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江蘇 南京 210009)
為快速突破發展瓶頸,傳統圖書出版編輯需要徹底摒棄落后思維,對受眾需求和市場態勢保持敏銳的感知力,并通過整合各類資源來革新工作思路,從而扭轉當前局面,實現跨越式進步。
新媒體時代催生了全新的數字圖書產業形態,數字化圖書具有資源共享度高、檢索途徑多樣化以及超脫時間空間限制的顯著優勢,其發展前景不可限量。但縱觀我國圖書出版業,仍有許多單位固守陳規,沿用傳統的編輯方法和管理運營手段,將圖書出版發行視作唯一重要的盈利點,缺乏全局意識和創新觀念,不懂得如何有效運用數字技術來改革產業鏈,這是如今我國傳統圖書出版業尚未能完成轉型的關鍵原因。
在物質需求滿足的基礎上,大眾開始向精神領域靠攏,極力追求精神上的愉悅和享受。圖書作為重要的精神食糧,一直深受人們喜愛。據悉,在有關圖書的紙張、內容、作者、裝幀設計等元素中,讀者最關注在意的還是內容。但是目前部分出版社竟蓄意采用噱頭炒作的方式,向市場輸出大量內容淺薄、質量低劣的圖書作品,如此急功近利,不但無法滿足受眾的實際需求,而且還致使大批讀者對出版行業喪失信心。
新媒體時代編輯人員不單單要完成基本的選題組稿工作,還需要負責承擔市場調研和營銷推廣的重任。現階段,我國圖書出版單位往往存在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人才引進數量少的問題,同時現有的圖書編輯人員也未能對數字出版價值觀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單純認為數字出版即是將原本紙質上的圖片、文字元素經由復制操作轉移到網絡電子平臺中。這均暴露出許多圖書編輯人員對當前新形勢變化關注明顯不足,且對數字新媒體的技術知識知之甚少。
新形勢下,編輯人員要放開視角,逐步建立動態生成性、整體復雜性和辯證靈活性的多元開放編輯思維,注重對內容的數字化開發,根據不同媒體平臺研究針對性的編輯出版策略,做到“一次生產,多次應用”,形成內容生產的縱向流程,進而不斷延伸圖書產業鏈,使圖書產品價值最大化。比如2005年在晉江網連載的《步步驚心》小說,在經過兩次出版修訂后,終于2011年以電視劇形式首映于電視媒體平臺,后期又同步上線了網絡同名游戲,小說、電視劇、游戲等多重開發,使得數字化圖書內容在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創造了雙贏局面。
選題策劃之初,編輯人員要充分調動大數據思維開展市場調研工作,基于微博、微信、論壇等自媒體平臺,與廣大讀者朋友們進行親切友好的互動,結合時代特色,深入了解當下人們的閱讀喜好,全面收集并整合各類有價值的資源,為圖書主題確立提供科學的導向。在組稿審稿時,編輯人員要靈活運用各種數字媒體技術,來增強圖書產品的互動性和內涵性特征。例如,利用計算機軟件技術進行圖書的排版加工,在電子圖書中添加糾錯按鈕,又或者是嵌入二維碼可視化元素,支持用戶隨時隨地掃描,觀看與圖書配套的圖像和動態視頻,以帶給人們別具一格的閱讀體驗。與此同時,組稿制作時還需著重考慮作品的呈現形式,如統一封面顏色和文字設計,規劃每屏文字的長度和密度等,爭取做到編輯和制作一體化,減少不必要的修改流程和環節。
在以往的出版工作中,圖書發行推廣通常位于出版流程的末端,僅由專門的發行部門來承擔。而在新媒體時代,則要求出版單位全體人員均要樹立先進的營銷推廣理念,認真學習新媒體技術知識并實時關注市場的最新態勢,將營銷推廣貫穿于整個圖書出版流程。通過采集研究市場動向數據信息,確立發行渠道和可采用的推廣模式,結合不同讀者的閱讀喜好和需求,利用目標投放法,為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如由作家出版社所發行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初期在沒有出版社宣傳經費支持的情況下,該書編輯鄭建華自行邀請著名學者錢理為圖書寫推薦語,提升了圖書的內涵,而后他充分利用電視臺、網絡、報紙等渠道來宣傳書冊,并召開了新書發布會,有效增加了書的賣點,實現了編輯和營銷的協同發展。
面對新媒體時代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傳統圖書編輯業要全面客觀地審視自己,認真思索現實工作存在的不足,并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在今后的工作中,圖書編輯人員立足于全局視角,積極學習并豐富自身的數字新媒體技術知識體系,構建多元開放式的思維,利用數字科技精心策劃選題組稿工作,通過密切關注市場的最新動向來掌握多樣化的營銷策略,廣泛延伸圖書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