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0)
紅色景區文化,實際上就是共產黨基于馬克思主義,在領導人民長時間革命和建設過程中,所積淀下來的偉大革命精神和載體,可以細化為物質、體制、精神文化三種類型,分別對應著革命遺址和紀念館、革命綱領與政策方針、革命精神和有關道德傳統。這三類文化彼此融合為有機整體,即紅色景區文化,可以確保應對價值多元化社會的諸多挑戰,進一步引導大學生群體自覺接受深層的思想理論教育,順利培育核心價值觀。
首先,紅色景區文化當中往往映射出革命先烈們高尚的共產主義思想、堅持不懈的革命信念、偉大的愛國情懷等,這些因素中都蘊藏著深刻的教育內涵,能夠引導學生快速而有效地樹立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其次,紅色景區文化,特別是當中的革命遺址,背后還隱藏著相關的革命歷史事件、富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這些也都為大學生塑造核心價值觀提供鮮明的指導素材。
針對高校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旨在輔助這類群體樹立起正確的價值理念。而紅色景區文化當中往往包含黨、國家、民族、個人等不同主體的利益統一,秉承國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放置在首位、以黨和革命的利益為重等原則,進而專注投入人民解放與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活動當中等價值觀念內容,這些都為高校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清晰和正確的導向作用。
紅色景區文化屬于黨領導群眾過程中衍生出的重要歷史文化遺產,是反映出中國軍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奮斗終生的特殊性史料,包括當中蘊藏的各類代表性革命事跡、遺址、歌謠等文化要素,可以確保為高校學生塑造核心價值觀提供豐富多元的教育模式。
如大學生可以透過課堂互動交流、實地調查訪問、紅歌演唱競賽、先烈緬懷等途徑,進行革命先烈們艱苦奮斗的光輝歷史和無私奉獻、熱愛祖國的崇高境界認識,確保日后予以高效率的學習和長久性的傳承。
第一,高校中的黨領導要及時明確紅色景區文化資源的教育價值,能夠積極借助各類紅色景區文化資源來指導大學生培育核心價值觀。第二,樹立起有關紅色景區文化資源的教育領導和監管體制,力求配合黨委領導、特定機構的齊抓共管,來推進以紅色景區文化傳播來培育高校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工作。第三,頒布和紅色景區文化資源教育縝密關聯的文件綱要,提供更加有效的實施計劃,令紅色景區文化教育活動變得更加體制化、規范化、長效化。
高校主要借助思政理論課程這類核心陣地和重要渠道,來引導大學生培育核心價值觀,所以今后要努力將紅色景區文化資源貫穿到思政理論課教學流程當中,適當加大紅色景區文化在課堂內容中的比重,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好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和核心陣地作用。特別是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在展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期間,需要竭盡全力促成紅色景區文化資源和課堂教學的融合結果。
首先,加快紅色景區文化資源進入課堂和貫穿教學體系的進度,提供更加富有針對性的教學引導計劃。其次,憑借各類紅色景區文化資源來豐富思政課程內容,通過紅色景區文化的魅力來吸納學生注意力,令他們自主培育核心價值觀。最后,便是在教材中多添加有關紅色景區文化的內容,令思政教材本身變得愈加充實,條件允許狀況下還可以考慮專門編輯具備地方特色的紅色景區文化輔導教材抑或是專題講義,從而輔助大學生深刻感悟紅色景區文化,并且快速而有效地培育核心價值觀。需要額外加以強調的是,實際教學活動中,還必須提供靈活多元的指導形式,包括設置關于紅色景區文化的專題、開展包含明顯地方紅色資源特征的選修課,還有則是基于多媒體等現代技術優勢,及時將各類紅色景區文化資源轉化成為集合音、像、圖、文等要素的微課件,借此強化對各類大學生的說服力和熏陶感染效果,令他們打自內心認可并擁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選擇定期組織不同類型的紅色景區文化實踐教學活動,既可以加深大學生對紅色景區文化的認知,又可以引領他們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一,創建適當規模的紅色景區文化實踐教學基地,提供富有針對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綱要和實踐指導方案,確保實時性安排學生參觀各類革命遺址現場,令他們盡快掙脫課堂空間的約束效應,真正將紅色景區文化資源作為第二課堂,從中體驗紅色生活和接受紅色教育指導。第二,集中性地開展以紅色景區文化傳播為主題的實踐活動,確保每到代表性革命歷史紀念日當天,帶領學生到相關紀念地進行革命精神學習。如組織學生到革命紀念地進行參觀、宣誓、憑吊、祭掃等等,令他們在游覽各類圣地之余,從中學習偉大的紅色精神。第三,定期組織紅色景區文化傳播的社會踐行活動,即充分利用節假日等時間,帶領學生參與三下鄉等活動。就是說令他們及時趕到革命老區提供科技扶貧等志愿服務,力求在深刻認識革命傳統和真心服務老區人民活動中,深入宣傳和真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創造紅色校園文化,針對高校學生價值觀培育提供妥善的適應環境。歸根結底,就是配合紅色景區文化來展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活動,進一步營造出和諧愉悅的校園紅色景區文化氛圍,為大學生培養核心價值觀提供環境保障。
