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然 宋艷麗
(1.青島黃海學院,山東 青島 266427 2.河北傳媒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1430)
在影視藝術領域,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已經成為了現代中國高校的重要教育目標,同樣也成為了文化產業的最大需求,但同時也是教育教學的難點之一。首先不同學生無論是文化知識、相關技能和對影視藝術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加上創新型人才的特征因素,則為相關培養和教育方式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而這也表明以往影視藝術專業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學生的需求。因此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第一步則要解決以往存在的教學問題。
影視藝術專業是理論與實踐并重的領域,教育和培養創意型的人才,首先要培養學生把理論知識實踐化的能力。但從以前到現在,我國很多高校的相關教育教學仍然顯現出“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雖然部分校方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鼓勵學生多實踐,但實際的教學和引導卻缺乏專業的針對實踐方面的培養。從而使很多學生一方面接受單一化模式的理論教學并且欠缺個性化的實踐體驗,同時由于受到過于專業化的教學,反而對影視藝術領域之外但也會涉及的領域非常陌生,最終導致影視方面的實踐基礎能力較差。
很多高校因為資金、專業教師和場地等多個方面的限制,使影視藝術專業的學生缺少實踐的機會或實踐質量無法得到保障,即使基本的拍攝硬件設施的使用也存在諸多的不便和制約,很多學生無法及時把自身所學所想實際的應用,這一點就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影響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環境。
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心,需要從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教學轉而向啟發和引導學生的自主思考、賞析能力方面轉移,這兩點是支撐創新的基本因素。符合影視文化產業需求的創新型人才同時需要具備較強的個人意識以及個人風格,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則應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交流渠道,實現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模式、興趣愛好以及學生常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而制定更加科學和人性化的教學模式。此種教學理念可以更有效地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增強創新所需的基礎能力。
討論型教學方式是傳統教學模式和教育理念的重要轉變,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上起到了合理引導的作用。影視藝術會涉及文化產業,如微電影、電視、舞臺劇、網絡劇或廣告片等,其成品都是創作者或創作團隊靈感的一種完整而風格化的表現。在整體的創作過程中,往往都是用一個切入點作為想法,再討論研究更為完善的方式,這種由教師和多個學生一起參與并完成的教學模式。在此種教學過程中,教師則應起到協調學生間矛盾的作用,同時最大程度上為學生提供自由的談論研究空間,包括:獲取信息和尋找資料,觀點的表達和實踐,從而令學生的個性化創新能力得到成長。
在學生接受理論知識的教學后,教師則可給出一些具有實際價值的案例,讓學生的實踐效果最大化。可以是已有的經典影視的改編或以實際的舞臺劇的命題再創新,當經過學生分組討論研究后再回歸課堂,教師則可以協助學生解決遇到的難題。同時需要注意,教師只是起到指導和調整的作用或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而不能干預學生最終的創造意識。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一方面可以啟發學生分析總結和探究創造的潛能,減少被動性的學習心態;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團隊意識的養成,進而培養其客觀和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最后需要注意,選擇的案例應具備較高的實際應用性和前沿性,如:某種類型影視的代表作或某一個導演的代表作。教師引導學生運用結構分析法,結合該導演或其他類型的作品去分析總結出該案例中各個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和存在的規律關系,在這一過程中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又刺激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高校影視藝術專業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效果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因此利用產業實踐性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實際價值起到了積極的影響。如:在日本部分影視藝術院校通過與企業簽訂培養合同,與有相關需求的企業聯系在一起,學生獨特的創意作品可以真正投入到實際的產出方面,而企業也可利用自身的優勢來培養學生在真正工作中創新意識的運用,包括創新、作品與社會三者的聯系和影響。在這方面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院校與企業之間的緊密聯系,企業應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院校則根據問題制定解決方案。
隨著我國影視文化產業的興盛與發展,相比以往,機遇與問題同樣在快速增多,適應文化產業的發展趨勢和需求來對目前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進行調整,培養出具有較高實際價值的創新型人才,則是高校影視藝術專業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