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廣播電視臺,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部分新興媒體已然成為新聞傳播主力,這對我國新聞行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信息化社會與新聞媒體的結合誕生了新媒體資源,若要將其進行推廣,需要全面提升新聞編輯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堅持向新媒體方向發展,完成大數據時代以及新媒體賦予新聞編輯的使命。
當下新聞采編工作很多都處于相互獨立狀態,導致各個環節經常在銜接方面出現問題,影響了新聞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各部門之間缺乏緊密聯系,也導致了新聞在從選取到發布之間時間距離較長,溝通不暢導致的意見不一致嚴重影響新聞實效性。部門之間溝通不緊密,出現了采集部門采集的信息無法滿足編輯部門需求的現象,各方面的差異讓兩個部門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對兩個部門的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產生負面效應。采編工作無法融合發展,嚴重限制了新聞媒體發展,也為新聞編輯帶來了極大阻礙。
大數據時代誕生了更多信息傳播媒介,無疑對新聞傳媒行業造成了一定沖擊,新聞編輯的和采集工作都受到了直接影響。新聞編輯人員的思想還未跟隨時代變化而變化,仍舊受到傳統思想和固定工作模式影響。在新時代下,新聞傳媒行業已經開啟多元化發展道路,這使編輯工作產生沖突。落后的編輯意識使受眾對內容產生厭倦,難以提升閱讀興趣。新聞編輯工作的落后主要體現在新聞視角狹窄,無法把握受眾關注的社會問題和熱點事件;編輯技術設備和硬件設施無法滿足大數據時代的工作配置;無法深入分析數據,應用效果不理想。
新聞編輯工作的主體決定了新聞發布和傳播效果,因此新聞編輯工作人員的視角決定了新聞高度。從我國新聞編輯現狀來看,由于很多新聞編輯人員思想觀念陳舊,看待熱點問題存在片面性,主觀意識太強,對新聞編輯事業的科學性發展埋下隱患。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新聞編輯工作大多從網絡信息收集調查新聞素材展開,嚴格篩選受眾感興趣,符合新聞規律的內容。網絡中海量的信息資源為新聞編輯提供了眾多素材,通過各種媒體設備就能輕松獲取信息。但是資源豐富不代表信息真實,在互聯網中,信息良莠不齊、真假參半,因此新聞編輯人員需要有自己的主張,準確判斷信息真實性,為受眾篩選出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
新聞編輯可以通過各種新興媒體收集資源,網絡來源的信息具備迷惑性,因此要加強新聞敏感,不被虛假信息干擾,盡可能結合實際追蹤事件發展狀況,拓寬新聞來源,強化新聞信息影響力。
新聞編輯需要具備數據加工能力。新聞經過數據處理凸顯其新聞價值,一般數據在收集初期準確性不夠,導致數據不合理,因此編輯需要具備數據處理能力,提高數據準確性,剔除數據中不真實信息,獲得真實信息資源。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信息傳播速度加快,新聞表達形式更加豐滿。新聞編輯也需要乘勝追擊,提高數據整合能力,優化數據資源,更好地服務于各種新聞傳播形式。
(1)要提升數據收集能力。數據收集是新聞編輯工作的基礎,當前數據信息龐大且復雜多樣,不僅容易誤導公眾,也會誤導新聞編輯工作人員,因此如何收集更加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傳遞給大眾十分關鍵。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收集的主要渠道涵蓋幾大類:搜索引擎、網絡論壇、專業數據中心。此外,新聞編輯還可以從許多細小的路徑入手,比如各類專題網站或者社交網站,專題網站能夠提供各項領域、行業的專業數據信息,為數據收集工作提供有效參考。此外,對新聞環境保持高度敏感也是搜集數據信息的可靠來源,工作人員需要密切關注事件進程,擴大挖掘范圍。
(2)要提高自身數據加工能力,這是收集數據的第二步。在收集數據中,存在數據缺乏準確性、缺乏說服力等缺陷,面對海量信息,存在整理困難的問題。所以編輯人員在加工數據時,要具備辨別信息真假的能力,在一眾數據中挖掘新聞事實,經過加工分析,去除干擾信息形成即時報道。對于抽象信息,要注意靈活換算,強化抽象數據的可視性。同時,要注意加工數據的邏輯性,否則在轉換概念性數據時會產生邏輯上的錯誤,對受眾造成錯誤引導。
(3)提高呈現數據的編輯能力。新聞和數據通過技術手段能夠完美結合,并為受眾帶來直觀化人體驗,極大豐富了新聞表現形式。例如發布動態新聞信息、提供可視化服務,新聞編輯要充分借助軟件工具,將數據進行具象表現,轉變數據抽象、枯燥、單調的狀態,使其成為生動形象、更具說服力的新聞信息,充分體現數據信息的新聞價值。
首先,新聞內容服務于廣大受眾,因此要符合大眾精神需求,與大眾的價值觀和思想觀達成一致,便于受眾理解、思考。有的新聞類型晦澀難懂、如政治、經濟類新聞,思想性和專業性較強,因此在編輯此類新聞內容時編輯要加入具體解說。在社會新聞與民生新聞中,因為其故事性較強,因此要盡量以口語化報道為主,增加現場圖片和視頻等輔助性畫面,幫助觀眾還原事件。在信息采集和加工中,也需要選擇貼合受眾實際的信息,增強新聞價值。
其次,要優化新聞內容,需要加深新聞廣度和深度,這離不開新聞編輯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在大數據背景下,新聞編輯人員要深入實踐,貼近生活,積累素材,豐富知識儲備,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強化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始終保持新聞內容的優質。此外,新聞涉及各個領域,編輯人員應當對各領域專業知識有所涉獵,這樣才能提升新聞內容質量。因此,新聞編輯人員不僅需要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還要不斷積累,更新知識庫,這樣才能在不同類型的新聞報道中游刃有余。
隨著科技手段不斷更新迭代,新的符號和信息的表達方式層出不窮。新聞編輯也需要利用新的手段豐富新聞表達形式,吸引受眾注意力。例如增強互動,提高受眾活性和黏度,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通道吸引受眾參與新聞討論。對于信息量過大的新聞內容,可以采取無單元式報道,將信息劃分層次,以信息重要性或地區為劃分依據,觀眾可以自行選擇感興趣的內容收看。同時要強化新聞語言功能,從畫面和新聞標題入手,加強受眾感受,同時展示新聞編輯優化創新能力。
新聞本質在于揭示事件內涵以及其社會意義,向廣大受眾傳播正確價值觀和積極影響,并非引發社會動蕩。為了進一步提升新聞的正面影響作用,新聞編輯人員要強化自身新聞敏感,保證新聞內容價值的同時,確保素材真實可信,為公眾形成正確引導。新聞敏感是新聞人員的必備職業素質,在新時期,更應當增強內心職業信仰,秉持自身新聞理念,從而為大眾提供優質新聞信息。
大數據時代下,新聞行業面臨機遇與挑戰,新聞編輯人員要抓住機會,提升自我專業素養,堅持新聞發展的唯一方向,強化職業操守,增強多學科知識,深入信息背后,實現自我而新聞理想,為社會形成正確輿論做出自我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