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新絳縣廣播電視臺
這個時代是屬于媒體的時代,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自媒體,大眾的生活都離不開媒體。最突出的體現就是大眾審美水平獲得了很大的提高,在此背景下,電視專題片的制作就需要更為嚴苛。眾所周知,電視專題片的拍攝過程中直接涉及很多的要素,比如技術、人員、場景等,尤其是技術,它在某種程度上直接決定著電視專題片的拍攝質量。每一位媒體人在制作的過程中都應該從細節入手,需要全方位地對傳統的方式進行改善,而著力點主要是一些細節的探究。因為電視專題片的拍攝需要走向更為精細的方向,所以主要從四大方面對改進提出以下方法的指導。
在某種程度上,對于電視專題片的拍攝來說,開機前的準備直接決定了最終的效果,也是拍好電視專題片的前提。準備工作主要分為兩個小的方面:第一是媒體人需要對拍攝內容進行全面地了解,提前熟悉拍攝的內容和主題,有利于突出內容的核心部分,也只有全面地了解,才可以得心應手。第二,拍攝人員需要時刻做好準備,最關鍵的就是對電視專題片的核心部分進行精細的準備,對于電視專題片來說,核心部分往往就是最打動觀眾的,最吸引觀眾朋友的。而且因為需要保證整個拍攝過程具有邏輯性和清晰度,所以在準備拍攝的過程中需要時刻保持拍攝狀態,狀態對于媒體人來說是尤為重要的。
對于電視專題片的制作,往往前期的構想并不等同于拍攝的過程,也不等同于最后的創作結果,尤其是在創作過程中利用場景、任務、突發事件等多個要素進行的偶然事件的拍攝,往往是對創作的一種改良,一種提升。而且,經過事實的總結和發現,一部電視專題片中最精彩的部分往往是偶然事件的記錄,這是很多媒體人共同的感受和經驗。所以在電視專題片的拍攝過程中,關注一些即時性的東西,就有可能記錄更加精彩的內容。比如,最為經典的專題片《長征路上的故事》恰好正是因為在拍攝過程中記錄了浮橋垮塌的鏡頭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偶然事件的價值不可以被估量,在拍攝的過程中時刻保持拍攝的狀態也是極其關鍵的。
在內容方面需要關注突發事件,在技巧上還是需要選擇科學合理的拍攝的方法,只有在科學的方法應用下,才可以更好地再現影片的主題。例如攝影師采取廣角拍攝方法,就會更好地再現一些體積很大的物體或者是景物,此方式還可以體現拍攝畫面的空間層次感,所以一些主題宏大的電視專題片完全可以全程采用廣角拍攝的方法。另外,在拍攝過程中還有微距拍攝和長鏡頭等,以上三種方式都有不同的拍攝效果,所以對于拍攝方法的合理應用還是十分關鍵的。
電視專題片的拍攝不僅僅需要提取很多的素材,更需要的就是在拍攝后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對素材進行再處理。而這種處理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對影片光線的處理。眾所周知,光線對于影片質量的影響是很大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電視專題片觀看效果。對于媒體人對這一要素的處理是極其重要的。拍攝中的順光、逆光以及測光等不同的光線都會形成不一樣的視覺體驗,需要在印證主題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地改良。最常見的就是在順光拍攝的過程中,影片所呈現的鏡頭感是更為柔和的,并不會出現一些明顯的視覺反差和對比感等,所以就在更大程度上直接還原了拍攝物體原有的色彩。這樣的拍攝效果需要在拍攝后通過主題的檢驗進行再一步地更改等。
總之,伴隨著大眾審美水平的提升,電視專題片的制作需要更加精細,電視專題片的拍攝效果應該進一步提升質量。本文從拍攝前、拍攝中、拍攝后的三個階段,對于創作過程進行全面地分析和探究,強調了四個細節,即前期的充足準備、拍攝中關注突發事件、拍攝中注意拍攝方法的選取以及拍攝后運用技巧進行再次創作,以此四點為切入點闡釋提升電視專題片拍攝質量的方法和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只要媒體制作人關注電視專題片的拍攝質量,就可以從拍攝過程的角度入手,進一步促進電視專題片拍攝的質量。只有不斷提升電視專題片的拍攝質量,才可以吸引更多的觀眾,提升電視專題片的點擊率等。這種對于創作的精細改良無疑也會進一步促進電視專題片的拍攝質量的提升,使其發展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