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鎖平
(人大出版社,北京 100080)
出版業是我國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歷史悠久、規模巨大的特點。主要包括書、報、刊出版發行,音像及電子出版物出版發行,版權服務等。涉及的內容有政治、文化、科學、教育等方面,是一門看似簡單其實極其復雜的社會行業。
首先,一般出版業依賴著行政區域的壟斷或者是長期處于不完全的競爭市場,各個出版企業之間,沒有什么大的差異,存在嚴重的同質化現象。
第二,與出版圖書、報紙類刊物比起來,音像影視類的出版前景要好得多。在過去的一年里,視頻方面的出版非常可觀,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使越來越多的出版企業將目光對準了影視界。在未來,可能人們更加傾向于觀看視頻,出版高質量有內涵的視頻,能夠收獲更多人的專注,吸引更多目光。
第三,從書刊出版轉向有聲閱讀領域,這也是出版行業未來發展的一個新趨勢。現在已經有一些出版商小規模地涉足有聲閱讀,初步成效還是不錯的,用戶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在不遠的將來,有聲閱讀將會成為出版行業的重要產業之一。
在現在電子化的大局勢下,我國的出版行業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那么該如何轉型,就成為擺在出版行業面前的首要問題。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出版行業未來該走什么樣的發展道路,主要還看出版商是否有著提前研判的能力。現在數字化出版道路已經邁開了步伐,未來更會朝著人工智能方面發展。對于人工智能(AI)方面,大家還是很期待它的內容創作,運用AI進行有價值的評估分析,可以幫助出版商將社交媒體發布等重復進行的環節簡單化。
對于主流出版商來說,探索區塊鏈也是未來的一種商業模式,怎樣通過區塊鏈發掘出版行業的潛能,從而達到獲取最高利潤的目的,使出版行業繼續發展下去,走長遠可持續性的道路,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共同研究探索。
目前來說,出版行業在新時代背景下應對策略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上市融資是目前資本運作的首選。通過上市融資渠道進行資本運作,使得部分大型出版企業的市場開拓能力、資產規模、品牌影響力都得到了極大提升,加速了向國際市場的進一步開拓。上市公司是先進企業的代表,而我國出版發行企業大部分由國企事業單位轉制而來,存在市場化程度低、經營理念滯后等諸多弊端。出版企業的上市過程就是參照企業形式對組織架構進行再造、治理結構進行優化、管理能力進行提升的過程。
第二,上市出版企業可以借助更高的平臺上實現企業跨越式發展。上市企業開展資本運作在融資渠道、議價能力、激勵機制、項目選擇等方面有著明顯優勢。資本運作為出版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出版企業進行資本運作,由市場來評估企業業績與價值,進一步強調了經濟主體功能,讓企業引進人才具有更好的激勵環境。
“對于當今出版業而言,最關鍵、最本質、最有用的就是內容本身所蘊含的全部數據,內容即數據。”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譚躍在由中國版權協會主辦的遠集坊第五期講壇上說的這句話,指出了2018年出版的一大趨勢——在經歷了體制驅動、資本驅動之后,出版業將迎來數據驅動的嶄新發展階段。
第一,重視數據作用。互聯網廣泛普及,云計算、信息技術與人類的生活生產各個方面交匯融合,全球數據爆發式增長,海量信息積聚,對社會各行業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數字化發展成為出版業實現創新發展的能源。數字資源區別與傳統內容,作為一種資產是可以一次性投入、循環使用的。與傳統內容資源算術級增長相比,數據資源是幾何式增長。大數據對我國出版行業意義非凡。
第二,著力平臺建設。大數據的蓬勃發展,促進了出版行業的升級轉型,在轉型過程中,很多出版企業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平臺化,建立權威可信的數據庫是發展出版大數據的根基所在,2018年將目光聚集在平臺的領域的出版企業有很多,借助平臺優勢,數據作用得以更大發揮。
最近這幾年出版企業都在尋求轉型的方向,而知識付費領域就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知識付費即是知識服務,2017年不少出版企業涉足知識付費領域,成績斐然。
社會變化與互聯網技術發展所帶來的信息爆炸,擊中了人們對知識與自身能力的焦慮與恐慌,為解決深層心理需求,知識付費成為熱點。知識付費變革了知識的“容器”,知識開始脫離文字載體、書籍形式。同時讓知識互聯網化,借助互聯網產品“知識服務”理念變成現實。
大部分付費知識產品可視為音頻出版物,其產品結構和運作邏輯與傳統書籍相似。但是區別與傳統書籍,付費知識產品資源源于書,但是要達到覆蓋人群和用戶體驗都優于書的目的。
優質的用戶體驗,能夠使得眾多具有思想性的圖書脫穎而出,解決出版單位優秀出版產品“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難題。
其實,出版業使用什么樣的商業模式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該如何立足于用戶思維。畢竟,知識付費的本質就在于用戶思維,用戶為產品付費只是形式上,實際上是在為服務付費。只要用戶有著良好的體驗,無論是對產品還是對服務有一定的認可,那么出版企業在知識付費這個領域,就能夠立足且能夠長期發展。
相對于互聯網產業的迅速發展,出版業在知識付費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方面要重視這種知識付費的新鮮事物,另一方面是要擴大出版知識付費的產業規模,突破局限性。怎樣使產品迅速成長,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如何吸引用戶,也是當下出版行業優先解決的問題。
就目前的形式來看,出版行業在知識付費這一轉型上肯定會經歷很多困難。在眾多出版商的質疑聲中,方軍表示:“2018年知識付費會從熱門現象變成產業攻堅,逐漸走向深入。”
只有精品的內容,才能夠吸引更多的用戶閱讀,如果內容水平一般,將會影響轉型。對于現在的出版行業來說,知識付費既是一種充滿無限潛力的機遇,也是一種充滿無數種可能的挑戰。目前來看,知識付費才剛剛崛起,存在這規模較小,用戶較少的缺點,大規模的市場還有待開發。但是,已經成為了與資訊、文娛、游戲并存的第四大互聯網數字內容的板塊。
如何做出傳播力強的出版產業內容,是出版行業的重中之重。如何實現出版行業從根本上轉型,或幾種模式共存,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首先要做的是立足用戶需求,滿足用戶需求,從用戶的需求中尋求出路。“新媒體”的誕生,對出版行業有著無限的影響,出版行業既要搭上新媒體這列快車,又要與新媒體做的與眾不同,才能突出出版行業的價值。
現在國家大力提倡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版行業還是有著大好的發展前景。但是要摒棄傳統出版的局限性,與互聯網模式下的各種媒體產業求同存異,也是出版行業立足之根本。如果在長期穩健的發展基礎上,能夠涉足其他領域,也能夠取得一定的進展,具體發展還要看市場導向。
相信不遠的將來,我國的出版行業現在所面臨的種種問題,都能夠得到妥善的解決。而且,在以后能夠有著更大、更強的發展,在這個信息時代可以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