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鵬
(南陽防爆電氣研究所《電氣防爆》編輯部,河南 南陽 473008)
每一種學術期刊,通常涉及特定的學科。學術期刊展示了該研究領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內容主要以技術研究的文章為主。每一種學術期刊的發展必然與該學科的技術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以《電氣防爆》雜志為例,它就是在防爆電氣行業興起初期創刊的,伴隨著國內能源行業的發展興盛,雜志也越來越興盛。
防爆是指對存在可燃性氣體、粉塵等爆炸危險場所采取一些措施,避免電氣設備產生電火花、電弧、高溫等引起爆炸性物質爆炸或者將爆炸能量或者范圍限制一定范圍內。主要針對煤礦、石油、化工、軍工、海洋平臺、醫療、糧食儲存等存在爆炸性物質的行業。
防爆行業在中國的發展起源于19世紀50年代,在此之前,我國石油、化學工業幾乎是一片空白,存在爆炸危險的工業部門主要是煤礦,井下應用的防爆電氣產品很少,僅有的一些也是從國外進口的。我國根本就沒有防爆電氣產品的制造業。由于沒有足夠的防爆電工產品,沒有必要的安全生產保障,煤礦爆炸事故時有發生。例如1942年,日本侵占我國東北時期,本溪煤礦一次爆炸事故就有千余名煤礦工人喪生。
新中國成立后,開始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在我國的技術人員在蘇聯專家指導下開始仿制防爆電氣設備。在防爆標準方面,煤炭部和機械部聯合頒布了《煤礦用電氣設備制造檢驗暫行規定》,這是我國第一個防爆電氣設備方面的國家標準。鑒于對防爆行業情報知識的渴求,1959年5月《電氣防爆》雜志創刊。
在此期間,我國防爆電器工業開始起步,主要產品是煤礦用防爆電機,行業發展速度驚人,有些方面已經開始接近世界水平。《電氣防爆》期刊也主要以普及防爆知識為主,培養了一批防爆電器行業的先驅者。
十年動亂期間,防爆電機工業和其他行業一樣遭受到嚴重挫折和巨大的損失。為我國防爆電機工業開創和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一大批工程技術人員、老干部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防爆工業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同時,在技術工作中片面追求產品數量,不顧產品質量,如礦用防爆電機的外殼由原來的鑄鋼或鋼板材質一律改為鑄鐵材質,加上材質的質量問題,電機下礦后損壞嚴重。《電氣防爆》也一度停刊,直至1972年復刊。同時創刊《防爆電氣設備》,開始以刊載國外防爆電器技術方面的譯文為主。
經過幾十年的迅速發展,防爆行業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科研、設計、生產制造、檢測檢驗、后期監督抽查的體系。可生產適用于煤礦和工廠類各種爆炸危險場所的防爆電氣產品,形成了防爆電機、防爆燈具、防爆電器、防爆儀表四大類產品。包括直流、交流和不同電壓等級以及各種容量等級、各種防護條件、各種使用環境,并且可以按照中國標準、IEC標準、北美標準體系生產,基本滿足了我國石油、化工、煤礦等爆炸危險場所安全生產的需要。同時,開始發展粉塵防爆電器產品。
在標準體系方面,在標準架構和技術內容方面,在總結了國內經驗的基礎上采用了當時EN和IEC標準的原則,建立了中國的防爆標準體系,包括爆炸危險場所分類、爆炸危險場所電氣設備安裝、檢查和維護以及修理和大修等方面的國家標準,基本上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防爆電氣標準體系。
行業管理方面,行業協會發揮了重要的角色。地方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形成了防爆合格證、生產許可證和煤安標志三大監管體系。
