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的發展,農業經濟受到廣泛關注與重視,在農業綜合開發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改善農業發展基礎生產條件,還能對傳統的農村結構進行調整,拓寬農民收入渠道,保證工作效果。基于此,江西省余江縣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在針對農村綜合開發效益提升抑制因素的分析,提出幾點提升效益的工作建議。
關鍵詞:農業綜合開發;經濟效益;提升措施
舒天才. 提升農業綜合開發效益的思考[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32):6.
一、農業綜合開發的成效
江西余江區域2011-2015年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共投入資金7170萬元,其中,財政資金6692萬元(中央財政資金4780萬元,省市財政配套1912萬元),農民自籌資金(投勞折資)478萬元。完成土地治理建設高標準農田5.17萬畝,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4.05萬畝,新增和改善除澇面積4.4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03萬畝,增加機耕面積2萬畝,項目區新增糧食1511萬公斤,農民增加收益5291.66萬元,經濟效益明顯。培訓項目區村組干部,農業技術人員、種養專業戶、科技示范戶及青年農民等技術骨干1300人次。實施科技示范推廣項目11個,特色農業高產種植技術得到推廣,如高產油茶、葡萄、紅薯、木薯、蘆筍、雷竹、吊瓜的示范推廣,有效推動了農業科技的推廣。
從2015年開始,江西余江區域農業綜合開發依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推動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與產業化發展項目有機結合,如余江縣現代農業園區的楊溪高效園、春濤創新園等,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助推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發展規模化種養基地。各種先進的農業機械設備、前沿的農業栽培技術得以廣泛的運用,智慧農業,鄉村休閑旅游產業也正在興起,農業綜合開發帶來的效益明顯。
為持續滿足當前實際發展需求,提升農業綜合開發效益,達到預期的農業綜合開發目的,針對當地農業綜合開發情況,進行分析,提出以下思考。
二、農業綜合開發效益提升抑制因素分析
全國在農業綜合開發的過程中,仍存在較多抑制性因素,不能保證經濟效益,無法滿足當前實際發展需求。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1、缺乏先進的基礎配套設施
由于農村區域的農田分布較為分散,在之前承包的過程中,一味的利用分散承包方式開展工作,沒有制定完善的規劃方案,導致農業規模化發展工作面臨一定挑戰。同時,農村區域缺乏先進的基礎配套設施,不能保證各方面工作效果,無法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難以利用合理方式解決問題,導致發展效益降低。一些區域雖然已經開始引進基礎配套設施,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布局與設計方案,導致工作效率降低,不能對其進行集中管理,無法滿足當前實際發展要求。
2、項目建設水平較低
農民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不能利用自籌資金的方式應對當前存在的問題,一些區域的農民進城打工,缺乏知識水平較高的務農人員,多數都是年紀較高的農村婦女,不能保證組織管理程度,難以滿足在其實際管理需求。同時,一些農村區域在實施各類項目期間,還沒有明確管理職責,不能充分落實責任制度與管理制度。例如:在建設電灌站工程、防滲渠工程、涵洞工程期間,雖明確管護職責,但無法加大管理力度,難以利用綜合開發方式對其進行處理。一些區域在綜合開發期間,不能做好質量監督工作,無法保證建設安全性與可靠性,難以全面提高自身工作效果。
3、項目區域建設規劃質量較低
部分農村區域在發展期間,還在使用傳統的種植理念與結構,導致綜合開發項目受到抑制性影響,無法對其進行規模化處理。同時,相關部門沒有制定標準化與集中化的管理機制,難以建立先進的管控體系,無法利用現代化管理方式應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導致工作效率降低,經濟效益無法提高,嚴重影響農業綜合開發水平。
三、農業綜合開發效益的提升措施
在對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進行管理的過程中,相關部門應當拓寬資金的來源渠道,合理篩選建設項目,制定完善的資金支付制度,建立動態化監督機制,保證自身工作成效[1]。
1、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一是人力資源反哺,引進先進的基礎配套設施,引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向農業綜合開發;二是加大財政投入,提高農業補貼政策;三是鼓勵群眾自主籌集資金,積極參與工程建設,發展集體經濟。
2、篩選最佳的項目
為了更好的對資金進行使用,相關部門應當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篩選最佳的項目,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提升農業綜合開發效益,剖解“三農”問題,促進農村改革發展。
3、加大財務監督力度
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施的過程中,財務監督工作尤為重要,直接影響資金使用效果。因此,相關部門要建立專門的管控機制,提高財務管理工作可靠性與有效性。第一,制定完善的預算方案,明確工作要求與內容,提高預算數據準確性。第二,在項目建設期間,重視資金監督工作,對其使用情況進行動態化的檢查,及時發現不合理的現象,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保證資金使用管理工作效果。第三,建立財務檔案,對其進行合理的管理[1]。
4、加大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力度
一是將高標準農田建設納入園區建設、產業發展統籌規劃實施,加快農田基本建設步伐。二是注重效益,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嚴要求”的選項原則,遵循“開發一片、成功一片、見效一片”的指導思想,力求做到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提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水平。三是以發展特色產業為重點,不斷提高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效益。按照“產業發展到哪里,農田基本建設就先行跟進到哪里”的要求,科學布局,確保產業發展效益。創建管理機制,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農業綜合開發效益。
參考文獻
[1] 孫少生. 強化內外監管提升項目資金使用績效的思考[J]. 財會學習,2016(24):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