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晚報社,甘肅 蘭州 730000)
面對新媒體科技發展引起的傳媒格局變化與深入促進媒體結合的背景,各大報業深入執行習近平同志的核心講話精神,并全力開發“封面新聞”用戶端,努力搶占信息播出的制高點,不斷提高主流輿論導向力,盡量爭取網絡環境話語權。
傳媒移動化最明顯的結果即信息經移動社交的人脈宣傳途徑大放異彩,多種信息在經熟人社交創建的社會聯系內進行大范圍傳播,體現出“沒有社交,不閱讀”的特點。該種社交傳播使“點對點”的群眾傳播形式不再是主要形式,使信息形成不再屬于專業組織的特權,傳播權交給所有人。由此,傳媒自然而然出現板塊重構,引起全生態鏈的重組。
宣傳途徑和傳播模式的巨大變化,令傳統媒體遇到了較大的挑戰,由此輿論導向力也面臨著較大的影響。傳統媒體逐漸轉變思維,革新圖存,全面促進本身融合發展,占據移動傳播途徑,努力緊跟社會潮流。這也是主流媒介生存及發展的要求,以及穩定輿論陣地的保障。
以AI為代表的科技,不僅促進了新一輪產業科技改革,還推動了媒體技術創新。從信息收集、新聞編輯至新聞推動,然后到播出效果的監控,AI技術在媒體方面全面滲入,逐漸重塑傳媒體系。針對客戶而言,智能化媒介在更為人性化和個性化地迎合客戶需求的基礎上,還為信息傳播領域的改革提供了新的發展可能。
2015年,某省報業集團結合《華西都市報》開啟封面媒體項目,創造封面新聞用戶端,在我國也很具備代表性,其基于AI發展趨勢深入研究,不管是定位、觀念,或者產品均具備顛覆性與前瞻性。
結合封面新聞反復對外發出的報告表明,封面新聞轉變了傳統“搬報紙上網”AI的觀念,不再局限于做簡單的新聞用戶端,而是基于AI技術創造別具一格的“泛內容生態系統”。這個理念的提出和我國其他報紙用戶端甚至知名網絡平臺均存在差別,在定位方面更為高遠、精準。
封面新聞針對年輕網民客戶,并以其精神需求為導向,結合媒體、電商以及文娛等行業,來創造“泛內容”的行業鏈及生態系統。在實現過程中,封面新聞依靠大數據、AI技術、裸眼三維、VR等先進科技,做新型的內容及科技產品,做到聯接人、聯接內容、聯接產品、聯系服務。除封面新聞用戶端之外,封面傳媒開始研發新的商品,封面號對準UGC,封面智庫對準高端探究報告,封面輿情對準AI輿情服務,封面信息對準大數據開發,封面電商對準信息電商,封面云基于媒體云服務等,出現了產品矩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自封面新聞上線以后,獲得了業界的一致好評,紛紛表示這是“技術+內容”的全新用戶端。面對AI時代,封面新聞的儀器算法當前與最前端的算法類資訊用戶端齊頭并進,取得了機械學習的技能,信息播出“因人而異”的趨勢也處于最前沿。而且,還持續在語音辨別、機器人交互與協作、信息挖掘等層面進行改進。隨后封面新聞還在AI技術上獲得大的迭代發展,新出現的APP3.0版本,算法相較于以往更加智能,突破了機器人協作能力,自主研發的“小封機器人”正式上線。該版本在寫新聞的前提,新添加了機器人交流功能,在用戶端的人機互動上邁向前端。
信息原創力高是封面新聞最大特點之一。封面新聞屬于西部唯一具備互聯網類型新聞內容服務資質的用戶端。當前,全國這一資質的用戶端很少。封面新聞建立一年多就獲取了中國報業協會的最佳原創力傳媒獎,“成為國家內容挖掘的一支核心力量”。
