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中偉 周丹丹 程方
摘要:近年來,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蓬勃發展,整個產業呈現出“發展加快、布局優化、質量提升、領域拓展”的良好態勢。該文對石泉縣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闡述,并著重分析了石泉縣休閑農業產業發展的優勢和存在問題,結合石泉縣休閑農業產業發展的自身特點與國家政策,提出休閑農業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
關鍵詞: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優勢;石泉縣
龐中偉,周丹丹,程 方. 陜西省石泉縣休閑農業發展現狀與機遇[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32):7-8.
一、發展基礎
1、石泉縣現代農業基礎良好
近些年,石泉縣圍繞建設現代農業總體要求,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積極穩固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茶、果、菜等區域特色產業。2016年,全縣糧食、油料播種面積分別穩定在28.5萬畝、8萬畝左右。積極吸引現代生產要素,打通先進生產力進入農業通道,構建農業產業化生產體系。建設了一批主導產業突出、科技水平領先、綜合效益較好、示范帶動力強、產品綠色安全、生態環境優美的現代農業精品示范園區,已建成現代農業園區30個。大力推進品牌建設,支持“六臺山茶葉”、“正興黃花菜”創建國家品牌,“富硒魔芋”、“乾佑禾中藥材”創建省市知名品牌。現獲“三品一標”認證35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6個,原產地保護登記產品1個,注冊各類農產品商標32個,其中著名商標4個。同時,全縣注重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現有農業龍頭企業39個,專業合作社65個、家庭農場100個、農業專業大戶251個。
2、休閑農業產業發展初見成效
全縣大力發展休閑農業,推進農業與觀光旅游的有機融合,全面提升富硒茶、富硒果、富硒菜的生產水平,將農業從單純農產品保障,向生態涵養、觀光旅游、休閑體驗等多功能拓展,推動產業鏈向前向后延伸,促使消費結構升級轉型,激發農村發展活力,促進農村一二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從2012年起始,石泉縣圍繞創建工作提升戰略定位,將“旅游興縣”上升為“旅游強縣”戰略,按照“著眼大區域、打造大品牌、發展大旅游”的發展要求,以“山水田園、生態休閑”為定位,以“秦巴水鄉·石泉十美”為品牌形象,堅持把生態旅游作為引領服務業發展的龍頭來抓,重點把推進生態農業、休閑農業、品牌農業作為主攻方向,推進現代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專業化、商品化。抓好農業與旅游契合點,將農產品打造成旅游商品來開發,將田園風光與旅游相結合,加快景區開發進度,進一步提高景區水平,統籌推進旅游示范村和“美麗鄉村”建設,加快旅游村提檔升級,著力建成省級生態旅游示范縣,打造石泉鄉村旅游特色品牌。
二、發展優勢與存在問題
1、發展優勢
(1)自然環境良好,生態條件優勢明顯
石泉縣風景秀麗,生態優美,擁有一流水質、一流空氣、一流森林。全縣江河水質始終保持國家地標水1-11類標準,森林覆蓋率高達70%以上,生物多樣性豐富。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陜北、河南、四川、重慶等周邊地區城市居民對生態產品的需求日益提高,石泉縣將生態優勢資源轉化生態優質產品,致力打造西南地區綠色、休閑示范區,發展前景廣闊。
(2)發展歷史悠久,人文風情優勢凸顯
石泉縣屬于“仰韶文化”區域,是先秦文化的重要發祥地,縱橫學派鼻祖鬼谷子修煉授徒,又稱鬼谷子故里。石泉縣也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被譽為“金蠶之鄉、絲路之源”,至今留有豐富的文化古跡與豐富的先秦人文風情,是重要的標識。漢水文化底蘊和悠久農業歷史傳承,孕育了石泉熱情友善、開放包容、誠實厚道的人文精神和民俗民風,為石泉營造了向外界展示的良好環境。
(3)旅游資源豐富,休閑產業發展迅速
石泉縣旅游資源獨特,素有“濃縮秦巴精華,天賜十美石泉”之美譽,成功創建2個國家4A級景區,省級旅游特色名鎮2個,省級旅游示范村4個,形成了串點成線、聯線成片、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統一營銷的良好格局。近年來,石泉縣將“旅游興縣”上升為“旅游強縣”戰略,以“秦巴水鄉·石泉十美”為品牌形象,重點推進生態農業、休閑農業、品牌農業建設,統籌推進旅游示范村和“美麗鄉村”建設,加快旅游村提檔升級,打造石泉鄉村旅游特色品牌。2016年,全縣創建“宜居、宜業、宜游”美麗鄉村10余個,將農業從單純農產品保障,向觀光旅游、休閑體驗等多功能拓展,推動產業鏈延伸。
2、存在問題
(1)專業人員缺乏
石泉縣大多數具有發展休閑農業的區域離縣城較遠,生產生活等基礎設施差,難以吸引高端專業技術人才,休閑農業園區建設運營以及管理人員嚴重匱乏。在農業生產方面,當地農民多為老人,科技素質和文化水平相對偏低,農業農村的發展需要通過三產融合、信息化技術、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等手段以實現農業附加值的意識較弱。
(2)環境保護壓力大
石泉縣位于秦嶺南麓,是南水北調重要的水源涵養地,也是“十三五”時期陜南綠色生態規劃中的限制開發區和漢江生態安全帶,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大。石泉縣發展休閑農業,必然要加大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配套特色民居、酒店等生活設施建設,以及開發水上項目以及觀光旅游等景點建設,休閑農業園區運營后,產生的生活廢水、生活垃圾固體廢物等對該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將帶來加大壓力。
三、發展機遇
1、良好的政策環境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培育宜居宜業特色村鎮。2016年,農業部會同發改委、財政部等14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休閑農業產業格局,還指出,各地要充分認識休閑農業消費對增長的積極作用,提高思想認識,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推動休閑農業產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為促進“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做貢獻。同年11月,農業部印發了《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其中將“綠色循環農業”和“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作為主要任務來開展,強調要推進農業與休閑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生等深度融合,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多樣化發展,國家出臺的這一系列相關政策與規劃為石泉縣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2、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
石泉縣地處秦巴腹地,是國家南水北調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西部重要的電力能源基地,且位于陜川鄂三省交界處、“西安半日經濟圈”、“石紫嵐”經濟帶的結合地帶,具備獨特的區位優勢。同時,石泉縣地處秦巴山脈,自然條件十分優越。縣域境內人文、自然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兼有“鬼谷子文化重要發祥地”的世界級文化旅游資源,旅游產業發展前景非常廣闊。石泉縣通過整合與提升旅游資源,將成為人們農業休閑觀光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3、日益升級的居民消費需求
隨著居民消費觀念的日漸升級和帶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實,休閑與觀光度假將會成為日常性、普遍性的消費方式。同時為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在逐步完善,農村的綠水青山好風光欲將更有魅力,城鎮居民到農村鄉鎮“休閑娛樂、解乏去疲”的愿望更將強烈。近年來,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蓬勃發展,整個產業呈現出“發展加速、布局優化、質量提高、領域拓寬”的良好局面。2016年,全國休閑農業接待旅客接近21億人次,營業收入額超過5700億元,休閑農業方面的從業人數達845萬,輻射672萬戶農民增加收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已成為生態旅游文化“三位一體”、農村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在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016年,石泉縣接待游客320萬人次,旅游消費呈現多元化趨勢,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5.36億元,因旅游輻射帶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47億元,增長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