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翻譯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5)
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僅能夠促進高校學生全面發展,還能推動高校健康和諧發展。新媒體時代下,高校結合媒體理念創新思政教育方式,有利于突破傳統教育的時間與空間限制,不僅加快了教育信息的傳播速度,還加強了師生交流溝通。
傳媒是一種傳播信息的載體,傳播機構既可以是個人,也可是國家,并不受地位與權力的限制,主要傳播方式為雜志、報紙、電視、廣播以及計算機網絡。傳媒理念是新媒體時代的重要內容,想要將我國建設成為文化強國,就必須解放文化生產力,增強文化軟實力,通過創新思想政治教育來強化我國在國際上的文化傳播實力。傳媒理念主要內容包括以人為本、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民主思維與法治思維、互聯網思維。
1.以人為本
我國黨政府將“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認為人民群眾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傳播者。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我國重視“以人為本”的傳媒理念,接受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希望通過發揮國民的主觀能動性來推動文化建設,通過強化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力來提高文化軟實力,從而提高我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地位與影響力。因此,高校在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傳媒理念,堅持平等、自由、民主,將每一位學生都作為具有生命、情感的個體,以“真心”換“真心”,真正走到學生生活與學習中,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以此促進全體高校學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從而推動自身健康長久發展。
2.解放思想
我國教育部門始終將促進學生能力全面發展當作基本教育理念,高校想要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解放學生的思想,令其能夠真正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如此才能增強文化創造力、生產力與傳播力,從而推動國家思想與個人思想共同發展進步。“解放思想”是六項基本傳媒理念之一,主要強調民主,重視人民群眾的思想自由與傳播自由,所以高校應當堅持“解放思想”,提供給學生能夠自由表達思想意見的空間,革新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學模式和方式,促使學生脫離“體制條框”的限制,從而真正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3.實事求是
眾多思想教育家始終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事求是是我國能夠長治久安的重要內容,也是傳媒行業能夠立足于社會市場的主要手段,傳媒行業只有堅持實事求是的基本傳媒理念,才能保證傳播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高校在利用傳媒理念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應當摒棄傳統教育工作中的形式主義與官僚作風,避免思政教育課堂出現“假、大、空”教學現象,教師應引導學生說實話、做實事,真正做到腳踏實地、科學民主,從而形成良好的思想行為習慣。另外,高校應教導學生在遇到惡劣事件時,應從客觀的角度分析事情經過,堅持事實真相,不因私人原因隱瞞、遮掩發生原因,避免給集體、給學校造成公信力上的損害。
4.與時俱進
媒體是一項傳播信息咨詢的工具,具有即時性和時代性,必須緊跟社會發展步伐,堅持與時俱進的基本理念,不斷創新思想觀念與機制體系,從而保證自身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在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應堅持“與時俱進”的傳媒理念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科學利用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大數據技術等新興信息技術,革新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和方式,勇于面對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突破傳統的思維定勢,提高思想判斷的科學性與準確性,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高度。
5.民主思維與法治思維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核心價值觀是民主自由,法治是維護民主自由能夠真正落實的重要保障。高校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接班人,其核心素養與思想政治水平對國家未來發展形勢具有重要影響,為了促進國家繁榮富強、推動高校健康發展,高校必須利用傳媒理念的民主思維、法治思維來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對此,高校應當要求學生樹立民主思維與法治思維,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倡導言論自由,嚴禁出現散播謠言等不良、違法行為。
6.互聯網思維
隨著信息技術普及發展,互聯網對人民群眾的影響力愈來愈強,不僅促進傳媒行業革新發展,還能夠幫助國民開拓眼界、增長見識,傳媒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堅持“互聯網思維”,能夠有效推動自身創新進步。因此,高校應重視互聯網思維對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利用互聯網、計算機、大數據、云平臺等信息技術創新思政教育模式,將平等自由理念與課程教學相結合,從而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的行為慣性,實現師生、生生雙向互動,進而提高思政教育質量。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我國人民越來越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為了尋求滿足自身發展要求的機會,國民逐漸提高對主觀能動性的重視程度,開始強調個體的價值實現。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為灌輸式,教師在講臺上侃侃而談,并不重視學生是否真正明白理解,學生在講臺下被動接受灌輸,嚴重缺乏參與意識,對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產生嚴重限制。為了提高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高校應創新思想政治教學模式,教師也應當積極改變教學方式,以互動式代替灌輸式,經常與學生針對時下熱點新聞進行溝通探討,通過加強交流互動促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儲備量與實際應用能力,進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1.加強主題思政教育建設
思想政治教師隊伍是保障高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礎,青年教師與學生年齡相仿,交流溝通障礙較小,且具有較強的接受能力與學習能力,所以高校應當強化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加強青年教師主題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為創新思政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師資基礎。對此,高校可以結合思想政治實際工作內容,利用互聯網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構建主題學習網站、思政學術網站以及校園互動社區等教育平臺,定期向網站上傳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內容,例如教學課件、國家時事、社會熱點等,鼓勵學生在網站平臺上就某件時事進行思想政治討論。從而增強該平臺的思想教育能力、知識傳播能力與信息服務能力,進而為廣大高校師生營造良好的互聯網思政教育環境,對高校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強青年教師主題思政教育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2.加強網絡新媒體建設
青年教師具有極強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在新媒體時代下,他們能夠快速適應并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與新媒體技術,為了加強網絡新媒體建設,提高青年教師的網絡新媒體應用能力,高校應當堅持與時俱進和互聯網思維等傳媒理念,對青年教師的微信、微博等媒體社交軟件進行管理。通過發揮網絡新媒體的互動性和資源多樣性,強化網絡媒體信息安全建設,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效打擊不良思想,從而提高思政教育的科學性、時代性與安全性。青年教師可以利用各類線上交流軟件與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問題互動,還可以不定期上傳思想政治教學感悟、社會相關熱點評論等,不僅能夠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公式,還能切實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平。
綜上所述,新傳媒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可以通過堅持六項基本傳媒理念,樹立民主思維、法治思維與互聯網思維,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強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創建網絡教育平臺等方式,創新并完善思政教育工作,從而有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