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靜 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受眾”是比較重要的內容。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分別進行觀察、論述及研究的“受眾”理論,不僅生動展現了新聞傳播實踐,也深刻影響其回應當今時代的科技發展及社會沿革。
唯物主義認識論以對人腦中反映外部世界的承認為基礎。馬克思認為,觀念主要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將其中物質進行改造,恩格斯論述也基本相似。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論述對新聞傳播活動闡明了本質,新聞傳播活動是社會中人類目的和動機明確的行為,對外部世界認識和反映的一種意識活動。作為觀念形態的新聞作品,是對外部世界反映和評價的產物。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新聞傳播客體,傳播者和新聞傳播活動直接依賴于社會實踐,是新聞傳播活動的動因和主要依據。在文化消費、新聞生產方面,馬克思對新聞信息傳受活動考察提出了主客體關系,在新聞傳播活動及生產中,“受眾”不只是接受報刊傳播的人,也是對傳播媒介及作品進行閱讀、鑒定及評價的主體。
在編輯《火星報》時,列寧明確指出工人黨報的辦好離不開群眾,奪權時期繼續貫徹該原則對黨報進行指導,要求黨報工作者與資產階級報紙習慣徹底決裂。資產階級執行專家辦報方針,編輯主要依靠記者,盡管有時發表讀者文稿,但并非是基本方針。有組織的無產階級,應當在黨的出版和報刊事業中注入活水,在報刊實踐中,不僅對報刊上以作者身份發言的讀者予以支持,還對參加公開討論社會事件的讀者予以鼓勵。列寧對共產黨報刊特別主張開展公開爭論,以此為黨內思想一種廣泛交流的渠道和方式。他主編報紙時公開發表主動征求受眾的不同意見及存在爭議的觀點,使引起的爭論更廣泛,通過公開爭論實現對全黨思想的統一。通過公開激烈爭論,列寧不斷完善了思想并廣泛傳播,使多數黨內同志的智慧進一步集中形成重要決議。
在“受眾”方面,毛澤東同志的基本立場是既當先生又當學生。他在辦報活動伊始為“受眾”熱情服務,為“受眾”辦事使其對黨和人民的報刊更加喜愛。他給《中國工人》曾提過發刊詞:許多道理以通俗的言語向工人群眾解釋,對工人階級抗日斗爭報道,使經驗得到總結,努力完成任務。他為《邊區群眾報》提寫報頭,希望采用喜聞樂見形式使識字的農民看懂,不識字的農民聽懂。他強調黨報工作者應向群眾好好學習,做群眾的小學生。他要求記者扎實開展調研,向群眾的報道要真實,不只是對成就報道,還要如實說明經常發生的困難,切忌報喜不報憂。他要求不要保密黨的政策,應盡量公開發表在報紙上。新聞應對人民群眾需求充分考慮和滿足,使讀者和聽眾滿意。他對報紙文字、用語的要求很高,文章應通俗易懂,對報紙讀者尊重、了解及滿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深入改革新聞媒體中進行指導,強調新聞輿論的工作導向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對“受眾”工作中體現出新聞傳媒的社會責任,深入了解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的“受眾”觀并不斷拓展。對受眾問題的看待應從新聞媒體使命及黨的性質的高度,堅持黨性原則的新聞輿論最根本在于新聞輿論工作要堅持黨的領導,使黨性和人民性實現統一,在人民群眾中將黨的理論及路線方針政策轉變為自覺行動,及時反映群眾經驗及實際情況,使人民精神世界得到豐富,精神力量不斷增強。工作導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關鍵在于專業新聞輿論隊伍的加快培養。新聞輿論工作者提高政治家辦報意識,對社會責任牢記,使坐標定位更加準確,存在的問題得到根本解決。對自己嚴格要求,道德上加強修養。要求各級黨委對媒體和“受眾”工作更加關心,提高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對政策主張的宣講善于利用媒體,使社情民意得到了解,存在的矛盾問題得到發現,對社會情緒積極引導,使工作得到有效促動。應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使網信事業不斷發展。與群眾需求相適應,加快普及信息化服務,使應用成本降低,為群眾提供更有針對性地信息服務,在互聯網發展的成果共享方面提高獲得感。
綜上所述,“受眾”觀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得到了不斷發展,變化中存在不變的內容,不變的內容中也產生著新的變化。一是在新聞學或傳播學中,“受眾”由一個到多種角色的發展只是新聞信息傳播活動的終端,“受眾”在發出和接受信息的雙方是受傳信息的對象。同時扮演“受眾”或傳者等多種角色,以充分體現在互聯網傳播中。二是在新聞信息傳播中,被動接受的“受眾”到自主傳播在相應時間接受傳者的傳遞信息。三是對“受眾”潛能的開發利用?!笆鼙姟辈⒎鞘峭ǔ=邮苄畔⒌慕K端,成為積極行為主體,可開發的潛力無窮并為其所用。四是“受眾”工作以做好服務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