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樂
(湘潭電視臺新聞中心,湖南 湘潭 411100)
根基不牢、地動山搖,在平臺優勢日益弱化的今天,地市級廣電部門應該足夠重視自身作為內容生產商的這一基本功能,并真正地面向市場受眾主動提質。
多數地方臺的出品質量無法形成一個優質的控制體系,既缺乏質量管理,也毫無技術標準,三萬元的小片子和十多萬的大制作在制作流程、制作力量以及成片質量上并無本質區別。
地市臺僅存的少量優秀專業制作人才都過于分散。在某個項目需要抽調各個工種的制作人員時,又往往由于分屬不同中心、不同頻道或者不同欄目,制作人員自身工作協調困難等原因,使得臨時組成的制作團隊沒有真正的形成戰斗力,團隊領導人沒有對團隊成員的控制力和約束力,各工種仍然是抱著應付了事的心態參與制作,視頻制作人員1+1>2的人才疊加效應無法形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些地市臺雖然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技術設備的提質改造,但是在設備采購前期,缺乏采購部門與專業制作部門的溝通聯絡機制,導致很多時候我們的錢沒有花在刀刃上。目前對于電視行業的技術人員而言,原來只有在電影行業和圖片攝影行業才能應用的技術手段,電視技術人員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得以實現。電視技術人員如果不是常年關注本行業技術領域的前沿熱點并付諸實踐,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被洶涌前進的制作革新浪潮所拋棄。
電視節目的制作播出,無論現場直播還是錄播,都通過攝像師的現場拍攝和后期人員的精心制作最終傳送到觀眾面前。他們承擔著對節目進行二度創作的重要職責。一方面,要能熟練操作各種設備,包括切換設備、攝像設備、調音設備、編輯設備等,不斷學習新技術、新媒體的操作,與時俱進;另一方面,要掌握音樂和鏡頭語言的節奏感,機位、構圖、鏡頭組接的規律,同時要掌握一定的美學、音樂、舞蹈等知識。
在技術層面上,和幾年前相比,作為一個合格的電視攝像,必須懂得最新攝像機的特性、簡單的GAMMA曲線的含義和內容,對色溫值有了更精確的要求,還要懂得如何在LOG模式下拍攝。并且,在很多情況下攝影師需要使用之前從未使用的設備種類:斯坦尼康、無人機、GOPRO、數碼相機以及電影攝影機及相配套的鏡頭,還要熟練掌握延時拍攝和移軸拍攝的拍攝技術。
而作為一個合格的后期制作人員,就得面臨層出不窮幾乎每年更新版本的各種軟件,熟練掌握非線編輯、合成、3D建模以及BMD達芬奇調色的基礎運用等。
最后,作為一個合格的導播導演,需要有對整體節目構成的宏觀把握能力,對各個攝像機位的精準調度能力以及對節目效果的預判能力,并且能把這些更新的技術運用到實踐中來。
制作力量的薄弱已經導致地市臺開始將部分大型視頻制作項目高價外包。長此以往,不僅僅讓我們自己的視頻制作人員寒了心,更會使得地市臺在不久的將來徹底喪失高水準視頻內容制作的能力,完全導致廣電空心化。傳播平臺優勢的逐漸喪失加上內容制作能力的退化,這樣的地方廣電可以說是搖搖欲墜!
綜上所述,我認為解決目前所存在的這些問題,打破提質瓶頸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對視頻內容的生產進行模塊化管理,打造專業團隊,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根據現在比較流行的和成熟的影視類節目制作模式,結合地市級廣播電視臺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將我們所有的視頻內容生產簡單地分為兩大模塊——綜合文案模塊和視頻制作模塊。兩類人才在自己的專業模塊里做自己專業的事情。這樣運作有利于每個模塊內部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和創作的氛圍,大家共同學習提高專業水準。同時,在有大型項目需要完成時,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優勢兵力投入作戰,這樣就可以保障整個項目的制作質量。
成立節目制作中心(或者形象工作室),將目前部分優秀的攝像人員和包裝人員整合到這個部門。部門分為導演組、攝像組、后期組。部門要求每組的組員至少要精通“導、攝、后”中的兩項以上的技能,便于節約人員、協同作戰、提高效率。
(1)日常工作中安排固定制作人員點對點服務臺主打的時政新聞節目。參與欄目重大題材的策劃性報道,并提供足夠的技術支持和創作策劃建議。新聞欄目組只需要對記者的文案策劃能力進行單項培訓和提升,其他制作工作的質量由制作中心負責提升。
(2)承擔臺里各電視頻道的整體包裝工作,每年固定推出春秋兩季整體形象包裝。包裝人員整合以后能合理調配時間集中優勢兵力,在短時間內完成包裝創意、前期介入文案溝通、外景拍攝以及后期制作工作,大幅提升包裝工作的效率。
(3)承擔臺公益宣傳片和大型公益專題片的拍攝制作任務。大型公益宣傳片和專題片由總編室和制作中心集體討論創作,在總編室拿出具體文案后由制作中心負責導演、拍攝、制作等工作的完成。
(4)承擔大型晚會的錄制工作。大型晚會的錄制,需要導播與攝像之間有一定的磨合時間,才能形成彼此之間的默契度,最終共同完成一臺高水準的晚會錄制。制作中心將打造這樣一支相對固定的錄制團隊,通過共同的學習和實踐大幅提升臺晚會錄制水平。
(5)制訂臺電視節目制作技術規范手冊,幫助一線員工進行技術更新和提供各類視頻制作指導,對新員工展開視頻內容制作的基礎技術培訓。
(6)與設備采購部門進行協調,在設備采購時提供采購建議性清單,并根據廣播電視制作技術的發展趨勢向臺黨委提供設備更新清單和節目制作模式、演播室設計以及相關技術操作層面的合理性建議。
這樣的一支專業制作團隊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訓練、視頻制作技術水平全面提升后,不僅僅能夠完全保證本臺的視頻內容出品,同時通過后期的公司化改革,完全可以走向市場,面向全國承接各類電視臺視頻包裝業務,大型專題片、電視劇、真人秀節目等二級市場的制作業務。團隊的發展是為了突破性提升本臺的制作技術水準,同時提升地市級電視臺技術創收能力,不再將目光和“戰場”局限在本地市場,力爭去全國文化產業的大市場中分蛋糕,成為地方廣播電視臺電視節目質量的根本保證,甚至發展成為一臺全新的利潤制造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