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學武 劉方明 長江日報
對報社編輯的讀者意識進行強化,不僅可以讓編輯更好地掌握讀者心理,還能讓編輯基于讀者的角度對報刊內容和版式設計的合理性進行審視和反思,有利于對報刊內容的針對性調整和優化,使其更能迎合讀者的閱讀心理,滿足讀者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在新媒體的不斷沖擊下,報刊編輯必須要積極迎接挑戰,不斷增強自身的讀者意識,一切的編輯活動都以讀者為核心展開,以此達到增強報刊受眾吸引力和內容可讀性的目的。
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報刊編輯要想獲得全面、健康、持久發展,必須要清楚認識到一點:最大限度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是獲得生存的唯一途徑。換言之,報刊編輯要想讓報刊在新媒體環境下獲得健康發展,必須要想辦法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提升讀者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因此,報刊編輯在新媒體環境下必須要樹立以讀者為核心的編輯理念。這也意味著報刊編輯在編輯撰寫新聞稿件之前,要將自己想象成一個讀者,從讀者的角度去思考,在這個基礎上了解并掌握讀者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編輯撰寫出來的新聞讓讀者滿意,能夠有效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1]。報刊編輯要立足讀者需求,以此為出發點,深入生活,對生活中最貼合群眾生活、最真實的新聞信息進行挖掘。在研究不同受眾群體的需求之后,編輯應當對其進行簡單的劃分,將其分成若干個板塊,確保不同的受眾需求都能得到滿足。與此同時,在撰寫新聞的時候,報刊編輯不能忘記新聞稿的屬性,即時效性和真實性。尤其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網上充斥著大量虛假的新聞,導致受眾群體對網絡新聞的信任度不斷下降。報刊編輯可以抓住這一機會,將報刊的獨特性體現出來,滿足受眾對新聞真實性和時效性的追求,尤其是真實性。報刊編輯在撰寫新聞稿的時候,要站在客觀的角度去撰寫和分析,不能帶入自己的感情色彩,最大限度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受眾對報刊新聞的信服度,讓撰寫出來的新聞稿件更受到大眾歡迎和喜愛[2]。
新媒體、新技術的出現讓傳統媒體遭受一定的沖擊,但是報刊編輯并不能因為新媒體的沖擊就對其抱有怨憤心理,抵觸它、排斥它。新媒體的發展對報刊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報刊編輯不能存在抵觸心理,否則就會被時代所淘汰。面對隨著信息技術逐漸興起的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報刊編輯應當取長補短,對其優勢進行挖掘并為己所用,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潮流,走在時代的前沿。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背景下,“草根編輯”也大量涌現?!安莞庉嫛敝饕獩]有接受過專業的編輯訓練,是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對相關新聞進行發布的一類群體。特別在事件第一現場,當專業采編人員還未趕到現場的時候,“草根編輯”已經通過微博、微信對現場進行了報道。正是這些“草根編輯”的出現,讓專業編輯的生存空間遭受擠壓。為了拓寬生存空間,報刊編輯既要強化專業技能,也要積極學習新技術,掌握多種編輯方式,借助不同的平臺對新聞稿進行發布,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新聞策劃能力,跟上時代的發展潮流,在日新月異的發展中獲得不敗之地[3]。
新媒體之所以受到歡迎,與其互動性有一定的關系。換言之,傳統新聞媒體相對于新媒體而言存在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不能與讀者進行良性互動。受眾群眾往往只能“看”不能“說”。這樣既降低讀者的閱讀欲望,也讓報刊編輯無法了解讀者的滿意之處和不滿意之處,也就無法對新聞稿件進行針對性的優化。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必須要建立并完善讀者信息反饋機制,在這個基礎上加大群體的參與力度。首先,在編輯稿件之前,編輯要對民眾的心理進行分析,對其需求進行定位。其次,在編寫新聞稿件過程中,報刊編輯可以在稿件中收錄受眾的意見。再則,在撰寫新聞稿件之后,編輯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手機短信、報紙特設板塊、微博平臺等和讀者進行有效的互動,讓新聞稿件真正做到服務廣大讀者。
綜上所述,針對現階段各類報刊存在的讀者反饋環節不受重視、報紙編輯欠缺讀者參與支持、報刊信息不能體現以讀者為本、報面內容無法滿足讀者需求等問題,報社編輯應當予以重視,樹立以讀者為本的編輯理念,不斷增強報紙編輯的讀者意識,確保報刊內容以及版面設計能夠最大限度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實現報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