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霞
(天津市濱海新區公安消防支隊,天津 300450)
輿論引導,本質上就是要引導人們正確地認識和判斷事物,它包括輿論監測、研判、應對和引導的過程,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正確引導涉及消防輿論,事關消防工作和部隊建設大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消防正面輿論有助于我國社會秩序穩定和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對消防工作和消防部隊建設的良性發展會起到推動作用;反之,消防負面輿論會引發公眾對消防工作的誤解和不信任,激化社會矛盾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損害消防隊伍形象,甚至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消防輿論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推動消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
消防輿論的發展可以推動消防工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在新媒體時代,各級消防機構開始主動通過網絡就消防政策、消防問題等問計于民;社會民眾通過新媒體表達訴求、抒發己見,對消防機構決策形成了有益的補充和推動,對消防公共管理體制機制、運作模式及政策制訂等產生影響,促進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完善。
2.提高公眾參與消防公共管理能力
當前,公眾主動利用各種渠道和平臺進行消防安全利益表達和提出權利訴求已經由個案發展為較普遍的現象,公眾對國家消防事業發展進程中的各種問題,特別是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更加關注,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追求日益迫切,參與消防公共管理的能力明顯提高。
消防輿論的負面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催生不良社會心態
公眾在接受教育、成長經歷、社會認知等方面的情況不是均等的,在消防安全意識的樹立、消防法律法規的理解、消防常識的學習等各個方面的程度也是不同的,消防輿論中出現一些不健康、不理性的表達在所難免。
2.有損消防部隊的正面形象
近年來,涉及消防部隊的負面輿論,如“消防救援不力”“質疑火災死亡人數”等,不時在網絡上出現。由于網絡傳播廣、影響大,加上有的網站為追求轟動效應,肆意炒作挑動公眾情緒,陷消防部隊于輿論漩渦,客觀上給消防部隊的良好形象帶來沖擊,對消防部隊的聲譽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3.影響消防部隊的公信權威
在公民法律意識和監督意識空前高漲的社會背景下,承擔監督執法任務的消防部隊極易成為焦點和矛盾中心。一旦因執法活動形成負面輿論,往往會導致消防機構的“合法性”“權威性”遭到質疑,從而削弱了社會對消防部隊的認同感,降低執法公信力。
公眾對突發事件的了解和感受受媒體影響很大。媒體對突發事件報道的方式、頻度和深度不同,對公眾主觀認識的影響程度也會不同,進而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對事件的判斷。輿論是把雙刃劍,如何正確引導,如何搶占輿論制高點,掌握話語權和主動權,要在搞好自身制度建設和力量建設的基礎上,加強部門協作,利用社會資源,講究方式方法,積極主動地打好仗。
新聞媒體對于報道重大事件有著強烈的欲望和饑餓感,新聞信息是媒體的立身之本;同時,借助媒體的力量宣傳消防也是我們的工作需要。和媒體打交道,首先要學會站在媒體的角度,充分考慮到媒體對信息的需求,并給予適度的滿足;其次,要主動與新聞媒體建立良性合作機制,保持密切聯系、高效溝通,爭取其面對消防負面輿論時能夠站在我們的立場上客觀冷靜地思考問題;第三,要通過媒體用大量的消防正面宣傳素材占領媒體版面,形成強有力的輿論導向,最大限度地壓縮噪音、雜音的傳播空間。
消防機構要相關部門建立重大輿論聯動機制,確保出現輿論時能夠第一時間相互通報、第一時間聯合應對。
要建立與廣電、報社、網站、論壇的協作機制。對于謠言、惡搞和炒作類涉及消防的,協調各類媒體及時做出反饋,提供最新新聞事實,迅速澄清真相。
要指派專人與事件當事人通過面對面交談、平等交流的方式來化解矛盾,解決問題。要表明對當事人的理解和尊重,認真傾聽訴求,坦率交換意見,體現消防部隊的誠意與透明度,使其在思想上轉變立場、向我方靠攏。
我們常說,新聞發生是第一位的,新聞報道是第二位的;同樣,在輿論引導中,暴露出的問題是第一位的,“引導”是第二位的。也就是說事件本身的調查、處理、公開,才是科學處置危機的根本。
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合理合法高效整合社會資源,利用當前社會輿論引導力量引導消防輿論,是傳遞正能量的重要保障,也能正確引導社會,為政府對突發事件的更有效處置提供良好和穩定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