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淡宜
(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四川中心,四川 成都 610000)
在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向媒體轉化的過程中,傳媒產業之后的發展趨勢就是成為全媒體。在全媒體時代蜂擁而至的情況下,不僅要考慮以往媒體本身的改變,媒體記者也應當做出改變。新時代背景下,新聞工作不僅要求媒體記者具有采寫新聞的能力,還要求媒體記者具有更高的專業素養以及職業操守,并在此基礎上,記者還需提升自身能力以滿足時代發展與競爭的要求,并且要具有記者應具備的包含時代特色的全媒體素質。在新的時代,媒體記者只有積極地應對時代變化,才能夠站在“時代變化發展的浪潮之巔”。
在全媒體的浪潮席卷而來的同時,全部的廣播電臺都在設法報道具有獨家性的新聞,并且選擇的題材都更新奇,發布的內容也要求能夠滿足公眾的審美需求,如此才能使品牌影響力得以提升,并獲得更大的市場占有率。廣播電視臺媒體應該加強對這種需求的重視力度,去拓展新聞報道的范圍和深入剖析新聞價值意義,如果想讓媒體形成一種良性的發展態勢,就需要媒體人用一種積極樂觀的工作態度去面對工作,編輯記者在做新聞時不要用一種消極的方式工作,甚至抄襲和剽竊別人的新聞成果,而是應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去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不斷提升新聞策劃能力,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新聞感受。
新聞評論和觀點新聞都是全媒體時代的產物。公眾對新聞表達的觀點與看法就是所謂的新聞評論,所謂的觀點新聞是指一種全新的利用編輯方式發表看法的新聞形式,新媒體在服務類型上的轉化可以通過這兩種新的形式體現出來。通過新聞評論的作用,只需較短的時間,廣播電臺就能夠使相關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的名氣得到提升,并使其具有更高的傳播價值。所以作為廣播電臺的編輯記者,一定要抓住這次轉型的機會,并要以積極的態度完成信息傳播以及編寫稿件的任務。廣播電臺編輯記者從幕后向臺前轉移并且進行新聞報道時,尤其是對理論化的時政新聞進行報道時,語言要通俗易懂、簡潔明了,減少觀眾在理解上的負擔,使觀眾對時政新聞更感興趣。
在新全媒體時代,記者要不斷適應時代發展變化的特點,要學會使用各種新技術與新理念。如今媒介融合技術不斷成熟,不斷全面和深入發展,媒介從業人員需要不斷學習和掌握這方面的技術,因為這種技術成為了他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需要通過使用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以及版面的編輯美化來進行融媒產品的制作。現如今,融媒產品的制作不但需要新聞工作者去采訪和寫作文字稿件,還需要他們會利用軟件,把他們得到的音頻和視頻制作成新聞。在制作的過程中,他們需要使用到很多的剪輯軟件比如Cool、Edit Pro、GoldWave等來編輯聲音,需要利用Adobe Premiere、FinalCut Express、Edius等視頻制作軟件來編輯視頻,需要利用需要利用Photoshop、Fireworks等圖片制作軟件來美化版面,需要利用Dreamweaver、FrontPage等軟件制作自己需要的網頁。因此這些軟件在這種廣泛需求的大背景下被使用的機會越來越多,成為工作中一種不可或缺的工具。
各媒體形式間互相滲透與融合是全媒體發展的結果,這個過程也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大轉型。在轉化媒體形式的同時,也要求編輯記者轉型,并要求他們具有更高的綜合能力和素養。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和素養水平是一個廣播電臺的編輯記者必須要做的,這樣才能夠真正適應全媒體時代的發展。分析我國媒體融合的大好形勢與社會對新媒體的需求,在未來幾年中,這種融合會非常順利,并被媒體人積極推廣。所以作為一個媒體人應該認清媒體未來發展的方向,從而堅持不懈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質,在廣播電臺和其他媒體融合時成為推動這個進程的一員,每一個媒體人都要堅持不懈努力奉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首先,媒體記者要重視傳播策劃,要讓特定的功能實現與特定目標的受眾相一致。欄目組編輯策劃的每一個環節都體現著編輯要表達內容和想法,其中欄目組名稱的設定、欄牌的制作和內容界定、組稿體裁都有明確的要求。在給觀眾帶來樂趣的同時,還要兼顧整體的傳播效果要高于部分相加的總和。在正常的工作中既要考慮稿件之間復雜的關系,還要將這些內容不同主題一致的稿件編輯到一起。再者,廣播編輯記者既要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又要提升自己的道德涵養。
總之,在全媒體社會,傳統記者不僅要牢記初心,更要勇于轉型,不僅要了解所面臨的困難和原有的確定性,還要熟悉新媒體的不確定性以及它的發展,只有提高對自身的要求,才能夠突破媒體的局限性,才能夠在全媒體時代達到游刃有余的狀態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