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運
(中國文史出版社,北京 100810)
文史資料是人民政協的一項特色工作。各級政協文史部門征集、出版的文史類圖書,由于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在社會上得到了廣泛認同。各地政協征集來的選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不少題目經過再度開發,是相當不錯的市場圖書選題。而在實際工作中,筆者深切地感受到,受傳統思維的影響,再加上人手所限,長期以來,地方政協出版文史資料圖書時,主要以完成任務為考量,更多求的是社會價值、社會效益。這些圖書大部分有經費支持,賣與不賣,地方政協的同志不會有更多的想法。其實,對于一些有市場潛力的選題,只要深入編輯一步、稍微提煉一下,甚至在開本、裝幀方面小改一點,就會有不同的表現,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基于此,在筆者與地方政協談一些書稿出版時,總是有意識地在這方面做努力和嘗試。在編輯實踐中,我曾責編過《國民黨的江湖:陳果夫、陳立夫和他們的八位同鄉》一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國民黨的江湖》這一選題,是由浙江省湖州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纂的,原書名為《湖州民國人物》。湖州方面將書稿交給筆者時,覺得書稿已經成熟,不需要做更多的編輯工作。而對于這種出版方式,按出版社慣常做法,只要按程序做編輯工作即可。
但筆者通讀書稿,感到若是再深入做一些編輯工作,包裝打造一下,進行二度開發,這本書就會有較大的市場賣點,而且會提升本書的出版檔次。為什么會做這樣的判斷,主要是因為書稿內容。民國時期,湖州出了一大批國民黨要人,都是響當當的人物,如張靜江,戴季陶,陳果夫、陳立夫二兄弟,朱家驊,中統頭子徐恩曾,等等。宦海沉浮,官場險惡,他們之間的關系也錯綜復雜。有關他們的傳記應當說不少,但以同鄉名義將這十個人輯錄在一起,題材還很新鮮。書稿的作者是當地的文史專家,文筆不錯,有較強的可讀性。因此,值得編輯進行深加工。
在編輯環節和包裝打造上,我所做的工作有:
一是對原書稿10篇文稿進行了審讀和加工。原書稿雖已較為完善,但仍有加工的余地,首先是史實的審讀和把握;再有,有些篇章文字較弱,做了較大的調整和充實;還有一些文稿的小標題重新擬寫。原書稿的人物小傳也過于煩瑣,按照最新材料做了刪改。
二是下功夫最大的,就是對文章標題的擬寫。書稿交過來的時候,目錄只是把10個人的名字列了一遍,正文標題也是如此,看上去很單薄,也不吸引人。在篇名擬寫上,既要考慮有所概括,又要能吸引人,還要從統戰角度考慮。最后,每篇都用一個四字短語概括,比如,張靜江:元老落寞;戴季陶:“智囊”之死;徐恩曾:得寵失寵;吳鼎昌:官運財運;等等。在目錄安排上,在每一篇文章標題下,提煉了文中最吸引人的一段話作為導語,力求增強書稿的吸引力。
三是最為關鍵的對書名的確定。《湖州民國人物》這個書名,很顯然表現力不強,如果從市場考慮,必然要有一個吸人眼球的書名。當然,最后確定了《國民黨的江湖:陳果夫、陳立夫和他們的八位同鄉》這一書名,考慮了書稿的內容和“二陳”兄弟是湖州最為家喻戶曉的國民黨上層人士。“江湖”也暗扣了“浙江湖州”。
四是對全書重新進行包裝設計。內文、目錄、前言等,都重新進行了設計,凸顯市場意識。每一篇文前小傳,都安排了人物頭像,并做了效果設計。封面設計了幾個方案,最后選定了用紅、白、黑、藍幾種顏色搭配的方案。封面設計了這樣幾句宣傳語:
騰達與落寞
得意與失寵
蔣介石文臣武將
不同的人生境遇
綜上,在考慮市場化操作本書時,主要基于這樣幾點:一是書稿本身有一定的賣點,值得這樣下功夫做;二是地方政協一般都有專項出版經費,操作風險小;三是將此開發成市場圖書,既提升了政協文史資料類圖書的品位和檔次,也使出版社有更好的收益預期。地方政協的同志希望他們的圖書出版得更好,更有影響力。
按照這種思路,近年來筆者責編的多部文史類圖書,經過策劃和包裝,都成了精品圖書。比如,筆者曾編輯過一本由南通市政協組稿,介紹近代著名實業家張謇的書稿。初稿內容龐雜,體例煩瑣,我從市場角度將其定位為學術書籍,重新進行編輯加工,書名取為《張謇的交往世界》,得到業界的好評。再比如,2014年我曾為江西省政協策劃過一本介紹廬山名人故居的書,收錄了60余篇文章。從編輯角度,每篇文章筆者都摘編了一段最吸引人閱讀的話,并精心選配圖片。取書名時很是斟酌,前前后后有十幾個備選,最終確定為《風云廬山:名人別墅的故事》,突出了廬山“風云際會”的特色,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該書出版后,在圖書市場反響非常不錯。對此,我有兩點體會:一是傾心與地方政協同志交朋友;二是編輯要有心發掘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