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寧夏 銀川 750001)
“融媒體時代”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并且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傳統媒體的融合也是日趨加快。
在這個背景下,對于傳統的媒體新聞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推進傳統新聞媒體的快速改革創新,不論是欄目還是形式都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保證新聞媒體的服務性和大眾化,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證新聞內容的質量,要保證其能服務大眾,滿足群眾的需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的信息技術已經廣泛運用到新聞記者制作和傳遞新聞的日常工作中,例如音頻視頻相結合的方式,這種方式比起傳統的新聞傳播形式,能夠讓群眾更加關注,讓記者能夠在融媒體時代通過創新進行轉型。
在融媒體時代記者要有針對性地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能力,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采訪方式和途徑,在采訪的過程中,要對于新聞問題有著一定的敏銳性,及時對新聞的事實真假進行判斷和記錄,一定要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在報道中不能加入自己的主觀思想,要保證其客觀性,及時記錄需要的畫面和聲音,保證新聞傳播的條件。
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語言不同于傳統的語言,記者要創新寫作方式,要更加靈活生動地布局全篇,不能再保持以前的新聞八股文的思維。在寫作時要有新聞意識和政治意識,不能像網絡一些文章一樣濫用網絡語言,要謹言慎行,在滿足大眾需求時也不能單純地滿足大眾口味。
大多數的新聞傳播平臺都有自己的新聞制作流程,同時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管理制度,這對于記者的創新能力有一定的抑制,不能更好地發揮記者的創造性,這也是融媒體過程中帶來的一些主要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提高記者的創新積極性是當前管理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融媒體的基礎就是對于信息技術的運用,讓傳統媒體向新型的數字媒體進行轉變。但是新聞的數字化也對于匯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是轉型中亟須解決的問題,對于新聞記者來說,這意味著其不僅要掌握圖文視頻等技術,還要掌握使用多媒體等來采編。
融媒體時代中,記者在采訪模式轉型過程中,要先正確認知融媒體和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等。
融媒體時代的創新,除了理念上的創新之外,還有一系列的模式創新。傳統的媒體必須要徹底地進行轉變,改變自己的傳播形式和傳播媒介。要豐富發布新聞的形式,不能單純地依靠聲音或者視頻,要提高互動性,保證受眾的覆蓋性,例如廣播,不再僅僅只是進行音頻傳播,變成了廣播、微信、平面一體了。
引入新型媒體還可以提高新聞傳播平臺和受眾之間的互動,從根本上,真正地讓新聞傳播貼近群眾,為群眾服務。在融時代背景下,新聞記者要有一定的敏銳性,跟隨時代發展來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的能力,要了解各方面的信息,這樣才能在編寫新聞時運用信息技術來輔助自己的工作開展。
以前傳統的新聞媒體在傳播中會壟斷和控制信息,在傳播過程中把新聞記者定位在較高的位置上,新聞平臺成為群眾獲得信息的唯一方式。
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處于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小記者,媒介傳播技術的豐富對新聞的時效性和采編等多種方式都造成了沖擊,讓新聞記者的地位開始下降。
在這種背景下,新聞記者想要更好地鞏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須要及時創新,改變傳統觀念,重新認知自身的角色,要具有更強的敏銳性,在傳統媒介轉型中要保證理念先進行轉變,及時學習相關的技術和知識,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明確手中的需求,要為用戶所服務。
在這個背景下,記者要及時創新采訪形式,要調動各種途徑來獲取信息,并及時分析處理,保證采訪的及時性。新聞記者要具備全媒體素質,鍛煉新媒體技術使用能力,提高對自身的要求,讓自己能夠滿足新時代對于人才的要求。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記者要提高自己的相關素質,創新改革工作,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要讓自己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為新聞傳播添光加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