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建設交通強國”的目標,交通事業的迅猛發展為交通電視新聞欄目的出現創設了良好的前提背景,然而傳統電視媒體在當前新媒體環境下卻面臨著較為嚴峻的生存態勢,如何依托品牌傳播策略推動電視新聞欄目的品牌化發展,值得我們進行深入探討。
互聯網依托其平臺優勢與信息傳播速度優勢為大眾創設了全新的信息獲取渠道,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的崛起也為群眾提供了信息發布與討論的新場所,新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承擔新聞的制造者、發現者與傳播者,因此受眾對于新聞的時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交通電視新聞欄目依托傳統媒體進行傳播,導致其信息傳播的速度與渠道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且其播出時間、播出形式帶有較強的機械性,難以滿足受眾獲取信息的需求,也不利于與受眾建立良好的溝通,使得品牌的影響力得到了一定的削弱,品牌傳播渠道嚴重受限。
在當前新媒體環境下,交通電視新聞欄目原有的壟斷性地位已經逐漸被交通廣播、網絡媒體平臺所侵占,受眾也不再局限于依靠傳統媒體獲取即時交通信息,對于交通電視新聞欄目的品牌傳播造成了一定的阻礙。然而通過針對網絡媒體的新聞傳播策略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絕大多數自媒體平臺背后的運營團隊都局限于宣傳策劃,并未形成專業的新聞采編工作隊伍,這些網絡媒體所發布的交通新聞信息也局限于呈現事件發生的原因和表現形式,缺乏對新聞內容、社會意義以及后續進展等信息的跟蹤報道。基于此,交通電視新聞欄目可以憑借其固有優勢與新媒體進行對比,依托其所固有的品牌優勢、市場影響力、新聞專業性等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注重圍繞交通新聞內容進行深度分析,明確事件發生的原因、所造成的后果、產生的社會影響力以及為觀眾帶來的警示意義,并借此引導觀眾思考“為什么”“怎么做”,確保能夠借助其思想與內容上的深度拓寬品牌傳播渠道與影響力,滿足觀眾更高層次的需求。
在強化內容深度的基礎上,還應當助推欄目形式的創新,迎合新媒體時代受眾的多元化需求與個性化表達方式,塑造品牌所獨有的個性特質,進一步提高品牌傳播的時效性。相較于其他電視新聞欄目來說,交通電視新聞欄目的時效性更加明顯,受眾希望通過收看節目獲取到國家最新出臺的交通規定、了解近期路況信息與引發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確保能夠通過收看新聞獲取對其出行有價值的信息。因此交通電視新聞欄目可以以此為著力點,注重圍繞節目現有主題進行拓寬,創造全新的節目樣態。
以四川省某檔交通電視新聞欄目為例,該新聞欄目在保留原有新聞報道、專題報道、嘉賓訪談的基礎上額外增設了多個專欄模塊,例如借助網絡平臺搜尋省內及國內外特色的交通事件,以視頻或圖片的形式展示給受眾,并由主持人對此發表短評;還開設了市民專欄,由市民借助網絡平臺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記錄的交通違法現象上傳至節目組,并由市民和主持人就此發表評價,真正調動了觀眾的參與熱情;此外還創設了專門的方言欄目,由主持人借助本土方言與歇后語針對交通新聞發表特色評價,一改電視新聞以往嚴肅刻板的形象,憑借接地氣的方式拉近了與觀眾之間的情感距離,在風趣詼諧的表達中傳遞出一定的道理與教育意義,使品牌的個性特質得到顯著的張揚。
除在形式與內容方面進行創新改造外,交通電視新聞欄目還應當圍繞品牌傳播角度進行傳播渠道的拓寬,最大限度提升其品牌影響力,與受眾之間構建長效、密切的交流互動,在保留原有受眾的基礎上吸引新的受眾群體,進一步提升品牌傳播實效。交通電視新聞欄目應當立足于自身的劣勢所在,將發展目標投向網絡新媒體平臺,例如在微博、微信等平臺安排官方賬號入駐,將電視新聞中的精彩片段借助官方賬號傳送至互聯網平臺中,吸引更多受眾的關注,以此拓寬品牌的知名度。同時,交通電視新聞欄目還應當依托其固有的行業優勢,積極與線下交通部門、社會企業與群眾社區構建合作關系,例如可以與當地交通部門聯合策劃相關公益活動,引導群眾廣泛參與到活動中,真正使欄目形象由熒屏中走入現實生活中,提高品牌的親和感、擴大受眾覆蓋面積,使品牌的文化內涵得到更加充分的傳遞。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借助媒體傳播手段針對活動內容進行宣傳報道,依托線下活動提升品牌傳播力度,進一步加大品牌影響力。
總而言之,交通電視新聞欄目要想確保在當前新媒體環境下獲得良好的發展,就務必要樹立品牌傳播意識,針對現有新聞欄目進行品牌化創新,依托平臺延展、內容深度提升、宣傳渠道拓寬等策略打造獨有的品牌影響力,從而更好地在新媒體環境下保留競爭優勢,借助品牌傳播實現其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