人才教育和培養(yǎng)的重要載體,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運用社會實踐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過程中,學生可以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
與此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轉型與發(fā)展,不僅可以傳達現代社會思想觀念,滿足個人發(fā)展的需要,而且可以為社會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促進社會的發(fā)展?,F代社會發(fā)展的進程中,向人們傳遞現代化的思想政治觀念,是推動現代化社會建設的重要基礎。思想政治教育不面對社會,會導致人們缺乏正確的思想觀念,無法使得思想觀念對人和社會的發(fā)展起到引導作用,同時會導致人們受到傳統(tǒng)禮法、習俗等條件的制約,不利于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因此,有必要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社會化方向發(fā)展,不僅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使其影響整個社會,營造先進、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圍。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特別是網絡資源平臺的成熟,借助網絡資源平臺涌現出的各種新媒體已經成為人際溝通和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工作的開展,必然需要從新媒體平臺構建上,積極占領新媒體陣地,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利用新媒體。而新媒體具有傳播行為更加個性化、傳播速度實時化、傳播方式多元化、接收方式移動化、傳播內容交融化等特點,從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發(fā)展。
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中滲透和體現的真理和規(guī)律,并運用科學的方法和規(guī)律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從而實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體現在整個過程中,社會當前的信息較多,并且十分復雜,因此需要對大眾傳媒手段進行應用,幫助社會發(fā)展現代化。
向科學化和現代化方向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最為重要的部分。當前我國仍然處于發(fā)展初期,作為發(fā)展時間較短的現代化國家,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能夠有效解決我國在發(fā)展過程中產生的多種問題,為我國未來發(fā)展奠定基礎,并指明未來的發(fā)展路徑。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必然要有堅實的理論基礎的支持,這也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為重要。而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論雖然較多,并且不乏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案,但對于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化的效果不足,導致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多種問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科學化和現代化方向發(fā)展,對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實施具有重要作用,是現代化發(fā)展的必經之路。
大眾傳媒對新媒體的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并且也帶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的巨大變化,推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科學化和現代化發(fā)展。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理念、內容、手段的科學化和現代化趨勢更加明顯,二者的關系更加密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利用現代新媒體技術進行溝通和交流,打破了課堂的局限性,它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促進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進一步顯著化,并促進方法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