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迪
(吉林市廣播電視臺,吉林 吉林 132011)
第一,大數據發展之下,新聞生產和形式都產生轉變。比如,傳統新聞都是以報紙的形式展示,然而在現代,新聞都是通過網絡進行傳播,并配上相關音頻文件。大數據的發展,使得新聞趨于數字化發展,只要有一部移動智能終端,人們就可以隨時獲得所需要的信息。第二,大數據發展之下,新聞事業對新聞編輯能力的要求有所上升。總的來說,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新聞編輯人員需要全方面提升綜合素質能力。
大數據發展之下,推動了各個領域的發展,將大數據運用到新聞事業當中,對于提升新聞質量和效率意義重大。為了滿足時代發展要求,提升大數據運用率,推動新聞行業健康發展,就需要對新聞編輯能力進行重構。第一,大數據發展之下,人們信息獲取不再是依靠傳統媒體,更多的是通過網絡,然而隨著生活節奏的加速,空閑時間越來越少,這無疑加劇了新聞編輯者的工作量。所以,新聞編輯需要注重內容精簡、針對性強,并配上有效的音頻、圖像、文字等,以滿足時代發展要求;第二,新聞內容豐富化。原有的新聞傳播比較單一,而在大數據發展之下,人們信息獲取通道擴增,內容也趨于多元化,所以為了吸引讀者,需要豐富新聞內容。
新聞之所以被喜愛究其原因是因為新聞反映了當下發生的事件,并通過網絡技術迅速傳播,然而這僅僅限制于虛擬網絡,在傳統媒體上還無法做到即時性。在大數據背景之下,傳統新聞無法避免會受到影響,為了降低這些影響,就需要做好新聞編輯工作,通過內容來吸引讀者。此外,也可以嘗試轉型到網絡新聞上,尤其是在一些爆炸性新聞上。網絡傳播不僅僅提高曝光量、影響力,還能充分體現新聞的時效性。
大數據發展之下,新聞編輯時會涉及到很多的數據,在數據分析、整合和統計中,還需要運用一些軟件。然而現在在新聞編輯中使用的仍然是傳統技術,影響工作效率的同時還使得編輯缺少創新,無法吸引讀者關注。與此同時,新聞編輯人員也不具備創新能力,無法有效地將大數據資源融入進去。所以,新聞工作者需要提升自身技能,以便為多元化發展提供幫助。
當一篇新聞呈現給讀者時,其需要一系列復雜的采集和編輯,換句話說,新聞采編需要將新聞信息和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然后再以一定的形式展現出來。在這過程中,倘若新聞編輯能力弱,或者個人主觀因素影響,將可能造成新聞質量的降低。嚴重的時候可能造成內容的失真,無法獲得讀者的信賴。
網絡化時代,信息傳遞速度迅速,人們獲取的渠道也多,這樣的背景之下,很多的虛假新聞干擾讀者思想,使得無法有效地辨認新聞真假。所以,新聞編輯人員要擴寬新聞通道,并加速編輯重構速度,當事件發生時,要及時予以傳播,以免其他信息干擾。
第一,在新聞選擇過程中,就需要選擇影響力高的事件;第二,對采集到的內容進行分析、處理、整合,以便提高新聞的真實性、有效性;第三,新聞編輯人員也需要學會使用最新科學技術,以便在需要時加以運用,提高新聞編輯創新能力。比如,利用ManyEyes等技術對新聞事件進行可視化分析、處理,以提高新聞的感染力和關注度。
在大數據背景之下,新聞編輯能力已經不再單純地依靠采訪,很多時候只需要少許的片段,內容也可以從有關數據上加以查找,再加以合成,形成新的新聞。倘若在新聞采集中,無法評判新聞的真實性,也可以在網絡上搜索加以驗證。這樣的話,實際采訪和網絡搜索的新聞都無法確定其真實性,此時就需要記者去甄選。倘若在數據中可以提取到有用信息,再根據數據去識別,以此才能提升新聞的真實度。與此同時,依據數據可以使得事件更加飽滿、有趣,吸引人關注。有的時候,單一的文字描述沒有音頻、圖像吸引眼球,此時新聞編輯就需要提煉有價值的信息,再配上文字描述,使讀者快速掌握新聞重點。
在今后的發展,社會將持續保持信息爆炸,資源的共享,使得人們獲得信息的途徑增多,比如,微博、微信等。新聞編輯需要從這些大數據中獲得有用信息,并通過添加白色數據,獲得公眾認可。新聞工作人員要對這些數據有一定的認識,對于無法確定的信息一定要加以驗證,以防止虛假新聞的出現,影響人們思想認識的同時對新聞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