網絡媒體本就是媒體,當然首先就要重視價值引領,這才是對群眾、對國家負責任的媒介。在算法昌盛的背景下,封面新聞未完全依靠算法,并未使人變成機器的“奴隸”,而是在我國率先提出要發展“智媒體”。在實踐過程,封面新聞注重加強價值聯接,以價值觀來引導技術、引導算法、引導內容,通過給予全新主流媒體科學價值,來定位未來發展的趨勢。
過度依靠算法的用戶端,問題表現為內容過載、內容過窄,封面新聞要注重處理這一問題,而且重視體現內容的價值搭配,主要通過智慧處理智能技術的缺點,強調智媒體屬于智慧與智能的融合,而且堅持算法和推薦要在科學價值觀引導下來提高與實現。人工編輯的參與,是封面新聞發展智媒體的有效途徑之一,如此不僅可以糾正算法的誤差,還能夠將充滿正能量的價值理念咨詢傳播到客戶面前。
不管是封面媒體的上線,或者封面新聞用戶端的上線,均在全國引起了不小的反響。用戶端上線在全網驅動幾十家企業大V及上億網民。對于信息下載,成都、北京以及廣州等地的客戶積極活躍。封面新聞自上線到2017年前半年,已達到了約700萬的客戶下載量。按照封面新聞研發的BI平臺顯示,這些客戶主要集中在四川,而且全國各地均有涉及,在年齡結構上,主要是20~35歲,完成了年輕化的戰略定位。從封面新聞開始融入騰訊的企鵝號之后,通過三個月的時間,就變成了“月度互動指數”榜首、整體指數全國位居第二。
通過一年多的開發,封面新聞的品牌效應已獲得各方認同。封面新聞用戶端在國內報業協會的評獎中屬于行業標桿,被評定成國內報業融合發展業務“十佳”原創獎。
科技推動時代迅速改變,大數據時代才正式開始,AI技術又迅速變成發展主名詞,整個網絡運行的規則及規律不斷出現改變,進一步重塑互聯網空間,不遵守規則不行,遵守規律遲緩也不行。媒體融合與傳統媒介的轉變也應當轉換思維,瓦解、重生、再創。就封面新聞的實現過程來說,媒體想再次聯接世界,就一定要嚴格根據互聯網標準來促進融合創新。
客戶思維屬于網絡產品占領市場的核心規律。媒體轉型若還是讀者思路、受眾思路,必定無法取得成功。怎樣重建以客戶為核心的關系平臺,貼合滿足客戶的真實需要,對長時間局限在新聞播報上的媒體人而言是一大考驗。就封面新聞的實現過程來說,都是根據客戶導向,來重新確定產品,為“網絡原居民”精準配置信息。
據大量調查信息表明,年輕人是網絡的主流消費對象,其是最常見的“低頭族”,刷QQ空間、刷朋友圈、玩游戲等占據了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表現出了跨平臺、跨區域消費的特點。在網絡的紅海競爭環境下,傳統媒體若再開發大而全、泛且廣的產品,市場競爭力將遠落后于“BAT”等重要平臺,唯有精確定位、細化市場,方可獲得更好的生存與發展。封面新聞是一家創新企業,目標客戶定位突破了差別化的路子,其注重85后、鎖定90~00后,創新屬于“網絡原居民”的產品及平臺,具有了新的市場競爭力,還開啟了新的市場領域。
時代的改變,使媒體生態邁向深度調整階段,創新了媒體融合的概念及外延。21世紀背景下,紙媒始終未停止過發展電子版、網站,從未停止過和互聯網進行融合,但成功的案例很少?!度A西都市報》和封面新聞的深度融合發展,以“互聯網+”為基礎,以網絡為導向,自主應對變化,創建滿足未來的智媒體系統來促進媒體融合,在AI和媒體的融合點上發力,開啟了融合轉型之路,該種探索和做法是以往媒體融合轉變的有效途徑,其創新與改革具有標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