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臨汾市隰縣新聞中心,山西 臨汾 041300)
近年來,隨著體制改革、網絡整合和媒體競爭,縣級廣播電視臺在發展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諸多困難。如何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轉換思維,創新理念,找準未來發展的突破點?如何重塑再構、定位轉型,打通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最后一公里”?筆者結合多年在基層從事新聞工作的實踐和經驗,就新時期如何實現廣電轉型提出以下幾點思考。
自1983年國家實行“四級辦廣播、四級辦電視、四級混合覆蓋”方針以來,我國廣播電視事業迅猛發展,目前全國2800多個縣級行政區大部分設有廣播電視播出機構。但近年來,隨著媒體環境發生巨變和競爭加劇,嚴峻的生存壓力和發展挑戰擺在了縣級廣播電視臺面前。普遍存在的突出困難具體表現為:經營收入下降,專業人才匱乏,設施設備老化,財務運行困難,融合發展無力,體制機制制約,傳播力影響力嚴重弱化。作為最貼近基層、貼近群眾、植根本土的基礎部分和黨的整個宣傳思想文化體系的“神經末梢”,縣級臺的這一發展狀況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如今,用戶對媒體內容的需求越來越走向多元化、碎片化,媒體的內容生產必須主動迎合這一需求,即內容生產應當更趨向于“輕量化”。縣級臺必須重新認識自己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發揮自己的優越性,著力做大做強輿論引導新陣地。首先要將新聞立臺作為核心戰略,從受眾的收視習慣和需求出發,創新廣電生產內容和傳播形式,緊緊圍繞當地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精心組織好各類宣傳報道,為推進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其次,要堅持節目本地化、品牌化戰略,強化與觀眾互動,打造三貼近的節目,不斷提升節目的專業性、創新性、滿意度和融合力,不斷增強廣電新聞輿論引導的影響力、公信力和凝聚力,增強核心競爭力。
媒體未來的發展趨勢是逐步走向智能化和平臺化。在這種形勢下,結合互聯網思維建立一個有公信力、影響力的廣電全媒體系統勢在必行,重要的抓手就是全面深化媒體融合,著力構建全媒體傳播新格局,打造服務群眾大矩陣。
首先,要打破常規重組再構,促進融合。在堅持正面宣傳、正確輿論導向的基礎上,要學會充分利當地廣播、電視、報刊、網絡媒體、微博微信、客戶端等不同媒介,整合資源、平臺、人力、內容和渠道,力求實現“內容兼融、宣傳互融、效果共融”。其次,要自我革新、精準發力,精心打造縣級新聞的“中央廚房”。組合全縣的黨政機關、商業團體、社會組織等入駐,一站式解決居民生產、生活所渴望了解的各類信息。同時,以資訊和文化便捷的流動性、針對性為主要特點,打造升級版縣級融媒體。
拓展產業、提供服務是當前各級廣電媒體都在嘗試的經營方式,也是廣電媒體打造服務型平臺的主題。縣級廣電要想方設法深耕本土媒體市場,做好本地化、精細化、精準化、特色化服務。
首先要發揮廣電先天的資源優勢,大力拓展廣電+公共服務新業務。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廣泛參與公共信息服務和社會服務建設,使廣播電視成為當地黨委、政府在新形勢下推進工作的重要助手和不斷滿足基層群眾快速變化的生產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型公共服務主體。其次,要通過自主建設、借力建設和合作建設等方式,著力打造移動資訊客戶端,積極開發廣電+產業服務、廣電+商子商務、廣電+休閑旅游等融合新業態,大力拓展信息消費服務新領域、拓展縣級廣電產業經營新模式。
采用抱團聚能、融合聯合發展的經營方式,將碎片化的縣級臺資源進行整合,形成有限資源的高效配置,是縣級臺擴大創收平臺、增強盈利能力,發揮競爭優勢的創新舉措。如84家單位組建的全國市縣臺“長城”協作聯盟,以“廣電+旅游+互聯網+電商”為基礎的“游視界”平臺正式上線,覆蓋受眾1億人,為縣級臺經營提供了新平臺新動力。
總之,新時期縣級臺轉型發展的重心就是實現移動化轉型,就是借勢、借力優勢互補、合作共贏,融合發展,就是在移動化轉型的風尖浪口做出新聞信息立體交融傳播和產業經營多元復合拓展的大文章。縣級廣電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革故鼎新,勇立潮頭找準自己的融合發展發力點,全面開創廣電發展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