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過“3414”三因素四水平的甘蔗肥效試驗結果, 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數據管理系統”軟件獲得肥料效應函數方程,并計算出氮、磷、鉀每畝最佳施肥量,其中N 25.01 kg/畝、P2O5 10.71 kg/畝、K2O 4.43 kg/畝,最佳產量6062.83 kg/畝。再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并分析不同推介施肥劑量,最終建議氮、磷、鉀施肥量分別為28.0 kg/畝、12 kg/畝、10 kg/畝。
關鍵詞:甘蔗;“3414”肥效試驗;推薦施肥量
戴桂仙. 云南瀾滄縣甘蔗“3414”肥料效應試驗初探[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32):21-22.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土壤
試驗地點位于云南省瀾滄縣酒井鄉酒井村稅房組社房旁邊地,北緯22°45′22″,東經99°9.8′0.28″,海拔高度1400 m,地勢平坦,地力均衡。在進行土樣采集時要嚴格按照對角線法5點取樣混合,再四分法保留2 kg土樣。然后對采集的土樣進行常規的處理,最后經當地土肥站進行化驗、檢測,詳見表1。
1.2 供試肥料
供試肥料以46%尿素為氮源,12%過磷酸鈣為磷源,50%的硫酸鉀為鉀源。磷肥全部作底肥施;鉀肥按試驗總量50%作底肥施、50%作功稈肥施;氮肥按試驗總量的35%作底肥施,20%作分蘗肥施,45%作功稈肥施,施后進行中耕培土。
1.3 供試作物及栽培管理
供試作物為甘蔗8027,于2015年3月20日下種,2016年1月20日收獲,將不同處理肥料精確稱量,手撒基施均勻。采用規范化栽培技術措施,種植密度行距為90 cm、畝栽1.0萬芽。在管理中一是小區與小區之間保持足夠的寬;二是設置好排水溝;三是合理施肥,確保施肥的劑量適當,時間一致。并關注天氣情況,注意暴雨前嚴禁施肥;四是其它管理如除草、病、蟲、草害防治等均按相同甘蔗管理技術要求進行;五是小區產量單砍單收。
1.4 試驗設計
采用二次回歸“3414”完全試驗設計。氮、磷、鉀3個因素, 每個因素4個水平,共計14個處理。
四水平為: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由專家提出的施肥配比;1水平=2水平×0.5;3水平= 2水平×1.5。小區面積30 m2,每個處理3重復,四周設保護行,隨機排列。定2水平值,確定肥料施用量,施肥水平區氮、磷、鉀施用量 ,詳見表2。
2 結果與分析
通過上述試驗,得出具體試驗結果,詳見表3。
在試驗中選用處理2、3、6、11可求得以P2K2水平為基礎的氮肥肥料效應函數方程y=4448.1-0.3662x2+59.642x (見圖1),選用處理4、5、6、7可求得以N2K2水平為基礎的磷肥肥料效應函數方程y=4559.1-0.1622x2+37.18x (見圖2),通過試驗處理6、8、9、10可求得以N2P2水平為基礎的鉀肥肥料效應函數方程y=5948+2.2774x2-15.205x (見圖3)。
對表2中的數據進行三元二次回歸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得到該肥料的三元二次肥料效應函數模型: Y=3874.4+91×X1-1.57×X12+262.3×X2-11.22×X22-286.2×X3+7.36×X32-2.25×X1×X2+5.5×X1×X3+10.29×X2×X3
對三元二次回歸方程各系數進行方差分析和顯著性檢驗,其結果見表5。對回歸方程進行分析得到最大施肥量、最佳施肥量及相關產量,結果見表6。
3 結論
通過上述試驗,得出甘蔗肥料效應方程,并計算出氮、磷、鉀的最佳施肥劑量,分別為N:25.01 kg/畝、P2O5:10.71 kg/畝、K2O:4.43 kg/畝,最佳配比為1∶0.43∶0.18,該地區的甘蔗最佳經濟產量為6062.83 kg/畝。