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勇 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步入新世紀,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個人電腦走入普通家庭,數字化的閱讀方式廣泛為人們所接受。這為出版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出版跨媒體化。
媒體作為一種信息傳遞的手段,其主要指接受信息者從信息源持有者手中接受信息所采取的手段。換言之,媒體指工具、渠道、中介以及載體和技術手段等人借助來傳遞和獲取信息的東西。當前,主要媒體有:電視、廣播、報紙、雜志、互聯網已經手機等[1]。
出版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其主要是指以傳播科學文化、傳遞信息以及發表見解、進行思想交流為目的,運用特定的方法如印刷或者其他復制手段,將著作制成各種形式的出版物。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技術開始走入人們的生活,在出版界,出版者越來越傾向于跨多種媒介,通過多種渠道出版著作,在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出版成本,提高出版社的利潤。在出版商的欲望的驅使下,跨媒體化出版應運而生。出版跨媒體化,產生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其定義是:出版者為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同時將相同內容的材料傳輸到不同的媒體上。比如,時下流行的電子書,就是書籍在以紙質方式出版的同時,有以電子的方式,直接上傳到網站上,以滿足喜歡閱讀紙質書讀者和喜歡閱讀電子書的讀者的需求。
綜上,出版跨媒介化,實際上是傳統出版方式的內涵的延伸和外延的拓展,其豐富了傳統的出版方式,給出版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全新的出版環境,給出版界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
出版跨媒體化概念的提出,給出版界帶來了全新的出版環境。出版跨媒體化若想持續發展,必須增強適應全新出版跨媒體化創新發展的能力。具體而言,要不斷增強出版社的硬件設施,如使用高性能的計算機;高分辨率,高保真的掃描儀;數碼照相機以及高速的網絡和PDF頁面掃描的輸出設備工業化應用等。此外,軟件環境同樣重要,如圖片、文字以及數據的處理要日趨專業化;操作系統實現從科研型向用戶型轉變以及不斷改善頁面描述語言和加網算法等。通過不斷完善硬件和軟件設施,建立適應出版跨媒體化發展的工作環境,以適應出版跨媒體化創新發展的需求[2]。
在出版跨媒體化的大背景下,出版物的形式將更加豐富,為適應出版行業出版跨媒體化的創新發展,出版商必須通過加強最新技術和出版產品的互動,不斷更新出版媒介,緊跟時代步伐,進一步提高出版質量,實現紙質媒體、電子媒體以及網絡媒體的出版共同推進。具體而言,首先要加強對數字化出版方法的采用,突破傳統單色、文字、靜止的出版產品,實現彩色、圖文、動態的出版產品。其次,要更新出版流程,以具體用戶的需求為導向,實現出版跨媒體化朝著個性化的方向發展。最后,采用最新出版技術,實現紙質媒體、電子媒體以及網絡媒體的內容共享,以增強應對出版跨媒體化豐富產品的能力。
出版跨媒體化,顧名思義對跨學科的要求極高。在出版跨媒體化的大背景下,出版企業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要求員工在精通出版知識的前提下,必須具有互聯網思維。因此,若想實現出版跨媒體化的創新發展,出版者必須增強整合多學科知識的能力,建立起完善的出版規范和標準;此外,出版者還需具備創新思維,具備挖掘新事物的能力,銳意創新[3]。
在電子媒體和網絡媒體繁榮的大背景下,紙質媒體并沒有走向衰亡,據最新統計數據表明,實際上,全球紙質媒體的印刷數量是呈現增長趨勢的。這主要是因為,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溫飽問題解決以后,人們開始重視教育,開始重視終身學習,開始重視文化的傳承。因此人類對出版物的需求日趨增加。為應對全球媒體產品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出版跨媒體化創新發展已然成為大勢所趨。因此,出版行業,必須依托現代科技,豐富出版產品,不斷改善出版物的質量,實現多元化發展,以滿足世界市場對出版產品的需求[4]。
出版行業跨媒體化發展已然成為當今出版行業發展的潮流。如何應對出版行業跨媒體化創新發展,也成為當下出版界的焦點。為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需求,出版商應當結合數字化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突破傳統模式,進一步豐富出版產品的數量和種類,傳遞知識,傳承文化,以滿足全球受眾的日益增長和變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