在此期間,《電氣防爆》雜志迎合并指導行業創新產品、創新工藝,不斷提高行業技術水平,并鼓勵宣傳以核心技術支撐創建企業自主品牌,2000年前后,在雜志上開始以彩頁形式幫助企業宣傳,建成了一批品牌響亮、質量優質、有文化有內涵的企業。開辟防爆標準專欄,引領行業技術人員探討國內標準與國際防爆標準體系的差異,并根據行業需要,積極采用國外先進標準,組織制定行業發展急需的標準。期刊成為了行業優秀企業、領軍人物以及先進技術的展示平臺。
隨著2012年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同時,國家開始重視環境保護,提倡清潔能源,煤炭行業經濟指標開始下滑。防爆行業也一度陷入困境。一直以來,我國作為煤炭大國,防爆電氣產品的主要用戶市場就在于煤礦,煤礦行業發展的衰減,直接影響了防爆制造行業的發展,許多小型生產企業在行業大洗牌中被淘汰了。
但是,粉塵防爆技術在冶金、汽車制造、軍工、煤炭、紡織、纖維、糧食及食品藥品等工業方面應運而生。隨著現代工業不斷發展,涉及粉體加工以及粉塵產生的工藝日益增多。據統計,全世界范圍內平均每天至少有一起粉塵爆炸事故發生,粉塵場所一方面帶來職業危害,引起職業病問題;同時,絕大多數粉塵具有可燃性,可能會燃爆此類危險性場所。
面臨新形勢、新技術,科技期刊應根據粉塵爆炸防護技術的特點,及時報道宣傳粉塵爆炸的特性和解決方案,引導企業要有效地控制粉塵爆炸事故,做好粉塵源特點、粉塵特性、擴散特征及點火源危險性識別等各項工作以及專業化的通風設計。《電氣防爆》雜志針對粉塵爆炸強度、爆炸壓力上升速度等情況,結合應用工業粉塵防爆技術,加強管理和培訓,做到全方面、多層次地控制粉塵爆炸事故的發生。另外,化工行業的日益壯大,軍工、衛星發射基地、醫藥以及其他新興領域的日益興盛,讓防爆技術的應用也逐漸由煤炭轉移到這些行業上來。針對行業形勢的變化,《電氣防爆》雜志結合主辦單位業務范圍的拓展和行業發展趨勢,逐漸將防爆應用技術提升到與生產制造技術同等重要的地位,開辟了“防爆技術應用”“安全管理”等欄目,選取特定行業特種爆炸危險場所,有針對性地介紹防爆區域的劃分、設備選型等知識,得到了讀者的好評。
同時,針對目前信息時代的特點,要想成為學術前沿信息的及時發布者和提供者,必須有渠道、有能力及時了解學術前沿信息,《電氣防爆》除了充分利用好現有的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學術資訊平臺,還積極參與學術研討會或沙龍,甚至主動策劃和組織各種小型主題學術研討會,通過組織一些技術專題前沿研討,將其中的精華尤其是具有學術論辯價值的內容刊發出來。《電氣防爆》召集行業內權威人士,組建了編委會,定期舉辦學術交流會,共同探討防爆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在國內外,組織國內防爆產品頂尖企業參加國內外石油、化工等展覽會,以第三方的名義,推薦宣傳我國的自主品牌,為我國防爆電氣行業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科技學術期刊是科技成果集中傳播的基本載體,代表了一個國家科技學術期刊的地位和影響力,是一個國家科技發展動態的集中展現。學術期刊在報道最新科研成果、批評現有研究等促進科學技術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科技期刊能夠為該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和前沿發展成果提供集中展示平臺,并通過一定的活動為該行業科研、生產上位用戶搭建溝通交流的橋梁,對行業的技術發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行業科技的發展和創新為科技期刊的誕生、發展提供了契機,并且是科技期刊發展過程中始終依賴的后盾,沒有行業科技的發展,就沒有該行業科技期刊的立足之地。
因此,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如何更好地服務科技發展是科技期刊當仁不讓的使命。首先要理清楚科技期刊與科技發展的相互依存關系,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更好發揮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