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君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媒介融合成為了當下媒體發展的主要趨勢,在媒體新的歷史格局下,電視媒體也要順應發展潮流,實現新時代背景下的傳播和發展,在新媒體的沖擊下,聯合新媒體實現雙贏的效果。民生新聞是聚焦人民生計問題的重要節目,對我國社會有著深入的影響,因此研究媒介融合語境下的民生新聞傳播策略,對我國社會具有積極意義。
目前大多數媒體、民生新聞節目都開設了官方公眾微信號、官方微博等新媒體應用,一方面是預告節目,粘貼節目重點內容,另一方面進行用戶互動。對大多數用戶來說,多了一種收看電視節目的渠道。在媒介融合語境下,民生新聞傳播需要遵循新媒體發展客觀規律,發揮新媒體的傳播優勢,以新媒體運營模式運作,讓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形成互補的狀態,利用新媒體的互動性、開放性優勢,積極與新媒體融合,創造與新媒體共盟的經營理念。
對于電視民生新聞來講,最大的優勢就是當地特色,要立足本地,因此民生新聞要注重自己本地性的特征發展,以接近性、熟悉性發展本地人氣,積極遵循民生新聞服務本地的發展之路。在媒介融合語境下,民生新聞節目要在自身本土接近性、熟悉性的基礎上,融合新媒體的開放性、互動性特征,做好立足本地的新聞傳播。
隨著媒體的深入融合,傳統媒體已經開始了全媒體時代,適用多種媒體傳播形式,進行內容、渠道等多方面融合。電視民生新聞被從文字轉化成圖片、動畫、視頻等多種形式,在各個網站、客戶端、媒體間進行傳播,受眾可以通過電視、電腦、手機多種終端進行參與。例如,央視新聞同時具有官方網站、APP客戶端、微博賬號,在微博上以短視頻、圖片、文字的形式發新聞,同時在移動端、官方網站上都有新聞更新,一方面方便了用戶的使用,另一方面加強了新聞傳播。
電視民生節目要想在媒介融合語境下脫穎而出,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色,發揮自己的競爭力。例如,視頻作為新聞的重要表現形式,在新聞傳播中具有天然的優勢,在網絡時代,視頻新聞也正處于一個快速增長的趨勢之中。因此可以以電視視頻特色建設媒體融合平臺,如中國網絡電視臺以視頻優勢,建設公共信息網絡視頻平臺,分為多種視頻頻道,設置視頻檢索、視頻分享的功能。
手機移動端具有便捷性強、互動性強、服務性強的特點,用戶在獲取新聞信息的時候,不被時間、空間限制,隨時隨地接收信息,也能夠實時評論、分享,在滿足用戶的需求上,更加方便地進行信息共享,移動端也能提供個性化服務。因此,電視民生新聞應大力發展移動端市場,搶占手機移動互聯網的市場。例如,浙江民生新聞APP,下載量已達到54萬次,為用戶提供本地信息新聞,實現本地新聞服務,得到用戶喜愛。
電視民生新聞在發展微信、微博等新媒體使用的基礎上,還要加強線上和線下的互動。線上的互動是積極回復用戶的留言,在網絡上進行交流互動,讓用戶感受到溫暖和尊重。而線下的互動則能夠讓用戶真實體驗到樂趣和實惠。例如:民生新聞官方微博可以在線上組織一些轉發抽獎活動,增加用戶的數量和用戶的互動性。
讓用戶參與進新聞中,讓用戶擔當記者角色,分享自己周圍的新聞信息,提高用戶在民生新聞節目中的參與度,讓用戶感受到新聞自由。同時注重用戶調查,民生新聞傳播需要立足于用戶的需求之上,需要了解用戶的使用意見,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務。
電視民生新聞節目需要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傳遞社會正能量。引導觀眾有一個健康積極的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民生新聞節目需要帶頭構建綠色媒體環境,過濾虛假信息,清理信息垃圾,民生新聞節目要堅持平等原則,構建一個讓每一個人自由發聲的平臺,從而構建我國和諧社會。例如:民生新聞節目需要對社會負面現象進行批判,宣揚社會正能量,充分關注社會的弱勢群體,重視少數群體的話語權,讓不同階層的人發表自己的觀點,從用高標準要求新聞、注重新聞品質做起,注重電視媒體的社會公信力,建立電視媒體良好的口碑。
綜上所述,媒介融合語境下的民生新聞傳播需要聯合多種媒介實現多媒體網絡傳播,加強發展手機移動端市場力度,從整體上提高服務意識,注重用戶體驗,更要完善民生新聞傳播規范,加強新聞正能量。民生新聞節目需要與新媒體同盟,注意與時俱進,提升民生新聞的品質和影響力,保障民生新聞的傳播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