首先,加大紅色景區文化的推廣講解力度,全面配合校內廣播、網站、櫥窗、讀物等,進行各類紅色景區的歷史背景解析,令紅色景區文化的影響力全面擴張。其次,組織豐富多元的紅色景區文化教育活動,即配合報告會、展覽會、研討會等展開有關紅色景區文化的教育,加深高校學生對紅色景區文化和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再次,鼓勵學生多參與一些有關紅色景區文化的文藝實踐,諸如紅色景區影視賞析、紅色景區書畫作品展覽、紅色景區小品創作、紅色景區專場文藝演出等等,在做到寓教于樂的同時,引領高校學生深入把握紅色景區文化的特殊魅力,從而更加主動地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后,做好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工作,即努力創建以紅色景區文化為主題的校園網站,在其中分別設置紅色景區文化講座和論壇等網絡互動單元之外,加大對微博、微信等主流新媒體的應用力度。久而久之,切實構建起專門進行紅色景區文化資源交流的平臺,充分發揮出紅色景區文化對高校學生的吸引和感染作用。
雖然說紅色景區文化的類型和數量頗為豐富,不過因為現實因素影響,使得部分紅色景區文化知名度始終不盡理想,嚴重情況下甚至會造成這部分資源的閑置、浪費等結果,無法將其特有的思政教育功能發揮到極致。所以,高校有關職員須潛心挖掘、整合、開發本地周邊的紅色景區文化,令其轉變成為高校學生精神生活中的關鍵性內容。
第一,全方位收集整合和使用紅色景區文化資源。一方面透過本地革命遺址深入考察和向本地百姓征集等方式,進行重要的紅色景區文化素材收集,隨后轉化成為文字、圖片、錄音、視頻等多媒體格式,為日后充分使用本地紅色景區文化資源,做足準備工作。第二,依照高校各個專業特征,組織和專業關聯縝密的紅色景區文化資源開發工作。如音樂專業的學生可以進行紅色經典歌曲傳唱,歷史專業學生則重在對各類紅色景區文化加以考察追源,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則負責將相關文化內容翻譯成各類語言文字并持續對外傳播。這樣一來,就可以確保大學生及時實踐所學的專業知識基礎上,提升紅色景區文化傳播的針對性、感染性,確保大學生在努力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塑造出核心價值觀。
高校思政理論課的存在意義,就是確保持續加大對學生個體的思政教育力度,所以,想要切實改善紅色景區文化在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方面的影響作用,就要竭盡全力令這類文化進入課堂,進入學生思維當中。
第一,設置紅色景區經典賞析類的選修課程。要求學生在該類課堂中深入了解各類經典的紅色景區文化和相關藝術作品。如可以考慮帶領大學生進行《上甘嶺》等紅色景區類影視作品觀賞,進一步引導個體形成較強的愛國情懷和集體意識。第二,將紅色景區文化資源、核心價值觀內容紛紛貫穿于高校學生的德育體系當中,使得德育教育內容呈現出深刻的紅色景區文化內涵之外,發揮出對學生更強的吸引和感染效果。第三,鼓勵一些老紅軍開展紅色景區文化的網絡專題講座活動,確保突破傳統的時間和空間限制之外,令紅色景區文化深入大學講堂當中,令大學生真正愛上紅色景區文化。第四,督促思政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模式,能夠依照自身教學風格和課程特征,配合多媒體演示等途徑,令紅色景區文化自然且全面地貫穿于課堂當中,至此令紅色景區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在高校學生中大力弘揚傳承。
首先,將紅色景區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紛紛添加到校園媒體報道當中,隨后借助校園網絡媒體將這些傳播給大學生群體,令他們能夠有所受教,從此合作共建美好的校園文化。其次,校方應該依照自身的辦學理念、特色等,進行更高層次的紅色景區文化類網絡品牌創建。一方面借助網絡論壇、在線歌曲、網上紀念館等,定期組織感受紅色景區文化的主題活動,令大學生長期接受紅色景區文化蘊藏的精神能量熏陶;另一方面配合紅色景區主題類博客來進行網絡黨建,吸引更多大學生主動關注時政并學習核心價值觀;還有則是努力將校園紅色景區文化網站和中國紅色文化網、紅色旅游網等進行有效銜接,令紅色景區文化網站真正過渡成為高校思政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核心陣地。
綜上所述,選擇進行紅色景區文化傳播,將有助于充分洗禮每個學生的內心,令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培養核心價值觀。特別是在互聯網和多媒體等技術普及過程中,高校有必要建立專門的紅色景區文化網站,并做好和中國紅色文化、旅游等外部網絡的銜接工作,這樣才能夠實時性賦予學生更多的全新的紅色景區文化內容,令他們熟悉各類時事、嚴格規范自我之后,有效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