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全國加大了農業現代化建設力度,農業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農作物栽培技術的優化管理。鑒于此,該文首先對農作物栽培技術管理的原則進行了簡要分析,并以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三春集鎮為例,對農作物栽培技術優化管理的措施展開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作物;栽培技術;優化管理;措施
陳文濤. 農作物栽培技術優化管理措施[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32):77.
加大農作物栽培技術管理力度,有助于全國農業向集約化方向發展,對于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具有推動作用。通過科學的農作物栽培技術管理措施,能夠對農業發展過程中的農產品結構、質量、農業種植結構以及農業經濟效益等進行綜合分析,促使全國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有效提升。
一、農作物栽培技術管理的原則
1、生態生理機制是基礎
在對生態因子調控、生理特點、光合作用等客觀條件進行集中思考的基礎上,才能夠確定作物栽培技術,而相關栽培技術的應用,應以提升生態生理機制為目標。值得注意的是,影響高產和超高產的因素較多,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庫”。要想提升農作物產量,就必須保證“源”的增長速度高于籽粒庫的增加速度。因此,在對農作物栽培技術進行優化管理的過程中,必須努力促進庫的發育和形成,為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奠定良好基礎。
2、優質栽培技術是導向
近年來,全國在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綠色產品”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人們會選擇綠色環保農產品,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綠色環保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至關重要。在這一過程中,應努力研發農產品無公害栽培技術,通過技術推廣來實現優質專用產品的發展。因此,全國在積極進行農作物栽培技術優化管理的過程中,應合理調整耕作技術與農作物栽培技術,促進栽培調控技術向提升農產品品質的方向發展。
3、規范化種植是途徑
近年來,全國在實現糧食作物十三連增過程中,農作物規范化栽培技術的推廣至關重要。而促進土地流轉和建設生產基地也成為農作物規范化、集約化、綠色無公害生產的主要途徑。目前,全縣在積極進行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構建了全新的栽培技術體系,這一體系落實的基礎為“五統一”,即:統一整地、統一播種、統一施肥、統一病蟲害綜合防治、統一收獲,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全國作物栽培的發展方向。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農作物栽培技術優化管理的過程中,必須努力提升相關技術體系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為實現科學化作物栽培管理奠定良好基礎。
二、農作物栽培技術優化管理的措施
東明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部,屬黃河沖擊平原,氣候為暖溫帶季風性氣候,年降水量650 mm,自然條件適合小麥、玉米、大豆、花生及西瓜等農作物的生長,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縣之一,1995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西瓜之鄉”。近年來,各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通過技術培訓、扶貧培訓等途徑,對農作物栽培技術優化管理的重要性產生了深刻的認知,在生產上積極貫徹落實了以下措施:
1、選擇優良品種
栽培品種選擇時,應堅持科學的栽培制度,并在季節銜接等限制性因素的基礎上,合理調整茬口,確保所選擇的農作物品種符合當地的生產條件:①播種前對種子進行包衣或藥劑拌種,提升農作物品種抵御病蟲害的能力;②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對無病植株種子進行保留,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③結合當地氣候、土壤等條件對農作物品種進行合理搭配,嚴禁單一化品種現象的產生,實現農業生態平衡的基礎上,可以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2、通過輪作栽培實現高產穩產
相當一部分作物,比如花生、西瓜,忌重茬、連作,要想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實現高產穩產的目標,就必須對輪作栽培技術進行合理應用。農作物栽培技術優化管理過程中,應給予輪作栽培以高度的重視,將農業栽培的成本降到最低,同時開展病蟲害預防工作。
3、構建良好土層土壤環境
農作物栽培技術優化管理中,應注重整地工作,努力對土層環境進行改善。整地中,應加大耕層厚度,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確保所構建的土壤和土層環境能夠為田間管理、作物生長和播種操作提供便利。因此,在實際播種的過程中,應通過合理的農作物栽培技術優化管理措施,實現整平地面、耙細耙勻、不留明暗坷垃的目標,努力保證一播出苗。
4、加強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的科學性同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發生病蟲害的概率具有直接聯系。因此,現階段在積極進行農作物栽培技術優化管理的過程中,必須對施肥種類、時間、途徑以及用量等進行全面控制,通過科學配比和分析,結合農作物生長特點,合理施用氮、磷、鉀等肥料,提升農作物抵御病蟲害的能力,實現健康生長。
5、中耕松土
中耕松土是農作物栽培技術優化管理過程中的關鍵環節。通過中耕松土,有助于農作物根系的生長,根系活力決定農作物產量高低,在對土壤環境進行改善的過程中,能夠實現水、肥、氣、熱的協調,提高根系活力。
淺土層中耕和土表中耕是中耕松土的兩種常見類型,而在過量灌溉、大雨以及踐踏的基礎上,會導致土壤板結問題,此時需要通過人工方式進行土表中耕,利用粗鐵絲制作“梳草耙”,從多個方向出發對土表進行耙松處理。淺土層中耕時,以在草坪上打孔為主要方法,草坪表面在打孔后會產生眾多小孔,在一系列動物活動、追肥和灌溉等操作的基礎上,小孔會被填充,此時一個新的疏松土層就會生成。
三、結語
綜上所述,東明縣是農業大縣,農業經濟發展對全縣的全面進步具有推動作用。在這種情況下,近年來全縣各鄉鎮在現代化農業建設的過程中,加大了對農作物栽培技術的規范化和科學化管理,并在實踐中對相關管理措施進行了優化,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為推動全國國民經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